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天龙:我练武长生 第4章

作者:落叶化春生

第二天中午,父亲他们回来了,手中拿着几包药材。

银子也花光得差不多了,就剩七八百文铜钱。

连续吃了几天药之后,爷爷的身体好了许多。

本以为没事了,但是随着严冬的到来,爷爷又病倒了。

这个时期可没有什么温室效应,也没有那么多的防寒衣物。

即使江南地区,冬天也还是十分寒冷的。

最终爷爷还是没有挺过这个冬天,在年前三天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三岁。

爷爷刚死,刘家就派人前来再次商谈卖地的事。

来得还是刘管家,完全不顾一家人悲伤的情绪。

甚至都不等丧事办完。

他以为爷爷死了,江家就会把地卖给刘老爷。

他猜对了一半,贪财的二婶听到价格后当即就同意了。

但父亲直接吼道:“你们刘家欺人太甚,前不久我跪在你们门前,出钱让郎中给我爹看病你们都不答应。

我爹生前就算疾病在身,都没有同意卖地。

现在我爹尸骨未寒,我江大山就算是死,都不会把地卖给刘家。”

二婶看着白花花的银子,有些不舍,但也不敢反驳,只得小声嘀咕。

但正在气头上的父亲直接朝她吼道:“你再多嘴,就是不孝。”

二婶脸色煞白,顿时闭上了嘴巴。

这个时代,要是被安上一个不孝的罪名,被别人戳脊梁骨都是轻的了。

二叔站在一旁也不知道该帮谁。

他没什么主见,以前听父亲的,现在父亲走了,一边是大哥,一边是妻子。

他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只得悻悻闭嘴站在一旁。

刘管家没想到江大山态度这么坚决,内心直呼失策,应该过一段时间再来的。

但看了看二婶李翠花,感觉有戏,但场合不对,也没说什么转身走了。

葬礼过后,已经到了第二年,积雪融化,一家人又陷入忙碌之中,

或挑粪沤肥,或趁着积雪融化,土地潮湿赶紧翻地松土,为春耕做准备。

日子好像没什么变化,但又有所不同。

二婶抱怨声越来越多了,有时候甚至说的很难听。

家中没有了长辈压制,虽说长兄如父,但也没那么敬畏了。

起初没在意,但耐不住她一直阴阳怪气,且越来越过分。

争吵就这样多了起来,起初是二婶和母亲吵,后来父亲也看不下去,就骂了二婶。

当晚,二婶和二叔就吵到半夜,一直骂二叔这个没种的东西,也不知道帮他。

第6章 争吵

随着关系恶化,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引起争吵。

最终江微尘只得向父亲建议分家,在这样下去,这日子都过不了了。

父亲思虑过后,也只得同意秋收结束就分家。

秋收过后,请来村长见证,将所有资产一分为二,谁也不占谁便宜。

分完家之后,父亲感叹道:“唉,二弟是个没主见的,这分家过后,十有八九要被他那婆娘将地卖了。”

这村子太小,就没有什么秘密能瞒得过大家。

二婶这段时间一直阴阳怪气,闲言碎语越来越多,就是受了那刘管家撺掇。

村里也没有人是傻子,不然十多年来,也不会在刘家的金钱攻势以及勾结官吏打压下,还有近一半村民抵抗。

二婶不是不知道,但耐不住贪心作祟,外加她认为即使卖了地,她们也能成为那佃户中的佼佼者,不仅能吃饱,还有赏钱。

旁边的李娥说道:“她卖她的,关你什么事?这段时间还没吵够吗?你还想管?你能管得住吗?”

江大山叹了口气,心中有气无处泄,回屋里取出珍藏的一小坛杏花酒喝了起来。

“唉,现在余粮都没有了,这酒也是喝一点少一点了。”

“知道没余粮你还喝?改天我就将地窖中剩余的拿去换钱。

小荷都两岁了,到现在都还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一直补丁摞补丁,比叫花子还要像叫花子。”

江大山更郁闷,酒也喝不出滋味了,说道:

“行了,改天我就拿去镇里换,行了吧?

让你拿去那刘家换,不知道要亏多少。”

李娥气愤道:“都怪那刘老爷,什么都要霸占,他怎么还不去死?

以前还能养蚕缫丝织布,现在全村的桑树都被他买了。

公公也是个没远见的,为什么要将屋子旁边的桑树卖给他?

现在空有手艺,只能干瞪眼,去那刘家帮工,每天才给三文钱,打发叫花子呢?”

“你没完了是吧?你骂就骂,你说我爹干什么?死了都不让他安宁吗?”

江大山听着妻子喋喋不休,心中烦躁不已,说道:“你怕不是被翠花那钻钱眼的传染了。”

这时旁边突然传来一道声音:“钻钱眼的怎么了?吃你家大米了?还是拿你家那几个臭钱了?”

江微尘无奈,怎么说着说着又吵起来了,这才刚分家完毕,才过了不到半小时啊。

“爹,娘,你们每人少说两句吧,小妹才睡下呢。”

“你这话还是跟你娘说吧,我惹不起,我还躲不起吗?”

江大山说完就出门去了。

“你去哪?天都黑了。”

“要你管?”

“我才不想管,我想说,黑不隆冬的,万一跌哪个臭水沟了,衣服自己洗。”

…………

时间还没有过去一个月,二叔家的地果然就被刘家买走了。

二叔一家也从为自己打工,变成了为别人打工。

接下来二叔家的日子明显的好转了起来。

二婶一直在母亲面前炫耀,搞得母亲烦躁不已,两人又吵了起来。

争吵并没有因为分家而结束,只是由以前的一天一吵变成了现在三天五天一吵。

两家本就互相挨着,天黑以后,没事干就蹲在屋中说话,难免谈到对方。

要是旁边刻意听墙角,不说悄悄话,都能被听到。

一被听到,好话也就罢了,一旦说的话不好听,那立马就开吵。

江微尘也慢慢的习惯了,以前还劝说两句,但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只要不打起来,随便他们吵。

时间缓缓流逝,第二年夏天,二婶再次生下一子,取名江天河。

前年二婶就怀了二胎,但是保胎不利,流产了。

生下儿子的二婶更得意了,感觉自从分家之后,她们一切都好起来了。

面对二婶的炫耀,李娥气不过,也要再生一个儿子,完全忘记了之前的话语。

之前说过,如果再生一个是儿子的话,就将女儿江小荷卖出去。

当时母亲还反对来着,说自己不会再生了。

也是从那天起,住在二楼篱笆楼板上的江微尘总是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

在两人的努力之下,终于在年前半个月确诊怀上了。

父亲母亲都有了一丝期盼,希望是个儿子。

江微尘看着马上三岁,整天缠着自己的小妹,有些着急。

过完年,他也九岁了,或许他应该走出杏花村了,在杏花村是无法改变家里生活的。

提高田地产量?这种想法一开始还有,但古人几千年的摸索,已经很成熟了。

沤肥,选种,翻地等等都有一套成熟的体系,之所以产量提不上来,是因为没有高产的作物种子。

土豆还在北美洲,杂交水稻,江微尘虽享受了成果,零星懂一点点,但太过零碎,现在也没那条件。

这两年江微尘下河摸鱼,和父亲上山打柴,下地帮忙,已经有点劳力了。

忙完自家地里的活,父亲母亲尽管心中不情愿,还是去刘家做工,就为了每天那几文钱。

刘家的田地太多了,每到农忙时,靠那些佃户都忙不过来,因此尽管有矛盾也是来者不拒。

若不是被剥削的那么惨,江家再养一个孩子,都没问题。

但现在却不行,刚开始两年还好,之后就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了。

在杏花村一辈子出不了头,江微尘觉得自己应该主动走出去了。

若没办法,实在要卖身,那就让他去吧,去远一点的县城,找一个书香门第口碑好的大户人家,再卖弄一点聪明,当个伴读还是可以的。

等以后成年后再选择脱身之法,当然这一切都得母亲肚子里的孩子出生再说。

时间缓缓流逝,马上就到了过年的时间。

年前两天,刘家突然多了十来个十岁左右的少年,而且这些少年对刘家没有敌意,反而感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