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相比起河北方面的变化,这才是真正的坏消息。驻蒙军刚刚成立的时候,日军只有26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五个独立守备大队,总共两万人左右。
但1938年驻蒙军被傅作义部、120师大青山支队,以及晋察冀一分区、八纵轮番打击,丢尽了面子。包括1939年刚刚开始,再次受到重创。
所以华北方面军准备加强驻蒙军的实力。
要是让傅作义部和八路军这样欺负驻蒙军,以后察哈尔、绥远都不知道是谁的天下。所以华北方面军把骑兵集团并入了驻蒙军。
现在驻蒙军除了26师团、独立混成第二旅团、五个守备大队,加上一个骑兵集团,一个独立混成第九旅团,驻蒙军的人数就有了三万六七千人。
“骑兵集团驻扎在哪里?”
“骑兵集团的司令部在包头,26师团的11联队和13联队在集宁。应该是为了对付晋绥军35军和我军120师。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从绥远抽调,驻扎在了张家口。”
“我们和他们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要是他们在绥远闹不出动静,那么26师团就可以抽调部队来扫荡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接下来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是啊。”
“老王,你说说。如果日军下一次扫荡,他们会怎么选择?”
“这还用考虑吗?”
王秋云指了指地图,道:“日军河北方面的部队,必然是要扫荡一分区。一分区这些日子闹得这么大,日军怎么可能无动于裹。至于对付我们八纵,肯定是四面夹击。驻蒙军这边,左右两翼是独立混成第二旅团和独立混成第九旅团。两个旅团从东西两边倾轧而来,肯定会扫荡我们的宣涿怀根据地。一个从宣化这一带出发,一个从怀来一带出发,雷霆之势扫荡我们的根据地。然后26师团那边是从雁北根据地扫荡而来,最后一个我不敢肯定。
但有很大的可能,那就是北平派出一个独立混成旅团过宛平,进攻春花堡。”
“四面夹击,真的是四面夹击。就算二十六师团的部队有一分区和120是雁北部队阻挡,但其他三个方向上的日军,加上伪军可以有两万人。如果加上地方守备大队,地方警备队之类的,说不定日军能有三万人。我们要提早做好准备。
第236章 未雨绸缪2
“我给你说说我在龙延赤根据地那边看到的情况。”
魏红军把张大虎、夏侯文说的关于日军据点的问题详细给王秋云详细介绍了一下。
王秋云看着魏红军带回来的日军据点情报,也是深吸一口气。道:“老魏,你的想法是对的。如果日军以后不仅仅是沿着铁路线,还要沿着公路线设立堡,就会严重限制我们部队的行动。我们的大部队稍微一动,日军就能够发现。他们可以调集四面八方的部队追击我们的主力部队。可是如果主力部队不动,光是凭借着小股部队或者地方部队,是很难攻破这些碉堡。日军就算是小据点,也会有一两挺轻机枪,可以形成简单的火力网。稍微大一点的据点,那就是轻重机枪都有。要突破这样的封锁线并不容易。
调堡并不陌生。
王秋云也是见过的。
碉堡这个东西,对于缺乏重武器的部队来说真的是非常不友好。因为碉堡不是随便设立的,而是会选择在易守难攻的地方设立碉堡。
本身地形就对碉堡有利。
要攻破这样的碉堡,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解决碉堡,肯定是主力要出场。但主力一动,日本人也会跟着动。可是主力不动,光是靠着地方部队和小股部队,打下碉堡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可以说碉堡这个东西,就是日军专门针对八路军,专门克八路军这样缺乏重武器的部队。
“日军在我们的根据地设立大量调堡,那就是要分割我们的根据地。更重要的是,一旦日军碉堡太多,会严重影响我们部队的行动。而且日军可以凭借着这些调堡,参与根据地粮食的抢夺。他们的调堡封锁我们的主力部队,到时候他们就可以随意的进入我们的根据地抢夺粮食。”
“嗯。”
王秋云点了点头。
仔细的看着地图,道:“日军第一步,应该是沿着平绥路设立碉堡。毕竟这一年半来,平绥路被我们八纵破坏次数太多。我们的部队在平绥路几乎是随便进出。所以日军一定会重点防御平绥路。平绥路这么长的路段,除了日常巡逻之外,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立调堡。如果按照五里就有一个小碉堡十里有一个中型碉堡,二十里一个大型据点。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总长有四百里,就算是到怀来也有近三百里。也就是说,平绥路沿线日军大致要建立十个左右的大型据点,十个左右中型据点,二十个小型据点。”
王秋云一直在计算。
当然这只是粗算。日军真正修筑调堡不可能这么简单。
道:“若是日军想要保护平绥路东段,怎么也需要四到五个守备大队的兵力。但平绥路还有中段和西段,这一路怎么也需要十个以上的守备大队才可以。也就是说,要么日军不可能设立这么多碉堡,要么日军独立混成旅团也要抽调部队参加调堡的驻守。老魏,你看日军会选择哪一种?”
“当然是要从独立混成旅团抽调部队了。然后一些小型据点,以后有可能不会有太多日军,也就派一两个监军,其他都是伪军部队驻守碉堡。只有这样才能够缓解日军兵力不足的局面。”
“应该是这样。”
王秋云支持魏红军的看法。
多田骏刚刚成为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就在晋察冀军分区受到了巨大的打击。特别是一分区和八纵让他丢尽了脸面。可是对于他来说,想要报复但很是缺兵。
因此他大力的支持华北治安军的发展。
未来不少据点,不少碉堡,应该都是这些伪军负责。日军顶多就派出一两个顾问,监督伪军。这样就可以抽调更多的日军参与直接作战当中。
“除了平绥路沿线之外,宣化、大井镇、西宁、大同这条路上,日军应该也会大量修筑调堡。
只要日军控制这条公路,就把宁高镇根据地直接隔开,也会把察西支队东西两地隔开。
王秋云把自己放在多田骏的位置上,开始考虑如何组建调堡群。
划了好几条线,最后深深皱眉。
魏红军道:“再有两三个月必然是日军一次大扫荡。到时候日伪军必然不是小数目。想要反扫荡成功,估计不会太容易。我觉得以点破面,是一个可以采取的办法。”
“在日军主力针对察南支队发动扫荡的时候,我们两翼的察西支队和察东支队如果能够突破日军的围困,的确是一个好机会。
王秋云微微点头。
本来日军以为困住了察西支队,困住了察东支队。可是这个时候他们突然突破了日军的防御,甚至给他们重创。那么就能够彻底扰乱日军战军略。
很多时候日军的扫荡,八路军不可能战胜他们。八路军反扫荡胜利,都是以点带面,突破日军扫荡的薄弱处。只要一个点被攻破,那么整个扫荡计划就会失败。
“那就支持他们吧。”
魏红军也来到了地图前面,指了地图道:“现在察西支队和察东支队,人不少、武器装备也不算太差。但他们两家各有各的缺点。这一次我去宁高镇根据地和龙延赤根据地,就看到了他们的一些缺点,现在和你说一说。”
“先说说宁高镇根据地和察西支队。高伟的情况你也熟悉,敢打敢拼,能打硬仗。最近看他稳重了不少,察西支队在他手中发展也非常不错。而且当初十大队三营两个连队并入到了察西支队。所以目前的察西支队战斗力不错,军事干部、政工干部都不缺。如果说察西支队有问题,那就是他们的根据地建设和地方部队的建设没有赶上去。所以我的想法是,给他们补充一些地方干部。”
当初跟着王秋云和魏红军进入盛县的排级干部就三个人。
陶来峰、孔德、高伟。
孔德能文能武,高伟是猛将,陶来峰稳重。如果是和平年代陶来峰这种四平八稳可能最适合当干部。但在战争年代,陶来峰太稳重,在开辟根据地、扩充部队上,就处于下风。
本来孔德是王秋云和魏红军最器重的,准备让他独当一面。
可惜17团直接被一分区要走,现在的孔德、陶来峰都随着17团去了一分区。高伟虽然有些时候莽,但敢打敢拼,给他的部队注入了不同的风格。
现阶段八路军是需要这样的猛将的。
有这样的猛将带领,察西支队的战斗力魏红军倒是不担心。
唯一担心的就是宁高镇根据地的建设。
“你是特委书记,这个事情你来负责。说说察东支队那边的情况。
“察东支队战斗力也不差。特别是经历了去年的大扫荡之后,信念动摇的,战斗力差的,都已经离队。留下来的部队,在各方面都很不错。别看察东支队大部分都是联庄队和土匪组成,但打仗是真不含糊。不过察东支队却有很大的缺陷。毕竟成立没有多长时间,部队以联庄队和土匪组成。部队当中党员比例低,政治教育差。打一些小规模的战斗,战斗力不错。可是部队缺乏军事干部,一旦分开行动,很难有独当一面的干部。甚至现在这种情况,我担心部队分散之后能不能重新聚起来。察东支队是真的缺干部,缺军事干部,缺政工干部。
王秋云也是陷入深思。
王秋云作为八纵司令员,各支部队的情况必须要掌握。按照魏红军之前的想法,察东支队很有可能成为一支奇兵。可是想要成为一支奇兵,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
想了一会,王秋云道:“这一次军区给我们八纵新分配的干部很多。我又去跟司令员磨了磨,给我们多要了一些人。这一次我们八纵大约能够分到260人左右。但这些干部,都是抗大二分校和延安公学刚毕业的学生。不像是之前的毕业生,来了就能直接干活。这一批学生还需要慢慢的适应根据地,适应军队。这些人可以作为预备干部使用,但不可能马上就使用。”
现在的抗大毕业生和延安公学这些学习毕业生,原来都是一些学生为主。相比起之前的毕业生,他们去学习之前本身就是我党的干部。那些干部学习之后,可以回来直接使用,直接给他们职位让他们工作。但这些学生学习之后,到了根据地、到了军队、到了战场还是要重新适应。只能说他们现在是预备干部。
魏红军直接道:“铁血抗日队,我想直接抽调一半去察东支队,你觉得如何?
第237章 准备
“你可真是大方。”
铁血抗日队,王秋云也很看重,而且也很眼馋。
这支部队是真正的文化人组成的部队,上上下下全都是读书人。不说部队一百多名大学生,就是普通的士兵最少也是中学生。甚至可以称呼这支部队为“学生抗日队”。
这支部队的排长、班长,拎出来说不定都是北大,或者是燕京大学的学生。部队的学历高的吓人。
当然只是学生,那就不会这么值钱,让王秋云这个八纵司令员都眼馋的地步。虽然目前八路军缺千部,但几乎每个月都有全国各地的大学士奔赴八路军这边。七七事变爆发之后,投奔八路军最多的学生是来自东北和陕西。东北流亡学生大量聚集在北平和西安,加上陕西那边的学生受到我党的影响,七七事变之后大量的涌入了延安,涌入了八路,军根据地。接着进入38年的时候,八路军根据地所在的山西,还有近在尺的北平、天津、保定等地,的学生也大量投奔八路军。我党历史上著名的38式干部,大部分都是出自这几个省份。
而进入39年之后,全国各地的学生,也开始进入延安,进入八路军根据地。所以八路军虽然缺干部,缺读书人,但并不是没有大学生干部。
八纵手中大学生也不少。
不过大学生和大学生也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让王秋云感兴趣的铁血抗日队学生就不是普通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是在战场上历练过的。
是真正打过仗的。不是笔杆子,也不是大嘴炮,而是真刀真枪打过仗的。
而且还有过很多轰动的战例。
不说什么袭击警察所,伏击伪军这种小规模的战斗。光是伏击过杉山元的车队,袭击过日军南苑机场摧毁过日军飞机,就足够轰动全国的。这是一支能打仗的学生部队。而且铁血抗日队不是民间抗日武装。
是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武装。
部队三分之一的学生都是党员,也就是说部队的政治工作做的非常好。
铁血抗日队的队长姜鹤白不用说了。虽然现在才二十八岁,但却是一个拥有十年党龄的老党员。
这是一个能文能武的智将、猛将,打仗期间谋划得,当,聪明透顶。几次伏击打的又准又狠,袭击南苑机场更是胆大心细。而且他不是一个只知道用脑袋打仗的,他还是一个身先士卒的猛将。
铁血抗日队的政治委员沙学文,也是多年老党员。燕京大学的毕业生,在北平做学运工作。七七事变前夕,又在二十九军做过兵运工作。组织能力、宣传能力非常出色。如果说姜鹤白是能文能武的战将,那么聚集这支部队,团结这支部队的就是沙学文。
他们两个人在铁血抗日队配合默契。
姜鹤白负责打仗,沙学文负责引入更多的抗日学生,同时利用这些学生人脉找到情报。
而且姜鹤白手底下有三名大将。
全都是大学生。
高鹏第一中队的中队长,东北大学学生。牛新亮是第二中队中队长,北京大学毕业生。侯小飞第三中队中队长,中法大学学生。
又是大学生,又是能征善战的军事干部,而且都是拥有几年党龄的党员。因为他们的学历高,所以他们既是军事干部,又是政工干部。铁血抗日队的这些干部,因为学历高,基本上都是军政双优。
现在八路军如此缺乏干部,这样的干部王秋云当然不想放过。而且铁血抗日队因为文化程度高,那些打过仗的干部,都可以提拔一两级使用。
就像是铁血抗日队的排长,八纵完全可以当连长来使用。而高鹏他们这些中队长,拉过来就可以当一名营长。
“26团组建在即,察东支队现在是急缺干部的阶段。现在给他们支援干部,未来两三个月之内只要提高战斗力,那么怎么都不亏。现在察东支队的县大队、骑兵团、特务团,部队里面党员太少,我始终是不放心。以后我们和日军之间的战斗会越来越残酷。你我都是经历过第五次反围剿,经历过长征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强有力的党组织来保证部队的稳定。要不然困难的时候,失去革命意志叛变的、逃跑的会很多。”
“嗯。”
王秋云点点头。
笑着道:“你呀,总是有一大堆的理由可以说服我。你肯定是想过如何安排铁血抗日队的干部。
说吧,想怎么安排他们。”
“我想让姜鹤白同志担任新一团团长,沙学文同志担任特务团政委。铁血抗日队的第一中队整体并入25团,高鹏同志担任25团的营长。铁血抗日队的第二中队整体并入特务团,组建一个特务营让牛新亮同志担任特务营营长。铁血抗日队第三中队整体并入26团,让侯小飞同志担任26团营长。
“你想的可真周到。”
王秋云细细思考一下,魏红军把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了安排的妥妥当当。
把能考虑的都考虑了。特别是要新成立的25团和26团的情况安排的很好。不管是独立团改编的25团,还是新三团改编的26团,在实力上都差了主力团不少。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