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这电热毯要是能外销出口,换回来的外汇,绝对客观,而且还能细水长流,源源不断。”
果不其然!
听到外销外汇这些字眼。
王建国把图纸往桌上一铺,两只手在头发里抓了抓,一阵狂喜。
过了许久。
平复心情的他,直接抓起发热元件就往外走。
“你等着!”
“我这就去找上面的领导!这东西必须上生产线!”
不过下一刻。
走到门口又回头,指着图纸:“这个也给我带走……”
没走几步,后回过头来:“对了,你这边先做几个样品出来,我让电工班给你搭把手!”
看着王建国这一走一回,完全不顾形象的模样。
刘光奇不由得一笑。
同时晃了晃手里的尖嘴钳:“不用麻烦电工班,这玩意简单,我自己来就行。”
王建国脚步一顿!
看着他眼里的满是光亮,笑道:“好好好,你小子,这几天净给我惊喜了。”
“等着,这次请功我给你往部里报……”
“要把这事儿弄好了,你这助理工程师的头衔,没准咱还能给你往上提提!”
话音落下。
王建国终于是风风火火的走了,留下一脸好笑的刘光奇。
……
——————————
PS:有没有人看啊,这数据完全涨不动,作者心里慌啊。
求收藏,求鲜花,求评价票!
跪求了!.
第25章 出名!人设立起来了!
一机部.
机械技术研究处。
发热元件的研发成果上交后,刘光奇的心情十分不错,结果没多久又有一件好事出现了!
办公室。
刘光奇和研究处的老同志,在熟悉一机部这边的机械图纸。
忽然,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抬头就见重型机器管理处的赵组长,快步进来,手里攥着个维修指导说明书。
由于走得太急。
此时赵组长的额头上,还挂着汗珠子:
“光齐同志!”
“忙着呐?我记得你前阵子帮第二机械厂搞定了镗床的事儿,能不能再搭把手?我这儿第一重型机器厂,好几台车床全趴窝了……”
说话间!
赵组长抹了把汗,急得直转圈:“一重机那边都快急疯了!”
刘光奇闻言。
心里头乐了——这是送上门的功劳啊!
但脸上依旧是那副稳重样,起身给赵组长倒了杯凉茶:“赵组长您别急,先坐下歇会儿,喝口水。”
他指了指后者带来的维修指导说明书。
“我先瞅瞅这维修指导。”
说着,刘光奇放下手里的机械图纸,接过说明书翻了两页。
不出所料!
还是那薄薄几页纸,上面的毛熊文字,密密麻麻跟蚂蚁似的。
他摇摇头笑了:“赵组长您看,这型号的车床我在资料里见过,毛熊的说明书就这样,总是喜欢藏一手。”
他用手指点了点纸面。
“你看,这里头的关键参数,要么略过去,要么就塞在附注里,不细看根本找不着。”
这会功夫。
刘光奇身后已经围了不少人。
有满脸焦灼一重机厂来的技术员,也有跟着赵组长来的年轻干事。
他们之中——
好些人都听说过上次刘光奇帮第二机械厂,解决毛熊设备难题的事儿,这会儿都抻着脖子看热闹。
果然!
赵组长见刘光奇侃侃而谈,连忙说道:
“光奇同志啊!”
“上次第二机械厂那事儿,你处理得很漂亮!”
“这次一重机厂是咱部里的重点直属厂,三台车床停一天,耽误的产量能堆成小山。”
“你要是能给我们解了围,我一定给你往领导那儿报功!”
……
……
“赵组长客气了。”
刘光奇拿起铅笔,在图纸边缘飞快地标注:“都是为了生产,谈不上麻烦。”
与此同时。
他的笔尖在那些毛熊字样下,划出波浪线:“您看这儿,他们把液压油型号标得特别隐晦……”
“如果按咱们常用的32号油灌进去,不趴窝才怪。”
这话一出!
老张头眼睛立马亮了:“可不是嘛!昨天一重机的王技术员在电话里哭丧脸,说换了三回油还是卡壳。”
“闹得他们技术科科长,都亲自蹲车间了!”
刘光奇没再多说。
铺开维修指导说明书,就开始翻译。
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俄文的专业术语,被他不断翻译成直白的中文……
连附注里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此处需定期加注黄油的小字都没放过。
他写得又快又准,连图纸上毛熊技术员随手画的小箭头,都被他标上清晰的注解。
旁边看热闹的同事,也忍不住凑过来:
“嚯,光奇同志这毛熊语可真地道!连‘螺纹密度’这种生僻词都能翻译出来?”
“太牛了!”
刘光奇头也不抬地笑道:
“在学校时,啃过几本毛熊的机械手册,刚好派上用场。”
最后。
不到俩小时。
薄薄的几页纸,被刘光奇翻译了厚厚一摞笔记本纸。
每一页——
已经布满了清晰的中文标注。
刘光奇把最后一张笔记本纸写完,指着其中一段:“根据我所得到信息来看……”
“一重机厂的那三台车床,问题应该出在单向阀上面!”
“可以让他们技术员检查这个单向阀,毛熊的图纸标反了安装方向,长时间运作,很容易会憋坏油泵。”
……
……
很快。
赵组长便是让同行的技术员去带话,让一重机厂的技术员,按照刘光奇给出的意见,开始调整维修方式。
大半个小时之后。
电话再次响起,赵组长快速接起。
随后突然拔高了嗓门:“转起来了?真转起来了?太好了!”
“哈哈哈,你们别急着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