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嚣张的张 第943章

作者:久违的大晴天

  不唯一的是自己证得的自性法身。

  自性法身越多,法身的权重自然越重,也就越强大。

  而扼制的办法,就是控制异人的数量。

  异人少了,自性法身也就少了。

第913章 与飞升之人的感应,左门长到来

  如果是这个原因,搞出一个人口红线来控制异人数量,倒也算合理……张之维心道。

  他在洞中闲逛了一下,武当门长升仙之后,武当的道士并没有动里面的陈设,这里的一切和以往差不多。

  他用手摩挲着洞中的一些石质家具,或许是武当门长长期在这里打坐修行的原因,炁息外露,浸润进一些石质器具之中,让这些器具比铁都坚硬。

  红脸老道注意到张之维的举动:“之维小友在看什么?”

  他先前称呼张之维为“小天师”,被张静清出言纠正。

  “小天师”不过是江湖上外人起哄叫的外号,张之维现在尚未正式继承天师之位,称他“小天师”有所不妥。

  况且,他只是一个小辈,不必太客气,随意称呼就行。

  红脸道人听闻,虽道了声“冒昧”,却也没有真如张静清所言,将张之维简单当个后生晚辈看待。

  修行路上,讲究达者为先。张之维的修为造诣,已经将他甩开了很远。

  加之他们分属不同门派,若真要在张之维面前摆出长辈姿态,未免显得自己太不自量。

  可若与张之维平辈论交,那又该将其师张静清置于何种境地?

  思虑片刻,红脸道人想出一个折衷之法:他与张静清以老友相称,与张之维则以小友相待,各自为友,也算不逾矩。

  “我在想,孙门长成道飞升之后,还能再进行显化吗?”张之维问。

  红脸老道看了一眼旁边的张静清,见张静清并不无开口的意思,他思忖了片刻,说道:

  “应该是能显化的吧,之维小友之前不就见过真武大帝显化吗?只不过得看师弟愿不愿意显化了。”红脸老道说道。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他也说不好,毕竟境界不够,未曾真正触摸此道,一切都只能靠猜测。

  这时,张静清开口道:“门长斩断一切因果,成道升天,就代表着他放下了一切。”

  “既然已经放下了,自然不会再无故显化此间,除非与他有渊源的人,打醮做法,沟通上天,与他联系。”

  “不过,他会不会回应就不知道了。”

  张之维点了点头,不回应是本分,回应是情分。

  其实,就算是以打醮做法,驱神役鬼著称的正一教,法脉里的绝大多数祖师和神明,都是不会回应敕令的。

  会回应的只是少数,所以,往往就逮着这少数几个使劲薅羊毛。

  最典型的就是赵公明。

  上清五力士符箓敕令的是他,财神是他,护法元帅是他,雷部神将是他……

  很多符箓都得以他为符头。

  也正是这个原因,赵公明在道教的香火很高,无人不尊敬于他。

  武当本就不以敕令鬼神著称,孙门长又性格孤傲,敕令他帮忙做事,只怕是不可能的。

  虽然张之维和武当门长接触并不多,但他却莫名生出一种直觉,如果自己打醮做法,或许能请得孙门长显化。

  甚至,他还觉得,虽然自己与孙门长之间的因果线已经断了,但在未来的某一天,还会有交际。

  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感应,就在他问出孙门长还会不会显化的这个问题后诞生出来的。

  虽然孙门长已经斩断了自身的任何因果。

  但因为刚才自己念叨了他,所以在无形之中,就又产生了一缕因果吗?

  举头三尺有神明,不可胡言乱语。

  以往的家长们,也会在晚上,叮嘱孩子不可念出鬼神的名字。

  这些种种,都是避免产生因果,然后被注意到。

  李白有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就能很好的诠释这一点。

  当然,张之维刚才生出的这种感应,并不是任何的推演,也不代表着一定会发生。

  他可以自己选择是否发生。

  如果顺着这条感应的脉络,一点点的寻过去,就能把感应变成事实。

  他也可以以此为鉴,避开未来与孙门长的交际。

  这种感觉……张之维猜想或许是孙门长观看了一眼自己的命运线。

  但看的并不深,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也许不能用收回目光来形容……

  张之维设想了一下,如果是自己,既然决定了要看某种东西,会只看一眼就收回目光吗?

  除非是一眼就看透,或是因某些不可抗的因素看不了。

  出于对自身实力的认知,张之维觉得应当是第二种。

  因为真被看透了的话,他不可能感应不到,毕竟剧情里的胡图都能感应到。

  那么……门长看到了什么?一团火球?还是其他什么?

  这张之维就说不好了,或许可以等到与孙门长有交际的时候亲自问他。

  “阿嚏!”

  这时,张静清突然打了个喷嚏。

  张之维收起思绪,看向师父。

  师父修为高深,即便是到了如今的年龄,先天之炁依旧足满,再活几十年都没问题,怎么会打喷嚏?

  而且,他拜师这么多年了,就从没见过师父打喷嚏。

  “师父……”

  他正要询问。

  张静清摆了摆手,笑道:“有老东西在念叨自己了。”

  张之维:“…………”

  红脸老道则是若有所思,回头看了一眼师弟经常坐的石椅,张了张嘴,但最后却什么话也没说。

  “走吧,我们去天柱山,看看升仙仪式准备的怎么样了?这次咱可得给老孙头风光大办,让他风风光光的!”

  张静清笑着走出太子洞。

  “天师,这边请。”

  红脸老道连忙在前面带路。

  太子洞在展旗峰,紫霄宫也着落在这里。

  武当金殿在天柱峰,两峰之间垂直落差有六百多米,但相隔不远,如果使用轻功,能很快到达,但步行的话,往往需要半个时辰。

  但张之维一行人却没赶这个时间。

  因为两峰之间的种种布置别有奥妙。

  紫霄宫太子洞象征着隐修自身的起点,而金殿代表着登顶超圣的终极追求,期间各种布置,暗合羽化登仙的进阶观念。

  既是要给武当孙门长主持升仙仪式,那用双脚走完这个过程,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几人脚力很好,即便不使用术法,也只用了一刻钟的时间,便登上了天柱峰的金顶。

  此刻,金殿外的广场上,站着过百个各个辈分的武当道士。

  这些道士各司其职,一丝不苟的演练着明天要进行的仪轨。

  年轻道士的领头人是周蒙,他正带着一群年轻道士打着孙门长改良过的太极拳法,圆转如意,中正平和。

  张之维注意到,这些年轻道士里,有几个道士稚嫩的过分,约摸不足十一二岁,穿着有些不合身的宽大道袍,有模有样的打着拳,只不过拳法里面没有半点太极之意,只是形似而已。

  红脸老道注意到张之维的目光,解释道:

  “那是周蒙刚收没多久的弟子,小家伙们还没掌握太极劲,倒是献丑了。”

  “周蒙都收徒弟了吗?还真是快啊!”张之维感叹了一句。

  “确实快,”红脸老道脸上流露出一丝缅怀的神色,“我还记得,周蒙入门时,屁颠屁颠跟在哥哥身后,路都走不稳的样子,一眨眼的功夫,他也开始收徒了。”

  张静清说道:“说起来,你也已过了而立之年,也该收弟子了,有想过要收多少徒弟,收徒要求什么的吗?”

  “我打算收个十个八个的吧,今年的箓生里,师父有推荐的吗?”张之维问。

  十个八个……张静清对张之维的这个回答颇为满意。

  记得上次问张怀义,这孽畜居然说只打算收一两个,他当场就训斥了他一番。

  要府里都是他这个心思,越收徒弟越少,甚至搞什么一脉单传,门派还怎么开枝散叶?

  要是单传的弟子运气不好夭折了,那千年的传承岂不危险?!

  “十个八个好啊,以你小子的能力,定然个个都很不凡,”张静清说道:“今年收箓生的时候,你在闭关,一些天赋好的都被人选光了,等明年新收了箓生,为师让你最先挑选。”

  箓生就是被道教收下,但还没正式授箓的弟子。

  “那行啊!”张之维笑道。

  与此同时,天师和小天师的到来,惊动了正彩排的道士们,众道士纷纷停下演练,前来行礼拜见。

  张之维和张静清抱手回应众人。

  “天师,人都在这里,要不要先熟悉一下流程?”红脸老道问。

  “自然是要的,”

  当然了,在升仙仪式的仪轨上,武当山和龙虎山是有区别的,

  自然得先熟悉一下武当这边的仪轨流程,免得当着江湖同道出丑。

  “那就开始吧!”张静清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