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639章

作者:随遇而安

对于他们不仅要罚款,还要追究法律责任。行贿较重被划分为严重不守法商人。

他们也是需要重点打击的。

但不会跟完全不守法商人一棒子打死。这一次会议规定的是,完全不守法商人是新中国的敌人,是破坏新中国经济的敌人,要用打击敌人的方式处理他们。不过严重不守法商人,比完全不守法商人罪责较轻。可以根据他们的态度,只要他们积极的悔过,以及愿意接受处理,那么就可以减轻处罚。

往下轻行贿情况,划分为轻不守法商人。

对于他们以教育为主,不会真的从法律、行政层面进行处理。因为很多轻行贿的商人,不是为了从政府机构获得利益。更多的是担心政府机构打压他们,所以用行贿的方式,希望政府机构不要打压他们的生意。这是他们旧社会时期开始的习惯。

当然还有一种想法是,想要和政府机构保持"友好"的关系。对于自己的生意,政府机构可以睁一眼闭一眼。属于是罪责比较轻的一类商人。最后就是被动行贿。

对于这类商人,政府部门不仅不会处罚,还会对他们赔礼道歉,进行一些赔偿。因为他们不是想要行贿,他们完全是“行贿、受贿"的受害者。他们因为害怕,所以跟旧中国时期一样交的是"保护费”。这一类人主要是一些小商贩,小工商业者,用后来的话来说主要是个体户。要让他们树立对于新中国的信心,让他们敢于拒绝不合理的要求。

行贿是针对商人,受贿是针对干部的。

华东局的意思是,行贿的处理可以宽松一些,受贿可以重拳出击。

最后会议决定,展同作为'反行贿、反受贿"的主要负责人,华东局常委、江苏省委书记柯青石,华东局委员、安徽省委书记曾熙胜配合展同开展工作。

其中曾熙胜主要负责"反行贿"工作,柯青石负责"反受贿”工作。

说白了就是,处理那些行贿商人工作交给曾熙胜,处理那些受贿干部交绐柯青石。华东局是不想柯青石负责这个事情,但柯青石毕竟是华东局常委,也是目前华东局负责"三反运动"的主要干部。现在的情况不可能无缘无故不让柯青石参加"三反运动"。

再说柯青石目前在政治上是比较低迷的时候。

虽然柯青石资历深,早年和陈独秀关系好,又去苏联见过列宁,是大革命时期中共高层领导之一。但因为当年去东北的问题上耍了滑头被揭穿之后,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受到非常严重的批评,甚至他结婚没几年的妻子都跳井自杀,之后在政治上一直受到压制。要不是因为他来到华北局之后,在稳定石家庄、保定这些城市方面表现出色,也不会派到华东。

不过他从华北来华东的时候,中央领导给饶书石和陈帅发电报,直接说柯青石政治上不成熟,称他"在团结干部及履行工作任务方面是有缺点的”,望华东局"随时注意加以帮助"。

但柯青石来到华东,在南京问题上处理的非常好。

南京在他的管理之下迅速稳定。比华东局其他干部管理城市,表现出了高人一等的能力。在华东问题频繁的时候,柯青石在南京的表现,让人是眼前一亮。所以中奂才会向意柯青石担任江苏省委书记。

柯青石本身脾气就怪,所以二十来岁就有"怪柯"的外号。而且柯青石之前一直在呼吁华东局进行"反行贿、反受贿’。现在你要是把他踢出去,以柯青石的性格,说不定会干出什么事情。甚至很有可能激怒柯青石,人家一封报告直接告到中央。

柯青石这样的干部,有能力,但也让人忌惮。

因为捉摸不透他的想法。

不过虽然不能把柯青石完全踢出去,但华东局也不是没有办法。他们担心柯青石会对那些商人下死手。所以没有让柯青石负责处理那些行贿商人,只让他负责处理受贿干部。

而且会议上也决定在华东展开一场大规模的禁烟运动。陈老总亲自挂帅,谭振林具体负责,潘汉念、李世英、郭华若、廖荣表组成禁烟委员会。华东局社会部,下面的各个公安机构,以及华东军区公安部队也参与进来。在整个华东,对于鸦片进行打击。

两天之后,华东局开会。

魏红军列席会议。

会议讨论的就是工会问题。华东局认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华东局对于工人关心不够,工人工作做得问题太多。最后一致同意私营企业也应该要有工会。

但工会的工作,工会的权力,要有变化。

具体要怎么做,华东局认为应该谨慎。先从一些私营企业做一些试验。工会成立之后,主要是保护工人利益和监督工厂生产为主要内容。魏红军知道华东局还有很多担忧。

只不过在魏红军的督导之下,才推进这些工作。会议结束之后,各个机构就开始按照部署进行各项工作。虽然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魏红军在华东的工作正式开始进行。

曾熙胜这胜名干部,魏红军了解不多。

上辈子也只是在网络上看过只言片语。网络上对他说的最多的,一个是大跃进时期,他也是"共产风"的主要实施干部,导致安徽情况变得非常严重。是大跃进时期安徽问题的主要责任人。

再有一个就是他在安徽推行的"责任田”制度,被称为是"单干风"受到了批评。

不过这一次一起工作,魏红军对于曾熙胜还真是高看一眼。曾熙胜这名干部出身部队,是军队情报领域的重要人物,特别是无线电领域的功勋人物。

发生了"皖南事变"之后,来到安徽负责归拢被打散的干部战士工作。后来负责筹建新四军第七师,兼任中共皖江区党委书记,开辟皖江抗日根据地。在这个过程当中,不管是军队的组建和发展,还是地方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曾熙胜都是立下了赫赫功绩的。正因为曾熙胜出色的工作,才有"富七师"的称号。

此次负责"反行贿"工作。

对于上海地区工商业者的资料归拢,对于他们“行贿"级别的划分,都做的游刃有余。而且"不左不右",

既不扩大化,但该处理的也不会轻易放过。

工作水平高,手腕也强。

在海量的文件当中,可以准确的找出自己想要的。而且很有工作热情,一边在看资料分析资料,然后抽时间本人亲自去看看实际情况。

魏红军实在是无法相信,曾熙胜这么出色的一名干部,为什么历史上就成为"共产风的一员干将。魏红军偶尔还会抽时间和曾熙胜聊天,聊安徽的情况。

没想到曾熙胜对于安徽的情况有非常准确的认知。

而且对于接下来安徽的发展也有非常清晰的计划。当中没有丝毫大话,都是基于他对于安徽的认识。他对于目前安徽的情况如数家珍,包括安徽财政情况,农业情况都是如此。

曾熙胜跟魏红军谈的最多的是安徽农业发展问题。

曾熙胜一个军队出来的干部,对于农业发展有很深的造诣。魏红军可以明显的感受到,这一年来他在安徽,对于安徽农业是下过苦功的。所以才能够对接下来安徽农业发展有如此深入的看法。

怎么看魏红军都想不到曾熙胜会成为那个“共产风"的地方一把手之一。看着曾熙胜,魏红军突然开始自省。

像曾熙胜这么出众的干部,历史上在安徽犯了那么严重的错误。他犯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是他在安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开始飘飘然?还是因为整个中国当时都飘飘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飘了起来?

那么其他干部呢?自己呢?

魏红军开始回顾自己这些日子以来的一些做法,包括在中央时候的一些决策。里面是不是也有一些决策是太主观,脱离实际的?反正不管怎么说,和曾熙胜几次接触,魏红军对于曾熙胜的印象倒是不差。

这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干部。

随着华东局开始大范围的展开"三反运动,魏红军也开始整理自己在华东的工作给中央汇报。同时提出了全国"三反运动"当中的一些问题。第一个是禁烟问题,表示目前全国范围之内,还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禁烟运动。

导致某些地方还在种植鸦片,还在出售鸦片。

还有运输领域的问题很多。

大量的鸦片通过航运,通过铁路,堂而皇之的进入各大城市。而能够如此顺利的通过航运、铁路,表明在航运和铁路这个领域有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中央必须要尽快的拿出办法。

第二是行贿和受贿问题。

华东这边的行贿和受贿问题严重,不代表其他地方就没有这方面的情况。因为魏红军建议,在"三反运动"上,要加入"反行贿,反受贿"的内容。必须要把"受贿"和“贪污"放在同等位置上进行处理。

第三是利用目前“三反运动"的机会,在全国范围之内,尽快完成党员、干部的财产登记。

中央编制委员会负责中央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全国政协委员会、政务院的干部统计,各省市编制委员会负责各省、各市的统计。至于各县的情况,需要先等等。

因为现在编制委员会的人力物力不足。等完成了市以上的干部财产统计,然后集中力量进行各县干部的统计。魏红军其实是比较着急的。现在这个时候时机很好。

目前编制委员会的干部定级工作已经进行的差不多了。只要完成干部定级工作,那么接下来就要进行工资改革。魏红军必须要在最后定级和工资改革之前完成财产登记工作。

第四是关于私营企业的工会问题。

魏红军没有避开任何的矛盾,也没有避开那些敏感话题。而是很直接的写道:“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上上下下对于工人工作的懈怠,造成了我党在私营企业工人当中影响力大降。结果我们就替资本家背了'黑锅',工人对资本家的斗争,变成了工人和我们的对立。"

"而且解放以后我们对干部教育的工作不够,对人民群众的教育也不够。因此,当工作上发生某些纠纷的时候,群众对我们采取了对待国民党的办法,我们的干部也采取了类似国民党对待工人的办法。我们有些干部,面对资本家温文尔雅,好像这样就可以表明我党我军是文明之师。可是面对工人阶级,他们却是漠视工人阶级的疾苦,忽视工人阶级的呼声,甚至不允许工人阶级发声,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作风。这种官僚主义之下,导致干群乏间矛盾激增,反而让旁边的资本家看笑话。而且一些资本家煽动工人和我们政府对抗,最后政府竟然还需要低头去哄那些资本家,让他们解决工人闹事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政府和工人都受到了伤害,只是让资本家捡了便宜。资本家先是利用工人,让政府选择让步,给资本家更多的政策上的优惠,这里面包含给资本家贷款,给资本家订单,减免资本家的税收等等。回过头资本家又用政府压制工人,削减工人待遇。这种情况的发生,说来说去还是因为解放乏后,我们失去了工人阵地,忘记了我们在城市要依靠工人阶级。而失去工人战线最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目前很多私营企亚当中未能够建立有效的工会组织。”

要不是来到上海,魏红军是真没有想到,新中国早期的这些干部对于资本家和工人的态度如此的分化。再怎么说我党都是工农联盟的政党。

魏红军跟着柯青石转了一圈。

对于柯青石有些言论是赞同的。柯青石嘲讽某些干部,对于舆论畏惧如虎。就怕一些人说中共干部是泥腿子,只懂得打仗不懂得治理国家。所以入城之后一个个恨不得把自己弄成文化人。

因为害怕那些资本家、读书人嘲讽。

所以面对他们总是一副虚怀若谷的样子。可是面对工人的时候,立马就是另一副嘴脸。柯青石在魏红军面前几次发牢骚,表达解放后很多干部不再是脚踏实地。

开始高高在上。

忘记了革命的主力军就是工农联盟。

魏红军把柯青石抱怨的一些内容,做了一些润色,加入了报告当中。最后一并发给了中央。

魏红军知道,自己来华东时间不会很长。少了也就一个来月时间,多了不会超过两个月,就会回到中央赴命。所以魏红军很珍惜在华东的每分每秒。

812 柯青石对于华东发展的想法

魏红军督导,不是自己直接下场。

所以主要是跟着柯青石和曾熙胜两个人。柯青石是江苏省委书记,但他负责华东"三反运动"之后,一大半的时间都在上海。因为华东"三反运动的中心在上海。

只要上海的“三反运动"能够顺利进行,那么其他地方的"三反运动"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柯青石虽然目前在政治上受到打压。

但他级别依旧很高。

毕竟是华东局常委。但他自从来到上海之后,却没有住进华东局和上海市委给他安排的房子,反而选择了工人聚集的地方安家。

上海市委这边几次和柯青石沟通,但都没有说动柯青石。甚至上海市委社会部都跟柯青石表示,虽然上海解放一年多时间,但现在上海还有不少特务,他这样保卫工作会很困难。

可是柯青石依旧没有搬离。

上海市委很多干部对于柯青石是不满意的。你这样装给谁看,哗众取宠。

就显得你朴素。

但柯青石本来就是我行我素的干部,根本不在意别人的看法。魏红军来到上海之后,是按照上海市委的安排住房的。所以对于柯青石这种特立独行的行为并始也是比较诟病的。

不过后来和柯青石接触之后,魏红军改变了这样的想法。柯青石这还真不是政治上作秀。

这个人是真的很朴素。

魏红军因为工作在他家吃过饭,柯青石吃的简简单单。后来问了其他人,才知道他要是自己一个人,那就一盘青菜一碗饭。绝对不会给自己多添几个菜。

相比起他的级别来说,真的是朴素。

和之前华东局、上海市委请魏红军吃饭完全不一样。

而且他非常喜欢和周围的工人聊天。魏红军也参加过,发现他和工人相处的真的很不错。他看起来是和工人同志们侃大山,包括聊一些日常生活。但魏红军是常年做军队工作、农村工作、党委工作的。

一下就明白柯青石想干什么。

他好像是和工人谈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却是利用这种谈话,了解上海工厂,上海工人的情况,甚至也从另一面了解上海经济情况。柯青石这个人工作的时候脾气是不小的。

对于下面的干部也是很严厉。

和柯青石一起工作过的干部,都表示柯青石很可怕,骂人很凶。魏红军和柯青石一起工作过,也看过他发脾气的样子。他要是执拗起来,不要说是手底下的工作人员,就是上面的干部照骂不误。

但和工人聊天的时候,他哪里有一点点脾气。那些工人虽然知道柯青石是一名干部,但具体是什么干部他们也不清楚。但因为柯青石和工人打成一片,所以很多工人都直接叫他"老柯"。甚至有些工人坐在他旁边,跟他勾肩搭背。

不过柯青石丝毫不在意。

乐呵呵的跟他们聊天。

柯青石目前四十七岁,但有些驼着背,白头发也多。穿的很是简朴,所以远远看上去就像是胡同里的老大爷一样。

到了快吃晚饭,柯青石才结束了聊天。魏红军和柯青石两个人边走边聊天。魏红军这段时间和柯青石接触,发现柯青石非常喜欢一边走路,一边讨论某些问题。

"魏红军同志,上海的工业基础很好,上海的知识青年也很多,上海的工人素质在全国来说也是名列前茅的。"“我看到了。”

魏红军点头。

这一点魏红军是同意的。

目前的全国情况来看,东北的工业基础最雄厚。没有跟历史上一样被苏军破坏,国军部队想要破坏但时间太短,也没来得及破坏太多。所以新中国接管的东北,工业基础还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