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356章

作者:随遇而安

不过也有人现在很头疼。

那就是在五原的傅作义。

“他们这是把我往火上烤。”

前段时间因为120师师长的邀请,傅作义和贺老总见了一面。

大家其实也没谈什么。

以前双方合作默契的时候,这种见面很多。这一次双方见面,只是划分一下地盘。因为之前双方部队也开始出现一些矛盾。所以这一次重新划分双方的防区,是希望双方都克制一下。双方划分地盘成功之后,就不要互相搞摩擦。

简简单单事情。

但八路军那边的根据地报纸,对于傅作义是一阵吹捧。说他在绥远建设的多么多么好,抗日是多么多么的坚决。甚至认为傅作义一个人能比整个晋绥军。

暗暗的贬低了一下阎锡山。

然后连篇累读的在报纸上分析贺老总和傅作义见面的意义。

本来这也没什么。

八路军一直和傅作义关系好,吹捧傅作义是正常的事情。特别是前几年傅作义在绥远屡打胜仗,八路军报纸对他的赞扬一直不少。

但这一次不一样。

气氛就不一样。

重庆那边对于八路军是动了真格。虽然双方还没有真正大打出手,但要打仗的气息很浓郁。这个时候自己被八路军报纸这么赞扬,让重庆看到了,让阎锡山看到了,他们会怎么想。

该死的。

“司令,你要是担心那就好办。我带着101师,去端了大青山支队的老巢。这样重庆和阎长官就不会怀疑你通共。”

郭景云大大例的说话。

他是视远在重庆的老蒋,还有过河的阎锡,山。他们在绥远拼死拼活,几次打的部队伤亡惨重。他们天天在后方吹牛,不许这个不许那个。

你们在后方吹牛,有本事你们来绥远这边和日伪军打几仗试试。

郭景云对于延安没有什么好感。

但最起码在绥远这块地方上,和他们联合打鬼子,从军事上是非常好的事情。天天扯中共,都去中共,谁去打小日本。明明小日本就在旁边,不去打小日本,反而让小日本看笑话。

不过他是傅作义的老部下。

傅作义从1939年开始,就一直受到重庆和阎锡山的批评,认为他跟八路军走的太近。所以傅作义部开始疏远八路军,百团大战之后双方之间已经很少来往。

这一次见面,也只是普通的见面,再次划分彼此防区而已。

如果连这个都无法接受,那真他娘的扯淡。

“你个郭麻子,这是能随便说的吗。自从八路军攻克集宁,绥远地区的八路军实力大涨。我们的主力都在五原,你想怎么去攻打大青山支队的老巢。”

董启武批评郭景云。

然后道:“再说,明明包头还有小鬼子。我们不去打小鬼子,难道要和八路军火并。这要是打起来,不是让小鬼子看我们笑话。”

“我也就是说说。”

傅作义部的这些嫡系将领,都跟傅作义一起抗战多年。

甚至早在长城抗战的时候,他们就跟日本人打过仗。后来日本人在绥远扶持汉奸政府,被傅作义部打的丢盔弃甲。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傅作义部更是威名赫赫。

他们不管内心是不是中共,在抗日问题上都是很坚决的。

傅作义点头。

道:“现在我们的敌人是小日本。不管我们和八路军之间矛盾多大,在解决小日本之前不应该兵戎相见。这样最高兴的只有小日本。现在绥远局势有利于我们。这个时候我们和八路军火并,会让小日本喘口气。所以你们都不许和八路军发生军事冲突。”

“可是现在怎么办?老蒋和阎长官老早就看我们司令不顺眼,动不动就说我们通共。现在看老蒋的意思,是要跟八路军、新四军好好的干一架。他们会不会给司令员加罪名?”

他们都是傅作义的嫡系。

傅作义不好,他们也不会好。

傅作义叹口气。

该死的。

大家怎么就不能好好地打鬼子。有什么事情,打完了鬼子再解决。傅作义也没想过加入八路军,只不过八路军在敌后发展的确厉害。所以之前学习八路军的一些长处而已。

但重庆也好,阎锡山也好,动不动就给自己扣一个通共的罪名。

让他是不胜其烦。

但他又不能翻脸。因为自己所在的绥远很穷,没有重庆和阎锡山的支持,他也养不了这么多兵。

“报告,阎长官电报。”

“我看看。”

傅作义接过来一看,脸色立马变得难看。

董启武走过来,接过傅作义手中的电报,也是一样的脸色难看。他把电报给在座的将领都看看。

阎锡山在电报当中没有一句批评。

但却是跟傅作义诉苦。

表示目前他很是困难。因为他目前只控制20多个县,但需要养晋绥军十多万部队,手中实在是没钱。马上要送到傅作义部的军需物资需要晚一点。

说的虽然委婉一些,但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要对傅作义的后勤下手。

阎锡山目前情况是不好,因为整个山西都丢了,自己控制的地盘只有二十几个县。根本养不活这么多部队。好在阎锡山在山西经营多年,在山西人脉很广。老蒋还需要阎锡山制衡八路军。所以需要给阎锡山发军饷。

阎锡山给老蒋上报二十多万人的编制,老蒋就,扣一半,按照一半发军饷。

所以阎锡山是不缺钱的。

傅作义想了想,道:“看来我要亲自去见见阎长官。我去的这段时间,所有部队都老老实实。等我回来再说。”

第486章 延安的调整

常凯申调整了政策之后,延安这边压力大增。

中央立马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解决现在的事情。

总司令道:“现在我们遭受的压力太大,必须要加强陕甘宁边区和晋绥地区的力量。只靠着现在的部队,稳定局面还是有些困难的。”

“上次我们考虑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我想现在正合适。”

主席也是点点头。

目前陕北的压力很大,物资缺口也大。

为了解决陕北物资不足的局面,359旅才会在南泥湾开荒,又在这里建工厂。后来八纵攻克张家口,缴获了大量的黄金,送到了延安。

才缓解了中央经费不足的局面。

但这一次晋察冀部队接连攻克张家口、集宁、保定,让常凯申越来越不安。所以命令西北的部队,对于陕甘宁边区继续挤压,封锁更加严重。

国军在西北兵力很多。

特别是胡宗南率领的34集团军,目前就在陕西。去年胡宗南还出兵攻占了陕甘宁根据地五个县城。这一次接到老蒋的命令之后,他的部队继续往前挤压。

胡宗南甚至喊出了“消灭边区”的口号。

34集团军目前拥有三个军,而且都是国军一等一的精锐部队。因为是国军精锐部队,所以部队人数很多,一个集团军十万人左右。除了34集团军之外,胡宗南还能够调动周围不少部队。这导致目前陕甘宁边区的压力非常大。因此主席提出了成立“陕甘宁晋绥联绥防军”,要把陕甘宁边区的部队和晋西北、绥远地区的部队统一指挥。

“要得。

总司令点头。

中央秘书长任培国在旁边也是附和道:“是应该统一成立一个部门。现在顽军步步紧逼,胡宗南,十万部队一直在叫嚣消灭边区”。我们必须要强力回击,要不然他们会得寸进尺。我同意建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我也没有意见。”

书记处书记,掌管组织部的陈运也是点头。

“那就这么定了。我看让120师师部兼联防军司令部机关。”

“合适。”

目前的陕甘宁边区和晋西南、晋西北、绥远一带的部队,大部分都是120师的部队。之前120师师部就兼晋绥军区领导机关。

这一次成立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其实就是把陕,甘宁边区部队和晋绥军区部队合并起来。

“但光是这些部队还是不够的。”

总司令在地图上道:“目前我们周围的敌人,除了日军光是顽军部队就有三十万人左右。要是他,们突袭,陕甘宁边区的情况会非常严重。我们必须要抽调足够的部队回来,应付有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

“老总,你觉得抽调哪里的部队合适?”

“晋冀鲁豫、晋察,都应该抽调一些部队。

现在我们需要的部队不少,不可能全都从某一个军区抽调。不过我认为大部队还应该是从翼中军区抽调。冀中军区当年正规化建设,120师部队贡献很多。目前翼中军区不少部队部都是120师当年留下的干部。他们之间有一定的香火之情。更重要的是,目前河北局势大好,晋察冀北岳区的部队大量的进入河北。应该说目前的河北,我们的力量很强的。所以从冀中军区抽调部队正合适。

120师主力部队都在晋西南和晋西北,以及绥远一带发展。

但不是说120师的血脉就这一点点。

120师在发展的时候,也是在各地留下了自己的血脉。其中最大的有两股武装,一个是当年跟着宋史伦去平西,和当时的平西支队会和,组建了八,路军第四纵队。部队出击冀东,接应翼东大暴动。

那个时候宋史伦带过去的部队就是120师的部队。

后来这支部队改编为冀热辽挺进军12团,而且目前冀东军区的13团、14团、15团里面也有不少当时宋史伦带过去的指挥员。13军分区成立之后,部队扩军很多。其中不少都是从12团发展起来的。算起来都有120师的血脉。

但120师血脉最多的,还是翼中军区这边。

当年冀中军区成立,部队主要是以吕正超建立的人民自卫军和孟青山组建的河北游击军联合组建的。除了少数正规军部队之外,都是游击队、民团模式的部队。

战斗力比较弱。

120师来到冀中军区,开始对冀中军区的部队进行整训。而且支援大量的老红军干部,提高了冀中军区部队的战斗力。翼中军区不少部队都有当年120师支援的干部。

除了这两股最大的力量之外,其他地区也有不少120师血脉。

就像是八纵察西支队的独立三团,那就是早年120师的晋绥游击军改编的。还有目前一分区和五分区的一些部队,是当年120师雁北支队改编的。

所以总司令才说,从冀中军区调兵。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央一直想要调整晋察冀的情况,想让晋察冀军区直接指挥翼中军区。之前一直不动,是担心翼中军区那边出现一些不好的事情。因为冀中军区虽然是八路军的军区,但下面各部队来源复杂。有国军部队,有地方地主武装还有一些农民自卫军,甚至有一些是土匪武装改编的。所以冀中军区那边的情况很复杂。

因此八路军对冀中军区是采取慢慢的派干部进入,最后彻底改造冀中军区部队。

现在不一样。

冀中军区在之前的大扫荡当中伤亡惨重,部队也好,地方干部也好,伤亡都很严重。北岳区这边利用现在的有利机会,部队和地方干部是一批一批的涌入河北,直接冲击了翼中军区原来的格局。翼中的格局出现大变化,晋察冀北岳区反而在冀中占据了很大的优势,压制住了原来的冀中军区。既然,事情都已经这样了,那就直接从冀中军区抽调部队。然后让晋察冀军区直接管理冀中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