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442章

作者:随遇而安

褚岩的身体现在好了不少,已经可以不需要其他人帮忙自己行走。褚岩对于魏红军是感激的。因为他明白当时的情况,如果不是魏红军过来,他被枪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魏红军可以说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褚岩同志,你身体好了之后,还是不要去学校了。”

“魏政委?”

褚岩之前是围场县中学的副校长。

也算是颇为受器重的年轻干部。毕竟刚过二十多没有多少,就已经是中学副校长。现在魏红军让他不要去学校,褚岩一下就想到了这一次的事情。

其实这一次的事情他也是后怕的。

没想到一个在他看他来不是很大的事情,但却掀起了如此大的风浪。围场县上上下下牵连了上百名的干部,县政府、三区区政府的干部都洗了一遍。

难道因为这个事情?

魏红军看着褚岩年轻的面孔道:“我想调整你的工作,今天征求一下你的意见。

“魏政委,你想让我去哪里?”

“我想让你回到三区工作。主要是希望你负责三项工作。这三项工作都很重要,我仔细考虑了人选,觉得你最合适。

褚岩很惊。

自己这一次捕了这么大的事情。就算不是自己的问题,但自己也是很多人避之不及的人物。可是魏红军不仅救了自己,而且竟然还要给自己重要工作。

“魏政委,你想让我做什么?”

“我想你来到三区负责三区的扫盲工作。我知道你当初在察东参加过扫盲工作,应该比较理解扫盲工作的内容。但你参与扫盲工作和负责扫盲工作是两回事情。你负责扫盲工作,就要去找扫盲老师,找到扫盲教室,制定扫盲方案。这里面还涉及到如何让那些百姓愿意接受扫盲等等。之前你是以老师的身份参加扫盲工作,但这一次你是要以干部的身份负责扫盲工作。”

到了这个时空之后,魏红军越来越明白,扫盲工作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工作。

新中国如果选择十大伟大工作,扫盲工作必定是其中之一。可以说中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国家进入现代国家,从农业国家进入工业国家,扫盲工作绝对是立下了一等一的功劳。

“魏政委,我接受组织安排。”

“那你要知道一点。你在县中学当副校长,县里的条件好,工作也不算太累。可是你一旦负责三区的扫盲工作,到时候你大部分时间都要在农村扎根。农村的生活条件比不上县里,工作强度也大。

别看你只是负责三区的扫盲工作,但三区有些农村交通不好,两个农村之间甚至要走几个小时。你在县中学面对的都是中学生,可是在扫盲教育当中面对的,很多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们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要扫盲,对于扫盲不会有太大的热情。工作难度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

褚岩站起来道:“政委,我在察东做过扫盲教育。政委说的那些困难,我都明白。但我愿意负责扫盲工作。”

“嗯。

魏红军找褚岩是有原因的。

这一次的事情,褚岩是真的出了大名。但不管名声如何,褚岩在三区是真正的名人。而且这里的百姓也相信他。所以魏红军才要让褚岩负责扫盲工作。

其实农村工作真的很累。

农民身上的落后性是明显的。想要改造这种落后性,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的事情。而且农村是真穷,交通是真的很差。

为什么那么多干部去了城市之后,再也不想来农村工作。实在是因为农村条件太差。

但中国又是农业国家,大部分人都是农民,国家也离不开农村。所以需要大量的干部去农村工作。魏红军在冀热察军区非常重视农村干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不要说是现在,革命胜利之后,中国也需要大量懂农村的干部。褚岩这样有文化的干部,愿意做农村工作,那更是好事情。

魏红军继续道:“第二,除了扫盲工作,每隔五天或者七天,当然你们也可以选择十天。反正每隔一段时间,你们就要当政策宣传员。你们要给农村农民讲解一下外面发生的事情,告诉他们目前抗日战争的情况。然后对他们讲解目前边区政策。一个一个的讲给他们,让他们明白大致的政策情况。

这个工作很重要。而且我这个想法还是受到了你的启发。现阶段我们只能是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让广大不识字的农民理解我们的政策。”

“政委,我一定做好这个工作。”

褚岩很是兴奋。

对于魏红军的大名,褚岩是如雷贯耳,毕竟是冀热察根据地的一把手。但此次亲自见到魏红军,又和魏红军接触之后,他对于魏红军是从心底里佩服。

自己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魏红军听进去了。

政策宣传员?

很好的工作。

如果农民都知道边区的政策,那么基层千部也不会那么明目张胆的欺负农民。

“第三,边区准备在三区推行‘村务公开”。也就是村干部和工作队不仅要公开村里的经济账目,还要公开村里的工作内容。而广大的农民就是监督者。需要每隔一段时间召开一次村里大会,根据‘村务公开的内容,对于村干部和工作队进行监督。

“政委,监督是什么意思?要怎么监督?”

“监督有很多方面。当然最主要的是如果村民对于‘村务公开'的内容有异议,就可以在村民大会公开的提出质疑。比如村民觉得“村务公开后的经济账目有问题,有些钱对不上账,就可以质询村干部和工作队,经济账目的问题。要求他们给出合理的解释。包括村民对于村干部和工作队的工作方式、工作作风,乃至于他们的工作内容有质疑,也可以在这方面提出质疑。村干部和工作队必须要回答,而且不应该是随便敷衍,而是要仔细的介绍给农民。如果在这方面村干部和工作队无法给出满意的答案,村民可以给区政府、县政府上报村民大会的内容。” 褚岩大为惊。

让村民参加监督村干部和工作队?

闻所未闻。

不过一瞬间他豪情万丈。因为他明白边区之所以出台这样的政策,就是因为这一次“抗公粮”的事情。他忽然觉得自己有可能在见证一项农村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情。

所以他立马直起身子。

魏红军满意褚岩现在这种精神状态,所以道:“但你应该知道,我们农村目前大部分人都是文盲。想让他们突然之间明白这些,让他们去监督村干部和工作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他们估计也会有很多顾虑。所以我们需要寻找一些人做一个桥梁,既要积极的参与监督村干部和工作队,也要能够组织村民。在三区这方面的工作,我希望你抓起来。你负责三区扫盲工作,也负责给三区农民传达文件精神,会熟悉这边的农民。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需要你培养和挑选这样的积极分子。这是你第三个工作。”

“政委,我会努力完成任务。”

“好。你的工作调动命令很快就会下来,我希望围场县三区的‘村务公开,能够推动农村民主的建设。褚岩同志,你的担子很重。”

和褚岩谈了关于“村务公开”问题之后,魏红军离开了褚岩的家。

褚岩的父亲之前一直坐在一旁。

等魏红军他们走了,他喷喷道:“自古以来读书都是家境殷实的耕读之家的事情,泥腿子只要懂的种地干活,教地租交税就行了。什么时候听说过泥腿子也能够读书,这八路军的政策也是新鲜。

“爹,你说什么呢。”

“你自己说说,历史上什么时候轮到泥腿子读书识字。泥腿子就是泥腿子,麻雀还想变凤凰不成?还有,从来都是官管民,什么时候轮到泥腿子监督官的?

褚岩老爹是真的想不通。

刚刚听魏红军说话,意思他都听懂了。但他怎么都想不明白。八路军这是要打破老祖宗的规矩。

褚岩道:“爹,现在都是什么年代,你真应该去外面看看。八路军要做的就是让全国百姓都读书识字,彻底消除文盲。”

“都读书识字?蒋委员长和阎长官都做不到,八路军穷的叮当响,能做到?

褚岩老爹瞪大了眼睛。

自古以来读书都是神圣的事情。八路军能让全国百姓都读书?反正他是不敢相信。褚岩点头道:“就是如此。刚刚来我们家的魏政委,那就是目前八路军在热河最高干部。他就是爹您说的泥腿子出身,参军之后才读书识字,脱离文盲。你现在再看他,读的书比我都多。而且我听说他平时有空还学习外语。八路军现在打仗,但部队从来不放弃学习。”

“八路军部队都读书识字?”

“对。”

“了不得啊,了不得。这群泥腿子说不定还真能成大事。”

褚岩老爹喷喷赞叹。

八路军军纪好,这一点褚岩老爹承认。自从八路军来了之后,周围连土匪都没了。而且八路军部队有时间就会帮当地的百姓干活。

为什么三区的公粮那么高,但百姓还那么支持。

就是因为八路军是热河百姓见过的部队当中军纪最好的部队。热河就是土匪遍地的地方,当年汤玉麟坐镇热河的时候,热河土匪摇身一变成为了正规军。结果对热河百姓盘剥更严重。

那个时候热河地主生活都战战蔬,害怕哪一天土匪过来灭了他们家。

在这方面热河这百年来,八路军做的最好。解决的热河匪患,不祸害百姓。但褚岩老爹他们始终是认为常凯申和阎锡山才是正统。

可是听褚岩这么说,褚岩老爹都很是吃惊。

“爹,八路军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的。”

第595章 发展大学的建议

围场县发生的事情,是一件大事情,不可能内部消化。所以魏红军把所有的事情一五一十的写了报告给晋察中央局,包括如何处理那些干部。因为这一次牵涉的干部当中有些人资历深,是土地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党员,老干部。

对于他们的处理,还是需要和晋察冀中央局这边通气。

同时魏红军把自己的一些想法,特别是自己准备在围场县三区推行“村务公开”的事情,专门跟聂帅汇报。聂帅是经营根据地的好手。

在政治方面非常有经验。

更重要的是,聂帅在接收新事物的能力上,也比其他干部强大。

魏红军也想听听聂帅的意见。

聂帅听着魏红军的汇报,叹了口气道:“其实最近一段时间,不仅仅是在你们边区发生这样的事情。其他一些边区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这两年我们的根据地太安稳,结果下面的地方政府开始出现人员膨胀,不少干部选悄悄地增加公粮比例。只不过做的没有你们围场县那么过分,所以我也无法大张旗鼓的处理这些事情。包括公安口的干部不适应公安工作,很多工作和军队打仗一样太粗暴。”

聂帅这段时间也一直在关注这些事情。

很多事情已经有苗头。

但现但阶段二级军区权力大涨。只要不是太严重的问题,聂帅也不好直接插手二级军区的工作。

七大之后聂帅党内、军内级别迅速上升,可是反而在很多具体事情上面表态更加谨慎。现在聂帅更多的工作不是处理这些具体事情,而是制定晋察冀整体的战略,包括制定晋察冀发展的政策等。

“你这个村务公开”整体的思路还是很有创造性。这个政策可以进行,看看效果怎么样。而且你也不要着急,这种事情不是一两个月、几个月甚至一年就有效果的事情。我们可以观察两三年的时,间,边看效果边调整具体政策。”

聂帅听魏红军的报告,支持魏红军的做法。

当晋察冀根据地规模变大,同时后方开始变得安稳之后,出来了很多战争年代没有的事情。所以现在的聂帅主要的工作不是放在指挥战斗当中。虽然他是晋察冀军区司令员,但晋察冀建立二级军区之后,下面的战斗几乎完全下放给了二级军区自己指挥。晋察翼军区除了制定大战略,具体的战斗几乎不干涉。

聂帅目前主要的工作都放在了处理根据地层出不穷的问题上。

这个不比指挥战斗容易。

现在看到魏红军要进行的“村务公开”,聂帅当然支持。他也想看看这样的办法有没有用。而且聂帅对于魏红军是越来越喜欢。

其他根据地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但他们的办法比较简单。

都是处理事情,处理干部为主。

也就是发生什么事情,就处理什么事情。

但魏红军不一样。

魏红军从来不简简单单就是处理发生的事情。

而是追寻事情发生背后的根源,然后从这个根源开始处理问题。难怪陈运对魏红军这么喜欢。

聂帅知道陈运很想把魏红军带到东北局工作。

只不过他现在还需要晋察翼的支持,所以没有开口要魏红军。

“司令员,这一次的事情,暴露了我们很多问题。”

“问题确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