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81章

作者:随遇而安

还是那句话。

这些工厂一旦建起来,其实机器设备的价格是最便宜的。

16万吨尿素的化肥厂,成套机器设备价格不到700万美元。可是想要建立这样的工厂,需要设计,后续需要的钢铁、水泥,玻璃,以及大量的人员,好几年下来投入的资金才是大数目。

而且这个年代外汇太宝贵。

七八百万美元,按照人民币也就是2000万人民币。

可是因为外汇宝贵,七八百万美元实际上真正的价格要翻一倍。中国为了这些外汇,那些农副产品很多都要低价出口。所以真实投入的资金,远比想象当中多。

如果是几个月前,财政还能够支持。但现在不行。

中央刚刚上马了原子弹项目,中央财政已经拿不出钱。

“毛泽民同志,财政部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机不可失时不再不来。这一次的合作一定要完成的好。这不仅对于现阶段的我国农业、纺织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更会影响我们接下来和西方国家的合作。"

魏红军开口。

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旦这一次的生意做成了,那么就彻底打破了美国对于中国的贸易禁运。只要英法两国开始和中国做这种贸易,其他国家肯定也是坐不住。

就像是历史上1963年中国从日本进口涤纶、维尼纶设备。

其实中国很早就和日本有了这方面的接触,告诉日本政府想要购买这些机器设备。可是日本担心美国的干涉,所以一直没有同意。结果1962年中国和英国做了好几笔成套设备的买卖,这让日本气坏了。明明中国是先跟自己接触的,可是和中国完成生意的竟然是英国。所以日本告诉美国,凭啥英国能做生意,自己不能做。后面更是直接告诉美国,既然英国都这么做了,我们也不能吃亏,我们也要跟中国做生意。

所以就跟中国做了这笔买卖,卖给了中国涤纶和维尼纶成套机器设备。

美国的这些盟友各有各的利益。

毛泽民想了好一会。大家也不打扰他,因为这种大工程要是没有财政部的配合,就很难完成。好一会之前,毛泽民道:“也不是没有办法。”

看到毛泽民说有办法,大家都看向了毛泽民。

毛泽民道:“钱这个东西,要挤出来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开源,一个是节流。所以我们的办法就从这两个方面考虑。要说开源,短时间之内真的很困难。因为现阶段财政上任何突然的开源,都是不适合的。就像是农村目前财政要开源,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加商品粮。但如果增加商品粮,那么这个会直接打击合作社的生产热情,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也是如此,最快速增加财政收入的办法就是增加税收,或者从各个工厂拿走利润。但这样都是竭泽而渔,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所以现阶段想要快速聚集一笔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发行国债。从目前财政部、中国银行、供销合作社各方面的统计来看,我国百姓手中还是有不少钱的。这些钱没有流入市场,我们也没能够回笼,表明更多的是被他们储存下来。我们可以发行五年左右短期的国债,从中回笼―笔钱。”

现在的中国金融不复杂。

金融产品就更有限。

所以钱的流动,国家统计起来是比较容易的。财政部、中国银行加上供销合作社做一个数据统计,就能够大致分析民间有多少钱。

中国人喜欢储蓄。

因为中国人知道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这几年国家发行的货币,调查一下财政部、银行、供销合作社、国营商业公司回笼的资金,以及各个重要公司的资金情况,就能够大致上判断还有多少钱是掌握在老百姓手中。

毛泽民的意思是,利用发行国债的方式,从民间聚集几亿、十几亿的资金。

陈运比较认同毛泽民的话。

现在财政情况刚刚有所好转。但因为上马原子弹,中央财政真的很困难。可是现在这么好的局面,如果放过了,那就是犯罪。

钱从哪里来。

发行国债,从民间征集,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还有呢?”

“中央要放权。”

大家没听明白。毛泽民道:“这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发展速度都很快。但地方财政发展速度比中央财政发展速度更快,我们在1952年的时候,地方财政收入是全部收入的24.16%,但今年应该是30.7%左右,有大约130亿元左右。这里面的原因是这几年地方经济恢

复快,而且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不少新改造的公司都成为了地方政府管理的企业。所以地方财政收

入提高才这么快。现在的情况是,地方财政比较富裕。但全国的投资比例来说,中央远远高于地方。同时中央还要负责庞大的军费。这都导致中央财政目前紧巴巴的情况。”

“这一次引入成套机器设备,建设工厂,其中一部分我们完全可以下放给地方。让地方财政出钱,让这些工厂成为地方政府管理的工厂。一些富裕省份,他们完全可以筹到所需要的资金来建设工厂。这样分配下来,中央财政的压力就会减少很多。”

现在的情况是,重要的基础建设,重要的支柱产业的工厂,都是中央财政投资。

还有庞大的军费,原子弹上马,都指望中央财政。中央财政是比地方高,是地方财政的一倍以上。

但中央要做的事情也多。

现在既然中央财政拿不出那么多钱,那么就让一些富裕省份投资建设。

魏红军忍不住点点头。

何必什么工业投资,中央都一手包揽。

以中国现在的交通情况,这种化肥厂落户哪个省份,那么基本上生产的化肥也都是当地消化。这对于推动当地农业发展是非常好的事情。

完全可以交给地方。

就像是山东、江苏、广东、东北省份,都是有实力组建一个化肥厂的。因为这几个省份加上上海,是目前中国财政收入最高的几个省份。

都能够集资办工厂。

这么一整,中央财政的压力就大减。

毛泽民继续道:“当然就算是这样,中央财政想要拿出剩下的钱也不容易。所以我的意思是,要继续节约资金,砍掉一些支出。”

毛泽民没有说要砍掉哪些支出。但大家都知道。

毛泽民说的是军费。别看上半年的军费只有二十多亿,下半年军费加起来,今年的军费还是会在五十多亿。其实现在的情况是,军费只要不上涨,就是减少。

“如果明年国务院各部委的办公经费不涨呢?”就在大家思考的时候,突然从门外响起了声音。原来是出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然后访问东南亚各国,还有印度的总理回来了。

总理的威望还是很高的。看到他回来,大家都是站了起来。总理摆摆手,坐在了陈运旁边道:“都坐,

都坐。我刚刚听了一些。毛泽民同志,你说如果1955年国务院各部委办公经费不增长呢?除了特殊情况之

外,如果停止部委一切办公经费的增长,那么财政部明年能够省下多少钱?“

“1.7亿元左右。”

现在才1954年9月份。

但财政部已经开始做明年的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当中国务院各部委,还有一些直属部门的行政管理费用,也都在统计当中。

按照明年的预算支出,国务院各部委和管理的各部门,行政管理费用会增加1.7亿元左右。

“你看,这不就是有了钱吗?同志们,我们要记住一点,我们是贫穷的农业国,我国的老百姓现在还没有完全解决温饱。我看我们现在的工作环境很好,一些没必要的东西不用添。这个办公室要添这个东西,那个办公室要添那个东西。这样下去怎么可以。”

总理一开口谁又能反对。

其实总理说的是对的。

国务院这边的行政管理支出,从解放开始一直在增加。虽然有国务院各部委人数增加有关系。但更多的是国务院各部委,慢慢的开始添置一些东西。

国务院目前9个办公室,几十个部委,下面又有几百个各种司局级单位。

干部级别都很高。

所以国务院的行政管理费用也是蹭蹭的往上走。现在总理一句话,1955年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费用就不再增长。在财政收入增长的情况之下,行政管理费用不增长,等于就节省了一大笔钱。

总理继续道:“而且我听说了。中央也好,地方也好,很多政府部门正在建造新的办公楼。我想这种都应该停止下来。现在我国正在工业化阶段,每一分钱都应该用在该用的地方。而不是这么快就想着享受。

我们的办公楼旧一点又怎么样,难道就不能办公了?所有1955年有这方面计划的部委,还有其他政府部门,都取消这样的计划。”

“我来的时候已经看了文件。这一次是我们第一次从西方国家进口成套机器设备,这对于我们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我刚刚和主席见过面,主席明确表示,一定要全力促成这一次的合作。我看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次合作。我提议魏红军同志、邓希贤同志、李富春同志、邓志辉同志、毛泽民同志成立一个联合小组,魏红军同志担任组长,全权推进这一次的事情。”

总理回来之后,三下五除二就定了调。

总理看着魏红军道:“红军同志,只要是关于这一次进口的问题,不管多晚都可以过来找我。一定要促成这一次的合作。”

“是。”

945国营农场的调整

国务院有了决定之后,总理带着陈运和魏红军、邓希贤三个人给主席汇报。

主席一边看报告,一边询问具体的情况。

包括有没有足够的资金完成这些项目。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之后,主席表示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的问题,才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所以同意国务院的报告,要求这一次合作一定要圆满的完成。主席的意思是利用这一次的合作,进—步加强和英国,以及欧洲国家的关系。为下一步和欧洲国家建交打下基础。

主席现在考虑最多的,就是如何打破美国的封锁。

光是和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很多二战后新生的国家来往,是无法打破美国的封锁。想要打破美国的封锁,最主要的还是欧洲国家。

他们才是美国阵营当中的实力派。

同时主席让总理和苏联大使见面。告诉他这个事情。

和英国做生意虽然不算是什么稀罕事情,但毕竟是和西方重要国家合作。中苏两国现在处于蜜月期,所以在这些方面不应该有什么秘密。中国是光明正大的要从英国那边购买机器设备。其实主席还有一个意思是,苏联如果想要和英国做生意,想要和英国改善关系,现在也是好机会。

朝鲜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不仅对于中国禁运,其实对于整个社会主义国家都进行了禁运。历史上1957年之后英国公开宣布放宽对华贸易限制的时候,其实是放宽了对于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贸易限制。

英国是最鸡贼的。

放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之后,不仅和中国做了成套机器设备的买卖,还给苏联卖了一大堆的东西。带动了当时整个欧洲和苏联进行贸易。

从主席这边出来,总理就去约苏联驻华大使见面。

陈运回去继续处理国务院日常工作,而魏红军则是和联合小组召开会议。

联合小组的任务就是尽快制定一份计划,看看都要进口哪些机器设备。不仅仅是化肥、纤维方面的直接机器设备,还有围绕着化肥和纤维的一系列工厂机器设备。这一次中央是下了狠心,准备利用五年时间花费2.7亿美元,填补国内急需的一些产业。

但具体要进口哪些机器设备,需要魏红军他们联合小组和下面的技术人员联合解决。

然后和英国商人接触。

白天忙了一天,魏红军晚上又紧急召开了农村工作部会议。邓志辉、李少成、赖若宇、召德尊,还有农垦部部长谭振林、副部长陈曼远、赵范、江齐贤都参加会议。

“这一次我在东北和河北转了一圈,回来之后又查了农业部的数据,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国营农场,目前有三分之一连商品粮任务都没有完成。他们的粮食产量有限,但支出却及其庞大。甚至有很多国营农场目前支大于收,也就是说是赔钱的,需要国家资金填补。少成同志,你说说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魏红军之所以连夜召开农村工作部会议,就是因为国营农场的问题。

现在全国大大小小国营农场很多。

那些农垦都已经并入了农垦部,但还有很多国营农场在农业部国营农场管理局管理之下。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绥远、河南、山东这些老解放区国营农场最多。

大大小小六百多家。手中有近2000万亩耕地。

本来这些国营农场也应该并入农垦部。但现在农垦部的任务很重,毕竟北大荒、新疆建设兵团、绥远农牧场、华南垦殖总局、云南垦殖总局,这都是一大堆的事情。

农垦部处理起来已经人手不够。

所以国营农场依旧在农业部的国营农场管理局之下。

但这一次考察当中魏红军发现国营农场的问题太多。有些国营农场现在已经可以完成公粮和商品粮任务,甚至还能够给国家上交利润,可以说发展非常好。可是依旧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国营农场连国家商品粮任务都没有完成。这些国营农场当中,又有部分农场不要说是公粮和商品粮任务,竟然还有一部分是赔钱的。每年国家还要给这些国营农场贴钱。

这就太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