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落叶化春生
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不说,回来时,还被镇上的小混混打了一顿。
江微尘用屁股想都知道,那些小混混就是被人指使的。
镇上能有几个官吏?人家都是认识的,大家一起贪,谁会多事让自己在群体中混不下去?
今年初,去年刘老爷又一次来江家,价格又提升了,每亩田地六两银子。
又说什么他们虽然卖了地,但可以去他家当佃户,一样能吃饱穿暖,丝毫没有损失,搞得爷爷江大贵差点就同意了。
旁边的江微尘赶忙插嘴道:“吃不吃得饱不知道,但他们有些人快瘦成皮包骨了。”
那管家没想到江微尘六岁,就能思考这些问题了,顿时反驳道:“那是他们偷懒,不干活,哪来的吃的?”
江微尘不屑的看了那管家一眼,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
抬头不见低头见,稍微打听就知道他们采用的是什么伎俩。
村外虽然还有荒地,但开垦了,头几年产量太低,却要按照正常的亩产交税。
只要土地能养活一家人,大家自然不愿意干那种吃力不讨好的活。
但刘老爷不同,他有关系,欺上瞒下,他家新开垦的田地不用上税。
所以就没断过开垦荒地,这就导致佃户的活计太多,比江家这样勉强能过活,一年还有一点余粮的人家都多了太多。
本来做的活计就够多了,刘老爷还不当人,搞竞争那一套。
干得最多的那几个确实吃饱了,还给你点赏钱做榜样。
但其它的呢,反正我不让你饿死,但也不可能给你吃饱。
吃不饱,体力不够,就干不过别人,干不过别人接着吃不饱,这就陷入了死循环。
就这样刘老爷还不满足,一边开荒,还要一边觊觎着村里人手里的良田,简直不当人子。
第4章 世道维艰
江微尘见爷爷犹豫,说道:“爷爷,不能卖,现在我们还能过活,但卖了地,只能给别人打工,想要吃饱,就得像狗一样看主人脸色。”
江大贵也只是犹豫了一瞬,本也不准备答应。
许多人卖了田地,前几年还能靠着那几十两银子,一家人吃得好,穿得暖。
但这样的日子等银子花光就得过上比牛马更牛马的日子了。
村里就有好几个,刚开始那会儿,春风得意,还主动为刘老爷做说客。
可没两年,等银子花光了,前面有多风光,后面就有多惨。
他也没有那么短视,只是听到孙儿的话,有些震惊。
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从小不哭不闹,听话的乖孙竟然也有这样的见识。
只是可惜了,杏花村除了刘老爷家,没人识字。
就算是村长,虽然认识几个,但是也不全,半吊子水平。
以前有人请村长教孩子识字,结果有几个字写错了,被刘家人好一顿嘲讽。
让村长羞得无地自容,从那以后,村长就再也不教孩子识字了。
而他也没那条件送江微尘去莲花镇那间小学堂读书。
六年来江微尘了解了这个世道,虽然也知道读书是自己改变命运的一个捷径,
但他也没跟父母爷爷提,这是为难他们。
这个时代的文字,还是繁体字,笔画有些多,而且用毛笔书写,各种书法都有,更加难认。
虽然江微尘前世上了十多年的学,但不是研究文学史的,没有人教,他还真认不全。
但江微尘也不急,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读书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一条路,
但对于有了后世二十几年见识的江微尘来说,读书做官却不是唯一的路。
但现在他的年龄太小了,而且对这个世界了解得还很有限。
前世虽然也学了历史,但只知道大概,历史着重书写的也是名人。
而现在他在底层,不是史书上几句简单的话也可以概括的。
所以这六年来,他一直在藏拙,除了一些特别幼稚的行为,别的小孩怎么样,他也怎么样,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与众不同。
富贵人家的神童那才叫神童,像江家这样的普通百姓,神童的名声只会引来别人的嫉妒。
而江家却不能提供庇护,所以江微尘一直没有表现出过多的东西。
这次要不是看到爷爷犹豫了,他也不会出言劝告。
成为地主家的佃户,活计多了不说,自由都要被约束。
起码离开杏花村,都得需要主家同意,这是江微尘不能接受的。
等他年龄大点,他肯定是要走出去的,岂能被束缚在杏花村,不过这时代有山贼,有人贩子,还是要壮实一点,有点自保之力才能离开村子。
“刘管家,让你白跑一趟了,我江家的那几亩田地,现在还不准备卖。”江大贵对着对坐的刘管家开口说道。
刘管家脸色有些难看,说道:“江老爷子,还是好好想一想,想通了随时可以来找我。”
说完刘管家甩手离开了江家。
“唉,人心不足蛇吞象,这刘家已经有了那么多的田地,还不满足。”
等刘管家离开后,江大贵才叹息着说道。
没有听到孙儿的回应,只得无奈叹息道:“已经连续拒绝三年了,今年秋收,恐怕又要多上缴一些粮食了。
再这样下去,别说存下余粮了,能吃饱就不错了。”
江微尘心中也是叹息,前世在书中了解到宋朝是所有王朝之中最富有的朝代。
现在算是真正见识了,确实富有。
从那刘老爷一大家子身上,就可见一斑,仅仅是一个小村庄上的地主,就富得流油。
锦衣玉食,脑满肠肥,大庄园,出行还有马车和轿子。
他家养的狗都吃饱了,见到屎都不屑一顾了,由此可见一般。
而他们这些普通百姓呢?有田地的在这江南水乡混个温饱暂时还没问题。
但没地的,被压迫剥削得已经有许多人瘦得像麻杆一样。
这可是在江南水乡这种鱼米之乡啊,可想而知其它地方会如何。
而且这还不是王朝末年啊,大宋才建立了112年啊。
也难怪这宋朝是历代王朝之中起义造反次数最多的,平均下来不管规模大小,几乎每年至少都要发生一次起义。
真是个操蛋的世道,这一刻江微尘真正理解了“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句话的残酷了。
聊聊几句话,却道尽了古代封建社会下贫苦农民的悲苦一生。
若以后自己走读书入仕的道路,有能力或许可以尝试改变一下。
不过一切的前提都得等自己长大再说。
…………
第5章 江大贵去世
指缝很窄,但时间更细,不经意之间就流走了,转眼秋收结束。
爷爷猜的没错,秋收过后,前来收粮税的小吏又加量了,而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多。
爷爷气愤不已,和小吏骂了起来,结果江家几张嘴如何敌得过小吏以及帮腔的刘家。
况且,民与官斗,本就天然处于劣势的一方。
江微尘看着旁边看热闹的邻居,对这时代的百姓感到有些悲哀。
这些人同样被多收了粮税,同样是被欺压剥削之人。
本应和江家站在同一战线,但他们却袖手旁观,反而乐得看热闹。
仅仅只因江家今年的税比他们的多,一下子他们心里就平衡了许多。
仿佛刚刚多交税的闷气,郁气,都得到了宣泄一般。
爷爷的不公,反抗的声音淹没在对方的胡搅蛮缠之下。
气不过的爷爷直接晕了过去,父亲背着爷爷回到家中。
醒来后,爷爷精神萎靡,再也没了笑容,一病不起。
村里唯一会中医的郎中在刘家。
父亲江大山去刘家苦苦哀求,但刘老爷就是不准郎中前来看病。
除非江家把田地卖给他,他才会同意。
父亲回到家中与爷爷商议卖田,这次江微尘没有劝说。
但最终爷爷还是拒绝了,直言自己就算治好了,也没有几年好活,
没必要为了他卖了田地,让家中失去生计来源。
第二天,父亲和二叔带上家中多年积攒下来的六两银子和四百八十七文铜钱,背着爷爷去莲花镇求医了。
母亲抱着还不满一岁的妹妹小荷坐在家中,眼神迷茫。
隔壁的屋中传来二婶絮絮叨叨的声音。
江微尘听了一下,大抵都是抱怨老头子都干不了重活了,在家中吃白饭,现在还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二审有些斤斤计较,而且贪财,这几年江微尘也是知道的。
对于他的抱怨,江微尘也不觉得有什么。
在这个世界生活了近七年,江微尘早已明白用后世的那一套观念来衡量现在的价值观是不可取的。
毕竟后世若不患严重的疾病,要养活一个没有劳力的人很容易。
而现在,多养一个没有劳力的人,就可能彻底的拖垮一个家庭。
上一篇:精灵宝可梦:毒系天王爱玩火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