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141章

作者:随遇而安

而且两千人,看起来很多。

但他们很多要分配到地方,担任地方干部。还有他们不少人会分配到宣传部门,因为都是学生,所以非常适合搞宣传。真正能够分配到军队的,真的是少之又少。分配到八纵的就更少。

“三五十人,你想都不要想。十个人左右,我帮你想办法。

“政委,这个。

“你要不要,你要是不要,那么一个人都没有。”

“要,当然要。”

卢伟生在旁边默默的观察高伟。

这一次来宁高镇支队当副政委,以后就要跟高伟搭档。黄浩虽然是政委,但他负责的事情太多。

特别是他作为宁高镇县委书记,负责三个县的根据地建设。

所以支队这边的工作,更多的压在了卢伟生身上。

所以他肯定要了解高伟。

和之前得到的消息有些不一样。来这里之前,他只知道高伟是八纵的一员猛将,是王秋云和魏红军非常器重的一名大将,还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

很多人都说他脾气急。

但今天才发现,高伟是粗中有细。

并不是自己想象当中那种将领。

魏红军说了关于地方部队建设之后,继续道:“然后是部队整军问题。宁高镇支队部队构成复杂,整军是一定要做的,可不能发生像察绥游击军当中徐杨叛乱这种事情。在整军方面纵队有很多经验,新式整军在八纵其他部队推行的很好。卢伟生同志担任支队副政委之后,就负责这项工作。日军不可能给你们太多时间,三个月之内必须要完成整军工作。”

“是。”

卢伟生接受命令。

卢伟生之前一直在纵队政治部,和张超两个人是魏红军在纵队最器重的两个年轻政工干部。在八纵推行新式整军当中,两个人表现最为出色。

所以才让卢伟生来到宁高镇支队。

“不过我还是要嘱你几句。不同的部队,实际情况都不一样。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整军计划。不能因为你在其他部队有成功经验,就盲目的在宁高镇支队推行新式整军。

“是。”

“现在说说干部交叉任用问题。宁高镇支队的三个大队当中,第三大队读书人多,但军事干部奇缺。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战斗力不错,军事干部也多,但部队文化人不多。所以成立宁高镇支队之后,你们支队自己讨论一下。从第三大队调一些文化人补充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从第一大队和第二大队调一些军事干部去第三大队。当然这不是要你们搞平均主义,每个大队保持自己的特点是应该的。只不过不要画地为牢,要懂得合作。你们三个大队不要有山头思想,明白吗?”

“是。”

部署了部队主要工作之后,魏红军转向了黄浩道:“黄浩同志,我说过你的工作任务很重。此次来西宁县根据地,你们的农村根据地发展很不错整体上工作做得很好。但在团结开明士绅方面有很多偏差。你该坚持的地方没有坚持,该放开条件的地方反而保守。我们党是要求团结开明士绅,团结他们一起抗日,一起推行减租减息工作。但团结不是没有原则的团结,革命领导权必须要掌握在我党手中。农村抗日根据地领导权也必须要在我们自己手中,不能把农村根据地的权力拱手让给地方地主。这是原则问题,不能在这个问题上让步。但在入党问题上,你又是太保守。中央已经明确,我们要大胆发展我们的党员,不能保守,过多的纠缠于出身上。在这个问题上你太保守,对于很多参加革命的青年学生学的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这是不利于革命,不利于我们在敌后抗日。

在发展根据地,宣传发动百姓方面,黄浩都是一把好手。

毕竟曾经在苏区也是很出色的地方干部。

可是抗战都打了一年半时间,黄浩在政策上还,是比较混乱。如何团结开明士绅,黄浩一直把握不住。加上上面思想的混乱,也影响了黄浩的判断。

他在开明士绅的问题上,不知道应该是要硬,还是应该要妥协。作为苏区出身的干部,第一次和这些开明士绅打交道,他有些把握不住其中的关系。

其实魏红军理解黄浩。

因为黄浩是苏区成长的地方干部。抗战爆发之后,政策变化太多,让很多人不适应。加上目前中央很多政策自相矛盾,中央领导之间的发言内容也不一样。这让下面很多干部无法把握上面的政策,历史上八路军成立之后,有不少在红军时期能征善战的军事干部,出色的政工干部,发展都不好。甚至有些人脱离部队,他们可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

主要问题就是因为他们不适应新的政策,或者说是不理解新的政策。

这可不是好事情。

所以魏红军很明确的告诉黄浩。团结开明士绅,不是要把革命领导权让给他们。八路军部队一定要牢牢地掌控革命领导权。

在团结开明士绅上,黄浩有些妥协。但入党问题上,他又是掐的很严格。

看起来是矛盾,其实都是一个原因。那就是黄浩这个苏区出身的干部,一时之间无法把握政策的变化。

黄浩点头,道:“政委,我检讨。”

“我不看你的态度,我看你的行动。我们都是党员,必须要执行中央命令。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当然我希望你能够从心底里理解政策。不要被其他的事情干扰,组织部下发的文件你要好好研读。还有主席的‘论持久战”和‘矛盾论’,你要仔细看看。你要深刻理解,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中央目前的政策,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在这里我简单跟你说一下。那就是所有的政策都可以灵活,但革命领导权一定要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把握住了这一点,其他的一些政策调整是可以的。

“是。”

“还有,你们西宁县的妇女工作做的也不怎么样。没能够完全动员起此地妇女的抗日积极性,这方面你要多想办法。这样,我回去之后,给你们宁高镇根据地派来一名做妇女运动的干将。

魏红军好不容易来一趟宁高镇支队。

下一次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所以离开之前多多部署。说完根据地建设的一些问题之后,魏红军继续道:“接下来说的是耕地问题。还是那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的部队,不管是主力部队还是地方部队,包括地方政府,都要参与到开荒当中,好让自己手中有足够的粮食调配。还有就是给政策,让根据地百姓自愿参加开荒当中。我,们根据地一定要有足够的粮食储备,这样就算是发生一些突发事件,我们也不用慌乱。黄浩同志,这项工作你要亲自抓起来。

自从魏红军提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之后,这个口号都传到了延安。

延安和八路军总部非常支持,因此给各个根据地都下达了这份文件。不过并不是强制性的,只是延安和总部的一个建议。因为现阶段各个根据地并,不缺粮食。

其他根据地怎么样,魏红军管不了。

但是在八纵的根据地当中,魏红军却是严格抓粮食。其实八纵一些干部,对于这个也是颇有微词。因为目前八纵也不缺少粮食,让部队战士还有地方政府的工作人员去开荒,怎么都觉得是多余的。让百姓开荒就足够了,部队和地方政府也参与开荒,怎么都感觉是不务正业。

不过魏红军态度坚决。

因为魏红军可是知道,等百团大战之后,日军调集重兵扫荡根据地,到时候八路军的日子过的非常艰难。加上进入40年之后,华北会有旱灾,都严重影响八路军的粮食安全。

所以现在有粮食的时候,能多储存一些就是些。

“是。”

第208章 驻蒙军的变化

“司令员,驻蒙军那边的情报。”

晋察冀军区司令部。

现在的晋察冀军区兵强马壮。特别是一分区和八纵接连打了胜仗,扩大了一分区根据地之后,给,晋察冀军区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一分区和八纵打破了日军二十五路围攻之后,发展速度都非常迅猛。

八纵目前在察南和平西十几个县发展根据地,一分区则是在雁北和翼西十来个县发展。同样都是十个县左右的根据地,但一分区的根据地含金量远远超过八纵。

因为一分区的根据地是典型人多地多,而且经济好、物产丰富。

说白了就是有钱有人。

一分区目前手握九个主力团,八纵手中拥有五个主力团。而且一分区和八纵不仅仅有主力团,下面还有一堆各种不同番号的主力部队。

像一分区,手底下光是有番号的游击支队就有四个,分区直属独立团、分区警卫团、炮兵营等等部队就有七八千人。虽然不属于主力团,但拉出去都能够打仗。只要晋察冀军区给番号,这些部队都能够升格为主力团。

八纵也是如此。

像刚刚成立的宁高镇支队、龙延赤支队,实力都不比主力团差多少,只不过没有军区给的番号而已。

一分区和八纵如此强大,牵制住了驻蒙军,还有北平、保定的日军,甚至连大同那边的三十三师团也要分出一部分兵力来挡住一分区的发展。

日本华北方面军本来就兵力缺乏,一分区和八纵的崛起让他们更加难受。一分区和八纵的强大,同样也给晋察冀军区的其他几个军分区机会。

八路军部队建设根据地,发展部队,那都是好手。

日军给的压力少了,他们立马就是孙悟空。本来发展一直不顺利的二分区、三分区、四分区在这几个月时间当中,都开始有了迅猛的发展。

这都让晋察冀军区的领导非常高兴。

晋察冀军区是越发的兴旺。

“驻蒙军怎么了?”

聂司令员抬头。

驻蒙军去年遭受惨败,接连被一分区、八纵重创,然后又被傅作义狠捧了一顿。不到半年之内驻蒙军伤亡超过万人,可谓是伤筋动骨。这三个月驻蒙军一直都非常安静。

“刚刚得到的情报。日本华北方面军准备调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加入驻蒙军。这样驻蒙军就拥有二十六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还有五个守备大队。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

“是。”

聂司令员皱眉。

看着地图道:“这是哪来的部队?”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是刚刚在太原组建的部队。是日军从中条山前线抽调各个部队组建的独立混成旅团,就是为了扫荡我们敌后根据地。只是没想到这支部队划入驻蒙军序列当中。

“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也就是日军开始扩编了?”

“是。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日军将会在中国增加独立混成第8旅团开始到独立混成第14旅团,总共7个独立混成旅团的编制。”

进入1939年,日军明显感受到了兵力的不足。

1937年和1938年日军进军速度太快,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可是占领了这么多地盘,当然也需要足够的兵力去驻守。更让日军头疼的时候,占领的这些地方敌后反抗部队太多,严重影响日军控制这些地方。

不仅仅是八路军、新四军部队,还有几十万国军部队也在敌后。

日军在敌后受到太大的打击。

所以日军决定继续增加部队。日军不仅设立了10个三联队师团(32师团到41师团),而且准备在中国增加7个独立混成旅团。

“加上独立混成第九旅团,驻蒙军满编会有两万五千人左右。这样八纵的压力就会大了很多。

“司令员,我看八纵是不会怕的。”

“怎么说?”

聂司令员很感兴趣。

唐杰指了指地图道:“司令员,你看。八纵现在是三面出击围困张家口,宁高镇根据地、宣怀根据地、龙延赤根据地,而且三面发展情况都很好,加上他们在察北的张崇沽也发展根据地,几乎,是四面出击。八纵战略大势已成,除非日军驻蒙军全部部队都参与扫荡八纵,要不然八纵是不会有事情的。”

“驻蒙军不可能所有兵力都扫荡八纵。”

聂司令员摇头。

唐杰也是道:“司令员说的是。驻蒙军的防御面积很大,特别是二十六师团。他们不仅要应付我八路军雁北部队,还要应付绥远的359旅和傅作义的35军。所以驻蒙军能够出动的部队,也就是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还有他们在平绥路部署的五个守备大队。

“不过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毕竟是五千多人的部队。马上给一分区和八纵发电报。

“老魏,你觉得怎么样?”

“我觉得可以。驻蒙军补充新兵不说,还要从太原调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就是冲着我们来的。现在独立混成第九旅团刚刚组建,目前还在太原。而且驻蒙军的新兵补充也没有完全到位。在驻蒙军部署完毕之前,我们先给他一家伙。”

魏红军刚刚离开宁高镇支队,就接到了军区的情报。

驻蒙军要增加部队了。

半路上魏红军和王秋王云会和。

两个人在十八团这边见面。王秋云的想法是在驻蒙军还没有完全部署之前,给驻蒙军一个教训。魏红军也同意王秋云的想法。

中国的抗日,目前是敌强我弱。或者说未来好几年都是敌强我弱,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但在一些局部地区是我强敌弱。在目前的张家口、平绥路一带,就是八纵比日军强大。

二十六师团经过一分区和359旅、傅作义的35军连番打击伤亡过半,可谓是伤筋动骨。甚至手底下三个联队,其中两个联队几乎是全军覆没,一年之内被击毙三个联队长,两三个月之内已经无法打仗。而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不用说了,整个旅团十不存一。八纵打死了独立混成第二旅团的一个少将,三个大佐,五个中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