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而是李少成一直是魏红军在地方上的左右手。
魏红军虽然一直是根据地地方一把手,但魏红军毕竟是军队干部。平时更多的精力肯定在军队当中。
因此地方事务肯定是要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干部管理。
其中地方党务工作,包括组织工作一直是段成伟负责。不过段成伟因为在冀热察整风运动当中表现突出,被任培国调到延安,在组织部工作。段成伟去了中央之后,韩开明负责冀热察的党务工作。
至于地方日常工作,特别是农村工作,一直是李少成负责。
做的很好。
虽然中间也出现过不少问题,特别是在热河减租减息工作当中发生过不少事情。但这些不影响魏红军对于李少成工作能力的赞赏。
毕竟八路军农村工作,任何一个根据地都出现过问题。
李少成碰到的那些事情,都是很普遍的事情。
发生问题不怕,有了这样的经验,李少成越来越成熟。
包括这一次盛县的土改工作。魏红军年初召开了土地工作会议之后,冀热察根据地这边的土改前期工作都作是李少成在负责。
一个好汉三人帮。
魏红军现在负责整个晋察冀的土改工作,肯定是愿意和自己熟悉,自己了解的干部一起共事。魏红军负责土改工作之后,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着急。魏红军首先是在盛县召开土改工作会议。
召集各地的农村干部,特别是冀中解放区、冀鲁解放区、雁北解放区的农村干部进行一次统一思想的会议。同时也跟这些干部们讨论一下盛县土改的经验。晋察冀这么大的地盘,想要推行土改,是绕不开这些原有的农村干部。想要靠着外来的干部完成士改是不可能的。
土改的主力,还是这些原有的农村干部。
所以魏红军要先统一大家的思想,给他们立一个土改不可触碰的纲领。经过盛县土改的试验之后,魏红军对于晋察翼土改有了更大的信心。
只要总的纲领确定。
那么实施过程当中就算出现一些问题,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偏离。可以随时进行调整。
总的纲领是什么。
那就是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土改,是土改的初级阶段。保护中农,土改不涉及中农。同时富农和地主,要按照他们的历史,他们对于抗战,对于现在土改的态度来确定对他们的政策。
对于富农、地主的政策,先是本地农村干部制定一份档案。然后在农村组建“农村工作团”,对于这份名单进行核实。如果农村工作团有三分之一的人认为有问题,就可以跟上面派过来的土改工作队进行反应。
这就是大致的政策。
当然里面需要调整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农村工作就是需要细致,不能盲目的推进。
“同志们,土改是一项开天辟地的大事情。我们国家千百年来,很多人都在梦想‘耕者有其田的社会。但至今为止都没有任何一个政权完成过这个。现在我们中共人要完成这个千百年来国人的梦想。但正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但又是第一次。
所以我们要慎之又慎。”
一连进行了三天的工作会议。
魏红军在会议上,让负责盛县土改的陈韬给大家详细的介绍盛县土改的经验。
让大家有数。
等会议结束的时候,魏红军总结。
继续道:“我们的工作宁愿慢一点,但不能出现混乱的情况。我是军人出身,所以比谁都明白,打仗之前如果没能够侦查清楚,那么后果就是打败仗、死人。土改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在推行士改之前,必须要做好万全的准备。特别是对于当地的土地、富农地主的情况,都要有最完整的统计。之后才能够推行士改工作。我知道现在很多其他解放区的土改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茶,进展也比较快,大家可能心中着急。担心我们晋察翼会落后于其他根据地。但我还是那句话。既然是我负责晋察翼的土改工作,我就不能允许没有准备的土改。我不能让我们晋察冀土改,再次出现平山县这种事情。大家清楚了吗?”
“是。”
魏红军对于晋察冀的这支土改团队寄予厚望。
魏红军不仅希望他们在这一次晋察冀土改当中能够做好。未来他们能够奔赴祖国各地。因为除了老解放区,以后还会有大量的新解放区也需要进行土改。
魏红军希望他们在这一次土改当中,学会调查研究,学会更务实的处理问题。这样以后他们奔赴新解放区,也能够干好农村工作。
在魏红军全身心的投入土改工作的时候,国内形势继续恶化。
东北打的越来越激烈。
自从东北局同意邓国的建议,中央也同意之后,东北局利用这段时间,开始从沈阳撤离大量的沈阳工厂和工人。沈阳大量的工厂工人往后撤退,利用铁路撤到了长春。可以说随着沈阳大量工厂撤离,长春一跃成为了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
不仅仅是沈阳一个城市。
周围的本溪、抚顺、鞍山等地的工厂,也大规模撤离。这个时候就体现中共的组织力。虽然中共在东北的城市干部不足,但做工人运动是中共的拿手好戏。
杜聿明率领部队拿下了锦州之后,各部队虽然分散占领各个城市。但总体来说还是往沈阳推进,接着发生了沈阳战役。邓国在沈阳和国军部队打了足足二十多天,最后选择撤离沈阳。
东北第一大城市沈阳落入国军之手。
但杜聿明一点都不高兴。
因为太困难。
国军部队从秦皇岛登陆,发起了第一次山海关战役开始,到现在已经是半年多的时间。半年多时间,杜聿明集中了目前美械半美械国军的一半部队,才刚刚拿下了沈阳。
可是呢?
东北的八路军主力部队,已经在四平构筑了防线。
杜聿明明白,想要控制东北,就必须要继续往北打过去。只有把长春和哈尔滨这两个大城市控制住,才算是控制了东北。可是这一路上阻力太大。
从山海关到锦州,还有沈阳,八路军部队的战斗力给杜聿明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国军美械半美械部队,加上常凯申调派大量的飞机坦克,好不容易才拿下了沈阳。可是这个过程当中,国军部队伤亡很大。
虽然一路上国军部队一直在招兵,整编一些其他部队,一直在扩军。但杜聿明知道。进入东北的国军部队战斗力是一直在下降的。
而且常凯申也不可能一直派遣那么多飞机支持东北国军。等关内打起来,常凯申对于东北国军的支持也会下降。
更让杜聿明无奈的是,自从国军进入沈阳之后,一个一个都忙着抢地盘。进入东北的九个军本来都是国军一等一的精锐,可是进入沈阳这种大城市之后,腐化堕落的速度太快。一支部队一旦开始放纵,那么战斗力必然是迅速下降。因为官兵都没有打仗的意志。
不仅仅国军,还有国民党特务机构,国民党地方政府大员一个一个的来到了沈阳。大家来到沈阳之后,都想要发财。军警宪特之间频繁发生冲突。
而且东北国军精锐部队之间,也开始出现内订。杜聿明是黄埔嫡系,进入东北的部队也主要是以中央军为主。不过现在的东北国军当中也有杂牌军,像滇军60军、93军,还有就是东北军53军,虽然都是国军精锐,是美械半美械部队。可是来到东北之后,受到了中央军的排挤。
最典型的就是滇军60军。
进入东北没有多久,杜聿明就把滇军60军分开。滇军60军下辖三个师,杜聿明把三个师分开,都跟着其他中央军部队打仗。结果滇军60军军部,手底下连一个兵都没有。最后经过好不容易才争取到了一个师。所以现在的滇军60军虽然号称是一个军,但军部只能指挥其中一个师,另外两个师都在其他中央军指挥之下。而且每次打仗他们都让滇军60军的师上去当炮灰。
所以内部矛盾也严重。
滇军60军、93军,东北军53军内部对中央军非常不满,对杜聿明也是非常不满。东北局为了争取这些杂牌军,开始做他们的工作。
在这方面中共是有很大的优势的。
滇军不用说,总司令就是滇军前辈,解放军这边最不缺少的就是滇军出身的干部。东北军也是如此,抗战时期加入八路军的东北军军官一抓一大把。连张学良的弟弟现在都是党员。
所以东北局一直在做他们的工作。
各种因素加在一起,杜聿明很是头疼。所以立即告诉了常凯申目前东北的情况。
杜明的意思是,现在的国军部队需要修整一段时间。而且希望常凯申能够继续派遣部队进入东北,要不然杜明并没有把握能够控制东北。
常凯申不能忍受。
狠狠地责杜聿明。
在东北没有达成目标,常凯申就选择了中原。
常凯申集中兵力,进攻八路军的中原根据地。随着八路军进攻中原根据地,解放战争正式爆发。
中央迅速召开会议,考虑接下来要怎么做。
最后的决定是,中原军区不管是选择突围,还是坚持,都不能完全放弃中原解放区。而且为了支持中原军区,中央决定晋冀鲁豫野战军派兵南下进入中原军区。
而且不是小动作。
中央让刘帅和邓喜贤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1万人南下,会和目前中原军区部队。两支部队会和就有18万人左右的部队。
而且目前中原军区的部队,一大半本来就是豫湘桂战役爆发之后,晋鲁豫这边派兵南下的部队。中央的意思是等两支部队会和,组建中原局、中原军区,中原野战军。
在晋冀鲁豫解放区留下太岳部队进行内线作战。
滕代元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代司令员,陈耿担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司令员。
确定了中原军区、晋冀鲁豫的事情之后,接下来中央讨论晋察冀的问题。中央对于晋察翼是寄予厚望的。只要晋察打得好,就能够支援周围的解放区。
这里面包括东北、绥远、冀南、晋南,乃至于河南和山东。
“晋察冀的任务很重。往东要控制平汉线,往西要配合晋绥野战军拿下同蒲路和大同,往南要配合晋冀鲁豫部队拿下太原。不过晋察冀应该要承担这个重任。”
既然打起来了,中央也开始考虑反击国军。
之前一直是国军进攻,解放军这边防守。东北是如此,中原也是如此。都是国军主动,解放军被动。现在双方既然完全撕破脸,那就没什么好说的。
解放军也要主动。
纵观整个解放军根据地,想要主动出击只有晋察翼有这个条件。
目前晋察周围的国军部队不少。阎锡山有十多万人,傅作义有十多万人,河北这边的孙连仲有十四五万人,庞炳勋部队有十二三万人,还有进入河北、热河的中央军部队有近二十万人,还有东北的国军部队也可以随时出击热河。而且河北、山西这边的那些地主组建的地主武装,也就是各地的各种保安团数量也非常多。
全都加起来晋察冀部队要对付的国军主力和地方部队有七十多万人。但这些部队也有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
北平行主任李宗仁,虽然号称是这里最高指挥,但根本指挥不动这些部队。这些部队各行其是,最适合各个击破。加上晋察冀野战军战斗力强大,中央才会对晋察冀寄予厚望。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平汉路和大同。”
总司令指了指地图道:“杜聿明现在正准备对四平发起进攻,而且现在还有一些国军部队正在增员东北。所以我们必须要尽快控制平汉路,断绝国军部队靠着平汉路源源不断的增援。再说目前在河北的国军部队虽然很多,但李宗仁在北平当摆设,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指挥不动那些中央军部队。至于庞炳勋虽然人数多,手底下有十多万部队。但基本上都是原来的伪军、伪警察,以及地方保安团、土匪这种武装,基本上没什么战斗力。河北的国军数量虽然多,但各自为战,无法统一作战,对我们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晋察冀第一野战军完全有实力在这里发起平汉路战役。”
“老总,那你看谁负责平汉路战役比较好?”
“河北这边目前有晋察冀第一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部队。晋察冀第一野战军有三个纵队14万人,晋察冀第四野战军有一个纵队3万人。我认为可以让杨全武同志担任司令员,王直同志担任政治委员,包深同志担任副司令员,李志敏同志担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耿标同志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统一负责平汉路战役。”
发起平汉路战役,主力部队就是晋察冀第一野战军。
杨全武的部队是主力。
再说杨全武现在的地位,肯定是平汉路战役的司令员。只不过多了翼热辽军区一个纵队的部队。
“可以。”
“同意。”
总司令接着道:“不过大同战役,需要晋察冀第二野战军、晋察翼第三野战军,还有晋绥野战军部队一起作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晋绥军区这边出动的应该是晋绥野战军几个旅和绥蒙军区的一些部队。大同战役的司令员,要么是聂荣真同志担任,要么是张忠训同志担任。”
两个军区部队联合作战。
肯定需要统一指挥。
从资历来说,聂帅或者是张忠训担任司令员最合适。
主席摇头。
道:“大同战役关系重大。一旦我们进攻大同,在包头蛰伏半年的傅作义必然出击。也就是说大同战役,后面还需要和傅作义部作战。相比起拿下大同,如何解决傅作义部更重要。到时候晋察翼第三野战军才是此战主力。而且晋察冀部队要东西两方向发动平汉路战役和大同战役,荣臻同志需要坐镇司令部,把握全局,协调各部队,还有各个根据地之间的关系。不适合去大同战役前线当司令员。我看还是让魏红军同志担任大同战役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张忠训同志担任副司令员,朱亮才同志担任副政治委员,赵陆同志担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全权指挥大同战役。”
“主席,魏红军同志是不是太年轻了。他指挥晋察第三野战军没问题,因为很多都是以前八纵部队留下来的。可是要指挥晋察冀第二野战军,晋绥军区第一纵队,会有很多问题。”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