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392章

作者:随遇而安

在第二集团军和第三集团军突围之后,在保定的庞炳勋宣布和日军签订了停战协议。很快汪伪政府任命庞炳勋为汪伪政府暂编24集团军总司令,同时任命庞炳勋为保定绥靖主任。

华北方面军也答应庞炳勋,给庞炳勋支援武器弹药。也同意庞炳勋的请求,那就是庞炳勋只配合日军攻打八路军部队,不会配合日军部队攻打国军。

冈部直三郎并不在意庞炳勋这个条件。

因为在现在的华北,主要敌人就是八路军。只,要庞炳勋愿意配合日军攻打八路军,那么他就支持庞炳勋。

庞炳勋接受任命之后,以保定绥靖主任的身份迅速收拢手中的部队,同时把周围那些大小汉奸部队都收拢到自己的暂编24集团军这里。那些周围的伪警备队,土匪,庞炳勋是来者不拒。只要投奔庞炳勋,他就给他们番号,让他们隶属于暂编24集团军。结果短时间之内庞炳勋暂编24集团军拥有了37000人的规模。成为了河北最大的一股伪军部队,也是战斗力最强大的伪军部队。

可以说此战,黄河以北的国军部队损失巨大。

只有武士敏的98军在山西,硬生生的打下了晋城。歼灭37师团1700人的留守部队,以及周围日军守备部队和伪军部队2000人左右。晋城战役歼灭日伪军近4000人。

成为这一次战果最辉煌的战斗。

不过伤亡这么大,但常凯申并没有觉得难堪。

相反他对于河北局势越来越有信心。特别是通过庞炳勋,了解了河北这边伪军、土匪的态度。

这边达成了一锅粥,不过不影响魏红军这边的事情。魏红军把事情交代清楚,然后负责组建补充旅。然后带着35团,开始了延安之旅。

第531章 晋察冀代表

魏红军带着35团,在1943年5月2日来到了张家口。

魏红军来的时候,看到了冀中军区的代表。是魏红军的老领导,目前担任冀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的罗仁发。此次冀中军区跟着聂帅去延安的就是罗仁发。

杨全武和历史上一样,抽调自己手中最精锐的主力一团跟着罗仁发去延安。

“魏红军同志。”

罗仁发知道魏红军过来,早早地就在外面等着魏红军。看到魏红军的瞬间,立马上前伸手和魏红军握手。也不再是平时一样,直接叫魏红军的名字。反而是非常客气的叫“魏红军同志”。

“老领导,您太客气了。”

魏红军握手之后,立马给了罗仁发敬了军礼。

罗仁发可是手把手教魏红军他们打枪的,算是一手把魏红军拉到了革命队伍当中当。

“这一次我们跟着司令员去延安,你就是我们晋察冀军区的代表之一,也是你们冀热察军区的代表。你不再是部队东渡黄河之前的八路军连指导员,而是冀热察军区副政治委员,这一点你要明白。到了延安之后,真论起来到处都是你的老领导。闽西那边的干部,红一师的干部,红一军团的干部,你见到了都要叫一声‘老首长。但你现在是冀热察军区副政治委员,代政委,一定要明白自己身份。”

罗仁发靠近魏红军,小声的和魏红军说话。

魏红军立马严肃起来。

魏红军听懂了罗仁发的意思。王秋云和魏红军别看资历浅,抗战部队改编之前只是红军营级干部。但这不代表两个人参军的历史短,相反两个人是真正的老红军,只不过参军的时候年龄小而已。

魏红军他们1929年春天就参加了罗仁发组建的赤卫队,这支部队很快就编入了红四军第四纵队,之后一直跟着部队打仗。所以对于王秋云和魏红军来说,部队内老领导一抓一大把。

这一次去延安就是这样的情况。

延安那边有很多红一军团、红一师出来的干部,同时也有很多当年闽西干部。甚至可以说在延安随便抓一个干部,都有可能是魏红军曾经的老领导。如果魏红军自己底气不足,那么到了延安碰到那么多的老领导,啥话也说不了。

正因为知道这样的情况,罗仁发才会小声的告诉魏红军。现在的魏红军是冀热察军区的代政委,级别甚至比罗仁发还要高。

罗仁发这也只是轻轻提示魏红军一下。

两个人迅速分开。

“罗主任。”

魏红军立马换了叫法。

罗仁发微微一笑。这一次魏红军去延安,杨全武、罗仁发都很担心。特别是杨全武,在一分区得罪人太多。晋察冀一分区成立之后,杨全武和很多人搭档。有不少都是和他资历一样深的干部,但没有一个人能够留在一分区的。因为杨全武在一分区“独断专行”,“一手遮天”。

这些干部在一分区干不过杨全武,甚至在晋察冀也是干不过杨全武,心里都是憨着一股气。去了其他单位之后,对于杨全武当然没有好话。不说别人,就是邓国和黄勇两个人都曾经在独立团、一分区待过,和杨全武关系都处理的不好。也幸亏聂帅从中周旋,加上他们后来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还能够维持关系。

但不少离开晋察冀的干部,对杨全武就没有好话。

这一次魏红军去延安,参加延安整风运动,杨全武是担心那些人够不到杨全武,就会把目标放在魏红军身上。至于聂帅他倒是没有考虑。

杨全武不认为聂帅会受到什么批评。

以聂帅的资历和地位,以及目前晋察冀的成绩,杨全武不认为聂帅还有什么要批评的。

主要是担心魏红军。实在是因为魏红军党内资历、军内资历都太浅。所以才让魏红军自己已立起来,告诉魏红军他现在不是红军时期的营级干部,是堂堂的晋察冀二级军区的代政委。论级别,很多红军时期魏红军的顶头上司现在都比魏红军差。

“罗主任,他是第九旅副旅长兼35团团长宋志远同志。本来军区准备调宋志远同志来军区任职但这一次去保卫党中央的安全,所以让宋志远同志亲自带着35团去延安。他是35团政委吴光明同志,他是35团副团长兼参谋长马长庚同志。

军区真的是准备调宋志远来军区的。

主要是准备让他来负责军区作训处的工作。但因为这一次选择了35团去延安,因此推迟了这个任命。让宋志远带着部队去延安。

这个时候从罗仁发后面出来一个人,对魏红军敬礼道:“政委好。”

“一团是你带兵过去?”

“是。”

“好,好。” 魏红军连连点头。

独立团前身是红一师,独立团一营前身是红一团,也就是现在冀中军区的主力一团。这是真正根正苗红,三湾改编之后的那支秋收起义部队。

现在带着这支部队去延安的就是陶来峰。

魏红军也是好长时间没见过陶来峰。两个人是多年的战友,长征的时候两个人就是在一起。魏红军是营教导员,陶来峰是下面的连长。

现在陶来峰已经是冀中军区主力一团的团长。

这个团长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魏红军非常为陶来峰高兴。

如果顺利发展,以陶来峰主力一团团长的身份,解放战争只要不出现大问题师长是必然的。要是发展好,特别是表现好,解放的时候升到军长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就算是没能够成为军长,陶来峰入伍时间长,算是老红军。所以止步于副军长或者是师长,陶来峰也很有可能是开国少将。

不过心中是比较疑惑的。

魏红军知道,之前主力一团团长是孔德。后来晋察冀军区成立第五旅,孔德就担任第五旅政委。

后来听说一团团长不是陶来峰。

陶来峰风格就是稳。

但一团在杨全武手中一直是攻坚主力团,怎么会任命陶来峰担任团长。不过陶来峰担任一团团长,以他稳重的性格,一团倒是不会出问题。陶来峰攻坚战打的可能没有其他人那么锐利,但打防御战是陶来峰是一把好手。

“罗主任,这一次军区都调了哪些部队?”

“除了我们两家之外,冀鲁军区抽调2团,雁北军区抽调6团,军区抽调38团。”

“这都是我们独立团的老部队。

魏红军脱口而出。

除了主力一团和35团之外,军区抽调的38团是八纵的老部队。冀鲁军区抽调的2团,那就是当年一分区给三分区的主力二团。

当年的三分区很是窘迫,发展缓慢,在河北发挥不了作用。所以军区插手,聂帅决定用一分区二团和三分区十大队交换。二团在一分区的时候,就是一分区在雁北的主力。日军太原方向和大同方向过来的部队,都是2团作为主力抵挡。平时还要配合和120师,在一分区的时候就立下了赫赫功绩。

后来到了三分区之后,因为三分区没有主力部队,所以2团又成为三分区的头号主力。没想到现在三分区扩大为冀鲁军区之后,兵强马壮,不需要2团撑门面。

雁北军区的6团,和目前冀热辽军区的11团,前身就是平西支队成立时候,从一分区拉走的主力三团。主力三团到了冀热辽挺进军成为了11团,后来晋察冀成立第五军分区,11团一分为二,在五分区的成为了6团。

也就是说这一次去延安的晋察冀部队,除了原八纵的35团和38团之外,就是当年一分区的主力一团、二团、三团。说起来全都是一分区的部队。往上数干部基本上都是出自独立团。

“这种话能乱说吗?”

罗仁发轻轻斥责一下魏红军。

虽然现在魏红军级别高了,但以两个人的关系,罗仁发还是能够这样说话。

这些年杨全武得罪那么多人,整风运动开始,不知道多少人想让杨全武好看。只不过这些年聂帅一直在从中调节,所以没出问题。

但杨全武身上“军阀主义”、“山头主义”、“宗派主义”各种帽子一大堆。

虽然这一次去延安的部队往深里追究,的确都是一分区的部队,都是当年独立团的血脉。但也不能这么说。魏红军点头,明白刚刚的话的确是有些不合适。

所以立马转移话题道:“其他部队呢?

“他们后面会跟上来,孙义同志会负责后面部队的事情。这一次一团和35团、38团先跟司令员去延安。”

“嗯。”

罗仁发一边走,一边给魏红军介绍目前的情况。

毕竟魏红军属于是抗战崛起的高级干部,对于很多事情并不了解。但罗仁发经历过很多,所以给魏红军介绍不少目前的情况。

走到军区指挥部的时候,聂帅已经走了出来。

聂帅看到魏红军也是很正式道:“魏红军同志,你们这一路上辛苦了。” 魏红军已经明白,不管是之前的罗仁发,还是现在的聂帅,他们在去延安之前,都让魏红军适应现在身份的变化。魏红军非常感谢聂帅和罗仁发这些老领导。

要是他们没有提前给自己身份上的提醒,魏红军到了延安说不定就会变成红军时期营级干部的心态。但现在的魏红军的的确确是晋察冀二级军区的代政委,已经是党内、军内的高级干部。

因此魏红军给聂帅敬军礼,道:“冀热察军区代理政治委员魏红军向司令员报道。”

聂帅微微一笑。

也给魏红军回了军礼,道:“各位同志们辛苦了。让部队休息,两天之后出发。”

“是。”

第532章 嘱吋

这段时间聂帅也开始安排军区的工作。

中央让聂帅会延安,但依旧任命聂帅担任晋察冀分局书记,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聂帅离开军区的这段时间,罗起容同志代理晋察翼分局书记。在军区这边是程志华同志代理晋察翼军区司令员,罗起容同志担任晋察冀军区政治委员。

此次跟着聂帅一起去延安的,除了聂帅身边的一些工作人员,如给聂帅做秘书工作,一直在晋察冀做宣传工作的郑田翔等人之外,就只有罗仁发和魏红军两个人。

魏红军到了之后,聂帅和魏红军、罗仁发两个人开会。

主要是讨论去延安的路线。

因为晋察冀军区和晋绥军区打下了归绥,所以两个军区之间的联系完全打通。部队去延安的路上并没有多少敌人,也没有多少危险。

但聂帅还是要制定最安全,最适合的路线。魏红军和罗仁发都是下面带兵打仗的,而且这一次跟随聂帅去延安的三个团,冀中军区的主力一团,冀热察军区的35团,以及军区派过去的38团,都是罗仁发和魏红军的老部队。

所以聂帅才会和两个人商量。

并没有多少争议。

部队从张家口出发,坐火车到归绥。在归绥下车,往南进入榆林。榆林这边有国军,也有八路军部队。不过目前榆林方向上的国军老大是邓宝山,目前和延安的关系很好。所以这条路就非常安全。

通过了榆林,就进入了陕甘宁边区。从榆林南下,就可以进入延安。

比以往容易很多。

以往部队去延安,都是需要跨过同铺路,一路上和日伪军作战多次,才能够进入晋绥军区。但现在有了张家口、集宁、归绥,直接连上了去延安的道路。

三个人开了个小会议的结果是,聂帅负责这一次去延安的一切事宜。不过聂帅是总负责,具体的工作交给了魏红军和罗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