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922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这几年,他多次提点出张怀义心境上的问题。

  这小子每次答应的快,甚至一副积极改变的样子。

  但张静清看得出来是装的,这小子求术之心坚如铁,争强好胜的很,一门心思的要变得更强。

  想要变强不是一件坏事。

  但要看变强的驱动是什么,如果是内因,那自然没问题,向内挖掘,找寻最本来的自己,这是求道。

  如果是外因,那就问题大了,外因是妄念,追逐妄念,那和纵欲有什么区别?

  在这个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因私欲而犯下大错。

  张怀义是想拿第一,更准确的说,应该是超越张之维。

  如果是普通人,定个这种目标,还可以说是有志气,或是不知天高地厚。

  但落到张怀义身上,张之维无疑就好像一准不可战胜的心魔。

  张之维这个“心魔”,虽然不像普通心魔那边直接入侵。

  但他就是站在那里,即便什么都不错,对张怀义来说就是一种挝折。

  在坚韧的铁丝,只要不停地反复挝折,终会有断裂的一天。

  那个时候,是会在沉默中自我消亡,还是在沉默中爆发,做出错事,那就不知道了。

  想到这,张静清隐隐有些后悔自己当年的拔苗助长,或许不该那么早的传张怀义雷法,赐予张怀义冒姓。

  因为,当初他设置给张怀义的考验是——放下那种极端的内心,和师门坦诚相待。

  而这个考验,张怀义是没过关的。

  张怀义之所以坦诚,是他掐着张怀义的脖子,把他按在地上,威胁着要废了他,才把他的本领逼出来。

  这距离他原本定下的过关要求,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哪怕张怀义过了一天又找上门来,坦诚认错,甘愿受罚。

  但这都过了一天时间了,凭白多了很多的计较,已经不纯粹了,就好像考试的时候,你抢走试卷逃跑,过了一天才来交卷,这监考老师能让你过关?

  张静清了解张怀义,这是一个心思复杂且细腻的小家伙,一天的时间,他不可能猜不出自己的意图。

  所以,张怀义来认错,其实是有很大一部分对赌的成分的。

  这一点,他一直都知道,甚至点明过,张怀义当初也没否认。

  张静清也知道,这种对赌的结果水分很大。

  危机时候见本性,第一次试探时,这小子隐瞒,撒谎,反抗,逃跑这一系列的行为,才是他最真实的反应。

  这也说明,这小子打心底的没有信任他这个师父,所以才会本能的反抗和逃跑。

  即便后面回来了,那也只是张怀义在思考了他的性格之后,权衡利弊之下的一次豪赌。

  这些种种,他其实都知道,若按规矩行事,他本不该收他做冒姓弟子。

  但或许是这么多年的师徒情分,或许是出于想教出一个高手来打压张之维的强烈念头。

  总之,当张怀义站到他面前的瞬间,他动了恻隐之心,破了一次例,勉强算张怀义过了关。

  同时,他也坚信,只要自己以诚待他,这小子终究会回之以诚,真正过关!

  “这么多年过去了,怀义这只小老鼠,究竟是过关了,还是藏的更深了?”

  张静清喃喃自语,对于这,他以往很肯定的,但张怀义这几年历练下来,他突然有些不肯定了。

  因为,其他弟子的历练,即便自己不问,都会向他汇报,张之维更是会吧啦吧啦,巨细无遗的说给他听。

  他其实对徒弟们的历练内容并不很感兴趣。

  他教过很多徒弟,见识过太多了,徒弟们历练中的新鲜事,在他这里可能都已经听过很多遍了。

  但只有在张怀义这里,别说主动说,即便是他去问,都问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个问不出所以然,倒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而是你能感觉到,他的话里有所隐瞒。

  就好像是一场精修过的历程,天衣无缝,没有丝毫逻辑上的漏洞,但你就是感觉他在某些方面隐瞒了你。

  每个人都有秘密,这原本应该不算什么,但张怀义是有张之维这个对照组的,和张之维一对照,他就有些刺眼了。

  “希望当初我的选择没有错,这小子不要误入歧途!”张静清喃喃自语。

  旋即,他叹了口气,这都是他的选择。

  就算有一天,张怀义真的误入了歧途,犯下了打错,自己这个做师父的,无论如何也得保下他。

  当然,这得有一个前提。

  那就是张怀义足够信任他这个师父,愿意像上次考验时的豪赌一样回来找他。

第897章 张静清的希望,再次感应三灾

  张静清回到大上清宫,刚一坐下,张怀义就找过来向他请安,随后提出要下山继续历练。

  “怀义,你这几年几次下山历练,每次时间都不短,你觉得自己收获大吗?”张静清问。

  “这几年的历练,弟子收获很大,金光咒和雷法的造诣,都有较大的提升,弟子想要更进一步,所以想继续历练。”张怀义说道。

  这几年,他除了按部就班的修行外,每隔一段时间,都会去找无根生切磋,磨练自己的技艺,他的提升比在龙虎山闭门造车大多了。

  这次之所以回山不久,就想下山,也是因为无根生东北的时候,答应助他修行。

  只不过马将军诈降的计策是他提供的,他自然要保证马将军的安全,并进行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

  这些操作,他这个天师府的正道弟子不适合参与,所以他早早的就离开了。

  在离开的时候约定,等到无根生把马将军这边的事情弄完之后,再来辅助他的修行。

  现在马将军已经通电反正,重举抗倭大旗,无根生该做的也已经做完,作为全性掌门的他,不可能一直留在那边帮马将军,肯定是会离开的。

  这家伙,为了帮他那些门人找“路子”,经常做些稀奇古怪的事,有时候很久都找不到人,他必须赶紧去堵他才行。

  而张静清听到张怀义历练的最大收获是金光和雷法之后,眼中闪过一丝失望,沉声说道:

  “修行不只有手段强弱,心性上的提升,要比手段上的提升更为重要。”

  “师父的教诲,弟子一定谨记,接下来的历练,弟子一定更加注重心性的锤炼。”张怀义连忙说道。

  张静清点头说道:“怀义,你要,记住,修行先修心咱修行是为了什么?”

  “不是为了做那劳什子的天下第一,而是能担得起‘人’这个字。”

  “所谓的游历,就是要将那些见过的生死、扛过的恩怨,变成一把刻刀,把咱心里那些虚浮的东西一点点削掉,剩下最真实的自己。”

  张静清再次提点张怀义。

  “弟子一定谨记师父的教诲。”张怀义说道。

  但他心里想的却是,师父说的道理,书上写的道理,都让人看破看穿一切,拿起放下一切。

  可自己从来没有拿起过,怎么才能放下?

  自己没有像师兄一样登临绝顶,俯瞰天下,又怎么能看破呢?

  自己应先潜心修行、提升手段,全力追赶师兄,不敢说超越师兄,但起码要在一个层次上。

  张怀义这几年历练下来,不仅修行手段有所提升,最擅长的“藏”的本领也更精进了。

  即便是张静清,也没明显察出他的内心想法。

  张静清继续说道:“出去游历的最大收获,不应该是手段的提升,如果只拘泥于手段的强弱,不如在山上闭关,那样提升更快。”

  “出去游历,重要的是知道这天下比咱想的更辽阔,也更需要咱。”

  “与其在山上练一辈子,不如下去走一遭,才知道自己肩膀上能扛多少事。”

  “怀义啊,出去历练,就不要一直把目光局限于手段上了,用数年光阴,换一身心境通透,换一双看清世道的眼,怎么算,都不亏。”

  “师父,弟子记住了!”张怀义连忙说道。

  “行吧,为师准许你下山历练,去之前要和师弟们说一声吗?”张静清问。

  “师兄弟们对怀义很关心,怀义下山,自然要知会他们一声。”张怀义说道。

  张静清点了点头,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不管张怀义这只老鼠再怎么喜欢藏,至少他还是在融入这个集体的,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

  张怀义朝着张静清行了一礼,然后走出大殿。

  张静清看着张怀义的背影,即便察觉到张怀义的历练有所隐瞒,张静清还是没有阻止张怀义的历练。

  因为张怀义的心结在龙虎山,是张之维。

  继续闭门在山上清修并非良策,不如到外面广阔天地去看看。

  外面天地宽,若多见识不同的事物,结识更多的人,或许能让他狭隘的内心变得开阔,进而更清晰地认识自己,找到真正想要追寻的东西。

  别一天天的老想着和张之维争第一。

  要知道,张之维从没想过和谁争第一,也没把任何人当做对手,他甚至没有要不断超越自己,把自己当成对手的念头。

  “希望这小子真能有所悟吧!”张静清叹息一声,旋即从桌子上拿起一张报纸看了起来。

  另一边,张怀义出门之后,便朝天门峰疾驰而去,途中,他看到了天门峰下的天通教主道观,

  说起来,这个道观里面还供奉着他的神像,毕竟大耳神将可是天通教主的左右护法之一。

  不过,他对里面的神像并不感兴趣,虽然那里的神像能给他带来一些信仰之力,但他主修的又不是神格面具,并不依赖这些。

  相比较那个道观,他更在意道观前那面巨大的镜子。

  那镜面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很光滑,很坚硬,就是用刀剑都劈不裂,被众多信徒奉为神迹。

  师兄搞出这场景的时候,他正在山下历练,对具体情形一无所知。

  回山后听师兄弟说,当时那里升起一面巨大的蓝色太阳,之后便留下了那面镜子。

  那镜子应该是师兄所施手段的余波所致。

  他没亲眼见到,不清楚这招式的威力究竟有多强,但既然能覆盖如此广的范围,留下的残余痕迹又如此坚韧,其威力可想而知。

  他曾让张之维演示一遍,却被张之维以消耗太大为由拒绝了。

  连师兄都觉得消耗巨大的招式,到底是什么样的?真想见识一下啊……张怀义心里充满了好奇。

  旋即,他走上山顶,瞥了一眼树枝间抖落万千星屑的歪脖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