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251章

作者:随遇而安

岗村宁次皱眉。

从七七事变爆发开始,国民政府和日本之间就没有中断过谈判。只有汪精卫投降的时候,暂时出了一点点问题。其他时候双方都留有一定的谈判空间。

但前两年日军部队兵峰最盛的时候,也是最困难的时候都没有投降,现在就能够投降了?

为了逼迫重庆投降,1940年五月份日军发起了枣宜会战。当时日军部队的司令官就是岗村宁次。此战重创了第五战区,甚至占领了宜昌。

可又有什么用处。

还是没能够逼迫重庆政府投降。

俊六道:“岗村君,你应该知道,现在和之前不同。现在的重庆政府比以前更困难,现在的他们根本得不到任何外来的支持。常凯申这些人,一旦没有外面的支持,就会失去信心。只要我们再给他一些压力,他就会投降。

本来七七事变之后,英美国家口头上对于中国表达了支持,但并没有实质性的行动。相反美国跟日本做买卖做的不亦乐乎。日本打仗所用的战略物资六成都是从美国购买的。

这个时候唯一对中国有实质性支持的只有苏联。

当然苏联也不是因为道义支持中国。苏联之所以支持中国,是因为苏联担心日本进攻苏联的远东,地区。为了自己在远东的安全,所以让中国牵制住日本。

所以七七事变之后,苏联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支持中国的抗战。有低息贷款,有军火买卖,也有苏联航空志愿队亲自过来参战。

抗战早期国军的精锐部队,很多都是苏式装备。就像是昆仑关战役大放光芒的第五军就是苏式装备武装的部队。可以说抗战早期苏联的武器装备,对于国军的帮助是不小的。

但现在欧洲局势严峻,苏联哪里还有精力管中国的事情。

加上欧洲战场上德国横扫一切,打的英法丢盔弃甲。在欧洲被德国着打,所以在亚洲英法都屈服于日本压力,关闭了中国在西南的边境线。现在的重庆政府是外没有援军,内有汪精卫蛊惑国军部队投降。可谓是内忧外患。

算是最无助的时候。

大本营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所以才要打击重庆部队,给重庆政府压力。他们都相信,以现在重庆政府内忧外患的情况,只要受到打击比较大,那么一定会选择谈判,选择接受日本的条件。

他们不知道的是,常凯申这个时候根本没考虑投降日本的事情。现在他考虑最多的,根本不是和日本人打仗。而是被百团大战八路军表现出来的实力震惊,因此在策划要怎么打击八路军、新四军。

“烟俊六阁下,可是,岗村宁次还想要继续说自己的观点。

你们派遣军要是想打击重庆部队,可以在其他省份发动进攻。华北情况特殊,可以允许华北方面军先扫荡八路军再说。

“岗村君,这是大本营的命令,也是我的命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打击重庆的中央军部队,让重庆和我们重新谈判,接受我们的条件,结束支那战争。只要重庆和我们的谈判有了结果,我可以再给你十个师团,去扫荡八路军。所以你回去准备如何进行中条山战役。

俊六看到岗村宁次还在说自己的想法,所以很直接的告诉岗村宁次。这是命令,必须要服从。

“哈衣。”

岗村宁次看到烟俊六的态度,就知道自己无法说服俊六。

因此只能是接受命令。

从南京回来的路上,岗村宁次的脸色一直很难看。

他实在是不明白大本营和派遣军到底在考虑什么。俊六是岗村宁次的老上级,岗村宁次跟着烟,俊六打了很多仗。可以说在中国战场上,烟俊六的战功是非常显赫的。

岗村宁次之前对于俊六还是很信服的。

但这一次不一样。

岗村宁次非常不高兴,非常不满意。对于烟俊六也是如此。

狗屁要让重庆政府投降。如果重庆政府那么容易投降,还能够等到现在。现在中国派遣军为了打击中央军,南北两个方向出动。在北方地区来说大部分都是军阀部队。在北方的国军军阀部队,主要是晋绥军、东北军、西北军、陕军这些部队组成。唯一有中央军部队的,也只有中条山地区。所以中国派遣军给岗村宁次的命令就是发动中条山战役,彻底解决盘踞在这里的中央军部队。

但岗村宁次是真的无法接受。

虽然八路军部队发动了百团大战给华北方面军重创,但看起来大本营和中国派遣军依旧是看不起八路军。大本营和营中国派遣军更重视重庆政府。

认为解决中国的战争,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是逼迫重庆投降。只要重庆政府投降,那么回过头解决八路军很简单。

但岗村宁次完全不这么认为。

岗村宁次来到华北方面军之后,是仔细了解过八路军的发展情况。看完之后,岗村宁次是深吸一口气。八路军和日军以往认识的任何一支部队都不一样。甚至在东北的抗联部队,同样也是中共领导的武装,但发展模式并不一样。八路军的发展速度实在是太惊人。

八路军就像是撒豆成兵一样。

而且八路军最大的一个本事就是,和根据地百姓完全打成了一片。八路军在自己的根据地,有完整的一套政策。而且这个政策得到了根据地百姓的支持。

越是了解八路军,岗村宁次对于八路军越是忌惮。在岗村宁次看来,八路军是帝国最大的威胁。

如果放任八路军这么发展,就算以后重庆投降也没有用。

只要八路军依旧存在,那么中国问题始终是无法解决的。

现在华北方面军的情况,最多只能是往一个方向发力。要么是集中兵力扫荡八路军根据地,要么是集中兵力攻打国军部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如果发动中条山战役,那就是给了八路军喘息的机会,给了八路军发展的机会。

可是岗村宁次的建议,烟俊六完全听不进去。

而且在大本营这个大战略之下,声音就小很多。在南京烟俊六一再的强调,1941年中国派遣军最大的任务就是打击重庆政府。所以要求岗村宁次回到北平,要求华北方面军集中部队,解决盘踞在中条山上的国军。

不允许岗村宁次讨价还价。

岗村宁次很是恼怒。

但又不得不执行这个命令。所以岗村宁次回到了北平,开始准备中条山战役。

首先就是恢复华北方面军的实力。

大部分部队都严重缺兵。

然后调动部队驻防。如刚刚调入华北方面军的,17师团、33师团,岗村宁次把他们都划入了华北方面军第一军。本来岗村宁次是准备用这两个师团参与八路军根据地的扫荡。

可是大本营和中国派遣军司令部既然要求他扫荡中条山上的国军,他也只能是把17师团和33师团编入第一军,让他们进入中条山以北地区。不过部队调动非常不容易。两个师团近两万五千人左右,需要慢慢的进入山西。

因为铁路、公路都被破坏。

正太路不通车,只能是走公路。但公路破坏严重,很多地方卡车都进不去。所以不少地方部队都要徒步行军。还有从苏北、皖北调来的21师团也要进入山西。

在日军如此准备的时候,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之间的关系是持续恶化。

重庆表面上是对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各种夸奖,但心中的忌惮是越来越重。自从常凯申和手底下将领,决定对付八路军、新四军之后,重庆那边频频开会。讨论的就是如何限制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如何打击八路军、新四军。甚至老蒋对中统和军统很严厉的批评。

批评他们的情报工作做的太差。

因为这才几年时间?

不过区区三年时间,八路军都发展了200多个团。可是这么大的事情,军统、中统之前都没有准确的消息。让重庆失去了限制八路军发展的好机会。

现在八路军在华北实力如此强大,以后要是八路军把华北都占领了怎么办?到时候华北百姓眼,中,还能有国民政府吗?

本来1939年和1940年,双方关系就越来越不好。可是百团大战加剧了这种紧张气氛。重庆是磨刀霍霍,一直在考虑如何限制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发展。重庆频频开会讨论要打击八路军、新四军,延安这边怎么可能得不到消息。

所以延安这边也是做了各种防备。

担心发生一些武装冲突。

这种紧张气氛之下,终于发生了一件轰动全国,甚至轰动全世界的事情。

第352章 局势变化

1941年1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这件事情延安没有警惕吗?

其实是有的。

自从常凯申在重庆连连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限制八路军、新四军发展,甚至要制定打击八路军、新四军的时候,延安怎么可能没有消息。

正因为延安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所以才会要求新四军军部赶紧北,上。新四军军部周围全都是国民党部队,一旦重庆要做什么,其他新四军部队都是鞭长莫及。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离开原来的驻地。但新四军军部的动作缓慢。

一直和延安发电报,各种借口,各种客观条件不允许,各种不同意。

说白了目前的新四军军长项鹰,更支持王铭的主张,而不是延安的命令。一直以来新四军都是接受长江局的领导,而不是延安的领导。

说句不好听的话,抗战前几年的情况是,八路军践行的是主席独立的敌后山地游击战战略,新四军军部是听从王铭“一切为了统一战线”的路线。

陈帅为什么是元帅。

就是因为这个时候陈帅带着部队在苏南发展建立了苏南指挥部。他是坚定的支持延安,部队发展也是根据延安的命令。结果相比起新四军军部直接指挥的部队,苏南指挥部手底下的部队发展快很多。

延安要求新四军军部快点北上之后,陈帅都已,经为新四军军部找了一个新的司令部位置。要求军部赶紧北上。

但新四军军部依旧没有没有认识到危险。

可以说王铭回国之后,那句“一切为了统一战线”,要求华共服从国民政府的命令,带给八路军、新四军很大的思想上的混乱。八路军这边离延安近,王铭去了长江局之后,虽然受到影响,但影响有限。但新四军就在长江局的领导之下,所以受到这种影响很严重。

他们非常信任国共合作。

因此新四军军部虽然在延安的严令之下开始北上,但还是磨磨蹭蹭,结果发生了“皖南事变”。

双方关系直接降入冰点。点重庆直接宣布新四军是叛军,要取消新四军番号。延安这边当然不可能同意,立马针锋相对,组建了新的新四军军部。与此同时八路军第五纵队加入新四军序列,成为了新四军第三师,增加新四军的实力。

要不是还有日本人在旁边,“皖南事变”之后国共双方就真的会兵戎相见。除了旁边有日本人,还有一个是英美苏都对于此事表达的关注,都对重庆施加压力。

要求重庆不要扩大这次的事情,都暗暗的批评重庆发动的“皖南事变”。

别看英美苏现在都没有多少东西支援重庆政府,但在重庆政府这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强的。再说现在重庆政府没有外援,所以一直和他们谈判,希望得到英美苏的支援。这个时候肯定不愿意得罪他们。

所以看起来剑拔弩张,但还是有所克制。

不过这种克制只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其实小规模的冲突是越来越多。晋察冀军区这边没有什么国军部队,所以并没有什么摩擦。但其他八路军根据地,和国军之间摩擦越来越严重。

“狗日的白狗子,我早就说了白狗子不能信任。蒋光头是什么人,当年杀了我们那么多人。怎么还能相信他。之前还有人说什么,要我们听国民政府的命令,听他蒋光头的命令。真他娘的混账东西。”

王秋云忍不住大骂。

看着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章,直接用手拽下来,扔在了地上。

听到“皖南事变”之后,八路军这边都是义愤填膺。

很多人都是要求血债血偿。

双方当初的合作,本来就是因为抗日,算是勉强合作起来的。之前双方打了十年时间,可以说是,有血海深仇。哪里是一句合作抗日,一句“兄弟阅于墙,外御其”,就能够抵消那么多深仇大恨的。

后来人评价历史容易,但作为历史的当事人,哪能跟没事人一样简单的一笑恩仇。

多少老红军,他们的家人几乎都是死于国民党手中。你凭什么要求他们放弃仇恨,你有什么资格要求他们原谅。就是魏红军本人,也有两个哥哥,以及很多亲戚朋友死于国军之手。魏红军还有父亲和小弟留在了苏区,至今生死不明。和魏红军一样从闽西出来的老红军,家里很多都是这种情况。当初改编八路军的时候,多少老红军都不能接受头顶青天白日徽章。要不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个就是服从命令听指挥,部队直接就乱了。当日军一路攻城略地的时候,双方为了抵挡日军,虽然也有一些,但整体上还是可以合作的。

可是当日军进攻步伐减缓之后,双方的矛盾就越来越激烈。应该说武汉会战结束之后,双方的关系就越来越差。现在更是发生了“皖南事变”这么恶劣的事情。

八路军中高级将领,大部分都是走过长征的老红军。

他们都坚决的要求打击国民党。还是延安那边压住了这种声音,要不然现在的情况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皖南事变”之后,国共两党其实已经是完全撕破脸皮。

只不过外有英美苏国家不支持国共两党内战,内有舆论也不支持国共内战。所以双方才有所克制,没有发展到大规模的战斗。

“未来我们的局面会更加艰难。”

魏红军叹口气。

历史的发展有他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新四军军部接受长江局的领导,以王铭的指导精神来领导新四军的时候,新四军的问题就已经很严重。

为了不激怒国民党,新四军军部发展都是小心翼翼。国民党反对的地方,新四军都不会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