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所以中央才会让魏红军过来。
现在魏红军要"反行贿、反受贿",陈帅也没有足够的理由反对。之前吃饭是私人场合,陈帅可以说一说华东的情况,算是给魏红军参考。但现在这样的会议上,“反行贿、反受贿"就是政治正确。
“我支持魏红军同志的意见。”柯青石很高兴。
从魏红军来到华东开始,一直都忙于调研。本身并不怎么表态。
现在魏红军的态度明确,柯青石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因此道:“我们做工作,要有敢于打破坛坛罐罐的勇气。不能为了一点点的坛坛罐罐,就前怕狼后怕虎,混淆的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我们的党员干部,我们的政府工作人员,目前都处于比较混乱当中,他们还不清楚工作要怎么做。这个时候我们要明确的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违纪的,什么是犯法的。只有我们的干部队伍正常,接下来的革命工作才会顺利进行。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腐化堕落,那么我们的革命工作必然失败。孰轻孰重,我想大家都应该清楚。”
810和谭老板交换意见
上午的会议上,魏红军着重谈了禁毒和增加"反行贿、反受贿"的提议。
虽然都是"三反运动,但各地方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三反运动"的内容也各有不同。虽然有一些不同的意见,但最后还是达成了一致。但华东这边还是非常担心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上午会议结束之后,谭振林专门找到魏红军。
陈帅希望和魏红军私下再交流一些意见。特别是关于"反行贿"方面,看看如何才能够减少动荡
既可以打击“行贿",还能够减少打击范围,稳定华东的工商业。
陈帅是华东局第一书记,有些问题不好直接出面。因为直接和魏红军交流意见的时候,一旦两个人无法达成一致,很容易弄得两个人都尴尬,下不来台。所以除非是原则性问题两个人争执不下,要不然陈帅是不会轻易和魏红军摊牌。而其他重量级干部来说,展同和魏红军是多年的老战友,私交好,但他本人观点目前还不明确。他从原则上是支持魏红军,认为应该进行反行贿、反受贿'的运动。但从现实角度来说,他又觉得动作不能太大。处于比较矛盾的状态当中。陈帅反而担心展同慢慢的会完全赞同魏红军的意见。
至于柯青石不用说。
这可是比魏红军更加激进的干部。所以陈帅想到了谭振林。
谭振林是湖南人,参加了秋收起义,是井冈山下来的干部。
但后来很多年他都在福建革命,可以说他和闽西革命分不开。七大的时候,魏红军在延安还专门拜访过谭振林。因为当年谭振林当红四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魏红军就在第四纵队。而且谭振林算得上是纯正的华东干部。
中央长征之后,谭振林留在中央苏区,主要在福建打游击。闽西地区能够保留革命火种,和谭振林、邓志辉、张丁程几个人是分不开的。后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谭振林一直在华东革命。
“魏红军同志,华东是存在一些问题。但不少都是历史原因。”
谭振林也没想过和魏红军客套,很直接道:"你也知道华东的历史,抗战时期新四军出身的干部,是华东干部的主要基础。解放战争的时候,华东部队又是大量的收编了国军部队。说起来目前所有地方中央局当中,唯独华东多年远离中央。加上华东一直是国民党统治中心地带,我们在这里的革命斗争非常艰苦。所以我们无法跟东北、华北一样,有足够的时间去培养和教育干部。所以我们干部在政策的把握上可能有些问题。"
华东干部,特别是广大的中下层干部,在政治上比不了华北、东北干部。
甚至都比不上中南和西南。
主要是因为中央长征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远离中央。抗战爆发之后,新四军又是接受长江局的领导。和延安的关系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密切。很多干部都受到了当时王铭的路线影响。
陈帅为什么深受中央信任。
就是因为当时新四军当中,陈帅是真正的履行中央精神,大胆的在敌后开辟根据地。包括和国军顽军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陈帅都能够有理有利有节的进行对抗。
而且华东离敌人的统治中心太近。天天打仗。
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无法和北方地区一样,有足够的时间大规模的培养干部。而且为了生存,很多干部和当地地方实力派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打仗的时候,得到地方实力派的支持,对子新四军、华东部队的发展是有巨大的好处。
但打完仗了,现在进入经济建设阶段。
这种关系却开始成为一种负担。
"政策把握不好,是华东干部目前的大问题。光是渡河战役之后,华东这边就因为政策没有把握好出现过不少问题。这一点你也知道。”“嗯。”
渡江战役之后,被中央点名批评的,除了华南分局的地方主义之外,就数华东局最多。实在是因为华东局工作出现了不少问题。
一个是华东部队渡江之后控制城市,解散了大量的旧政府工作人员。这些人突然之间没有了工作,开始联合起来敌视新中国。加上他们在当地都是有关系的。结果开始的时候,整个城市一片混乱,接管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问题。
解放战争爆发之后,中共接管那么多城市。
纰漏最多的就是华东这边。
问题最少的是华北。
因为华北有足够的城市接管经验。华北在干部储备很充足的情况之下,进城之前对于干部还进行了几个月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城市,学习城市管理。同时为了城市的稳定,还完整的保留了旧政府工作人员,采取的都是"先接管后整顿"的办法。
先稳定城市秩序,在对于这些旧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和整顿。
所以城市接管工作非常顺利。
但华东这边城市接管一塌糊涂,好几个重要城市都出现了大问题。更让中央恼怒的是,这样不加区分裁撤旧政府工作人员,又不给他们安排工作之后,他们不少人被国民党特务机构拉拢,成为了国民党特务。利用他们在城市多年的关系,让国民党特务在城市非常嚣张。
结果让社会部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中央当时针对这种情况,对于华东局进行了批评。中央要求全国各地都学习华北局的接管方案,采取整体接管,保留旧政府工作人员。然后再进行整顿、教育,完成旧政府工作人员的改造,让他们转变为新政府工作人员。
其实现在的"三反运动",即是党内整风运动,又是对于这些旧政府工作人员的一次大筛选。因为全国已经基本稳定。
城市秩序也恢复。
所以可以对于这些旧政府工作人员进行大整顿。合格的继续留在新政府工作,不合格的淘汰出去。华东局第二个大失误就是在浙江。
渡江战役之后,解放军摧枯拉朽般的解决敌人。大量的国军部队整编制的投降。降这个时候华东部队收编了很多国军精锐部队,所以实力已经很强。因此渡江之后看不上那些投降的国军部队。结果他们对于这些投降和俘虏的国军部队,不加以任何的甄别,统统释放。
让他们滚蛋。
结果这些被释放的国军官兵,在浙江沿途到处杀人抢劫,弄得浙江百姓怨声载道。浙江是常凯申和很多国民党高级干部的老家,所以这边最多的就是各种特务组织,各种国民党机构多如牛毛。
他们正愁人手不够。
这些被释放的国军官兵重新加入国民党特务机构,接受台湾的领导。
结果整个浙江地区,国民党领导的土匪人数有几十万人,很多都是这些被释放的国军官兵。华东局没有办法,只能是紧急调遣谭振林去浙江,全权负责剿匪工作。
这件事情也让中央和军委非常生气。全军通报批评。
要求所有部队引以为戒。对于俘虏的国民党官兵,不能简单的一放了之。必须要做好甄别、统计,然后才能够释放。第三次被中央批评是因为土改问题。
华东局的土改和华南分局一样,都是不发动人民群众。只想要完成分田工作。结果谭振林都被中央点名批评,因为谭振林当时负责华东土改工作。中央认为华东的不少干部,政策理解能力、执行力是有问题的。
魏红军沉默。
谭振林说的很有道理。
华东军队出身的干部,很多工作方式比较粗暴。而地方出身的本地干部,和其他地区一样,都是和当地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工作做起来掣肘太多。可是具体工作,却是需要这些干部去完成。
“谭书记,有什么话你直接说吧。”
谭振林顿了顿道:"“魏红军同志,你和柯青石同志一起工作过。应该知道柯青石同志工作作风硬朗。他在南京工作的时候,这种工作作风对于解决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问题非常有效果。南京在他的领导之下迅速稳定下来,工作成绩非常优秀。但如果在上海,我们都很担心,上海的工商业受到太大的打击。"
魏红军一下明白谭振林的意思。
陈帅和谭振林都很担心上海的工商业。
他们都担心,一旦魏红军选择柯青石负责"反行贿、反受贿"工作。那么以柯青石的风格,能把上海的工商业者横扫一片。这不是他们想要的。其实魏红军还真是想过选择柯青石。
虽然柯青石的脾气的确很差,性格也很轴。
但能力是没的说的。如果柯青石主持华东的"反行贿、反受贿"工作,还能够稳定华东局面,那对于柯青石的能力要求很高,同时对他的政治生涯也是很大的挑战。
不过魏红军看出来了。
陈帅和谭振林,或者说华东局其他领导,都不愿意柯青石负责此事。
魏红军来华东是督导"三反工作",而不是真的要干涉华东局的工作,或者和华东局闹翻。所以还是需要尊重华东局这边的意见。魏红军想了想道:"谭书记是意思是?”
“我和陈老总的想法是,展同书记和曾熙胜同志负责'反行贿、反受贿'工作。你的想法呢?”魏红军想了想。
突然问道: "中央不是正式批准合并皖北区委和皖南区委,成立安徽省委。我听说华东局上报曾熙胜同志要担任安徽省委书记?他现在能够抽时间负责此事吗?"华东局开始的时候下辖山东、苏北、苏南、皖北、皖南、浙江、上海几个地方。
不过不久之前苏北和苏南合并,成立了江苏省,柯青石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接着中央批准皖北和皖南合并,成立新的安徽省。原皖北区委书记曾熙胜是新的安徽省委书记人选。
谭振林点头。
道:"新成立的安徽省委,曾熙胜同志担任书记,牛书才同志、黄炎同志、卢伟生同志担任副书记。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牛书才同志担任主席,黄炎同志和卢伟生同志担任副主席。华东军区准备上报军委,冯木林同志担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曾熙胜同志担任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卢伟生同志担任第二政治委员,黄炎同志担任第三政治委员。曾熙胜同志主持反行贿、反受贿'工作,安徽省委的工作可以暂时交给牛书才同志,不会耽误安徽省委的工作。"
魏红军皱着眉头,看向了谭振林。
当初成立皖南区委,皖南军区的时候,是华北出来的20兵团73军和华北南下干部第一纵队改编的。此次皖北和皖南合并为安徽省,皖南干部获得的位置都很不错。
牛书才担任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席,这就是安徽省长。冯木林又是担任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冯木林、牛书才、卢伟生他们都不是华东本地干部。
可是安徽省成立,他们都上了一个台阶。
魏红军担心华东局这是想要跟自己谈―笔"买卖'”。以安徽省的重要位置来换取魏红军在有些问题上的让步。其中冯木林是第八纵队察北支队司令员出身,卢伟生是魏红军^诉苦运动"时候带出来的学生,牛书才早年是杨全武―分区的干部。后来八纵攻克张家口之后缺乏干部,就来到了察哈尔。之后一直在察哈尔,南下之前已经是察哈尔省委副书记,华北党校副校长,华北组织部副部长,就在魏红军手底下工作。
他们三个人不仅出身都是华北局干部,而且都和魏红军有很深的关系。
谭振林这么说,不由得不让魏红军多想。
谭振林是政坛老手。
看到魏红军的样子,就知道魏红军想什么。不过也没有说其他的,只是简单解释道:“这一年多来,皖南这边的土改工作、则匪工作都做的非常好。在我们阵东局都是属于靠前的。而且不仅自己的工作做得好,皖南军区那边还帮助浙江剿匪,双方配合的很好
中央也肯定皖南的工作成绩。”
虽然谭振林解释了,但魏红军心中还是有些别扭。
不过魏红军也不挑破。
该做的工作,魏红军不会因为这方面的因素就退让。
所以转移话题道:“谭书记,华东局这边对于私营企业的工会问题上必须要下决心。在私营企业的工会,他们的地位、任务和旧社会相比,肯定要有所变化,不可能和以前一样斗争为主。但不管怎么说,在工人在的地方,我们还是要有工人组织。华东局很多干部都是工运出身的干部,这方面应该很熟悉。"
华东局的工会问题,并不在魏红军的管辖范围。
但魏红军毕竟是中央干部。
还是可以建议华东局的。
再说魏红军随时可以把自己在华东看到的情况给中央写报告,所以魏红军的建议,含金量还是很足。谭振林明白这虽然是建议,但结合之前自己的建议,魏红军这就是要和华东局达成一些默契。
如果华东局在工会问题上一直是暧昧,那么魏红军在"反行贿、反受贿"问题上必然也会大动干戈。所以谭振林点点头。
道:"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华东局在这方面是疏忽了不少。主要是因为稳定华东的局面花费了太多的精力。这个问题华东局会开会专门讨论的。"两个人都没有肯定的回答。
但彼此之间已经是交换了想法。
811顺利
魏红军和谭振林两个人彼此交流意见之后,第二天的会议就顺利很多。
这一次陈帅和谭振林他们都表达了积极的态度,支持魏红军"反行贿、反受贿"的想法。会议上正式确定华东*三反运动"当中增加"反行贿、反受贿"而且区分行贿和受贿,行贿分为严重、重、较重、轻、被动几种分类。
这样划分是根据行贿金额,行贿之后获得的利益。当然也要考虑舆论,考虑对于国家财产的损失等等。严厉打击严重和重的行贿。
这类商人,被划分为完全不守法商人。
对于这一类商人,不仅要调查他们的行贿,还要调查他们公司的经营情况。是不是有偷税漏税的情况,
是不是有骗取国家财产的行为,是不是有偷
工减料的行为等等。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