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农业部发现问题之后,就制定了国营农场这些新的条例,想要改变这样的情况。其他国营农场实行的都不错,粮食产量和农场利润都有很大的增长。可是剩下的一些国营农场都是比较特殊的。虽然农业部几次派人调整,但在这些老国营农场效果不大。这些国营农场性质太特殊,我们处理起来麻烦也多。”
李少成也是头疼。
魏红军明白李少成这边的顾虑。
这些国营农场很多早期都是军队农场。那些伤残军人都来自不同的部队,谁知道他们背后是谁。虽然这些国营农场从军队剥离之后,成为了农业部下属的国营农场。可是这些国营农场的历史毕竟特殊,和军队那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东北的那些伤残军人建立的国营农场,背后就是早年的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
各种关系很是复杂。
你要是稍微有点动作,军队方面就有可能来电话。要是操作不好,很容易就会被人攻击苛待伤残军人。
这样的罪名可不是小事情。魏红军心中恼怒。
这些国营农场这是要拿着伤残军人当盾牌。不过这个问题必须要处理,不能拖下去。越拖以后越难以处理。
李少成这名干部很有能力。特别是能发现问题,而且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手腕也不弱。看看农业部制定的国营农场十条新的管理办法,每一条都是针对国营农场的问题来的。可以说就是魏红军和邓志辉一起制定国营农场管理方案,也不会比这个高明。唯—一个问题就是李少成没有那么果敢,推行工作的时候并不强硬。
面对工作上的阻力,没有那种—往无前的魄力。每个干部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弱点。李少成的长处就是真的很有能力,对于农村工作非常熟悉。对于农村出现的问题,处理意见迅速,且符合事实。但弱点也比较明显,缺乏干硬仗的魄力。这方面还真没有目前担任广东省委副书记,负责广东农村工作的陈韬有魄力。
现在魏红军发现了问题,那就不可能拖着不管。“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可说的,一定要解决。我的建议是,国营农场的所有伤残军人都要离开国营农场。给他们宅基地,帮他们盖房子,让他们单独成为一个村。他们的工资、伤残军人待遇,如果是干部就以干部待遇,以后是政府部门统一负责支付。不要把他们编入国营农场,让一些人用这种借口对抗农业部的命令。同志们的意见呢?”
魏红军也不想和这些出身东北部队的伤残军人发生一些冲突。
而是因为魏红军也是军队出来的。这些伤残军人都是革命英雄,国家本来就应该养着他们。而且这些伤残军人,说不定有不少都是魏红军老部队出来的。
应该好好安置他们。
所以魏红军准备直接釜底抽薪。把这些伤残军人从国营农场调出来,成立一个新的村庄。东北目前来说还是有很多可以成立新村庄的地方。
然后单独保障这些伤残军人的待遇。只要他们离开了那些国营农场,接下来那些国营农场干部不听话,处理起来就简单很多。以前是有很多伤残军人,所以下手比较麻烦。
等剥离了伤残军人之后,这些国营农场和其他国营农场就没有什么分别。有些国营农场的干部想要摆革命老资历,以功臣自居,魏红军才不会惯着他们。
他们是老资历、革命功臣,但国家也没亏待他们。
该给他们的工作给了,该给他们的级别待遇也给他们了。如果他们还不满意,想索要更多国家待遇,那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该处理的时候,魏红军绝对不会手软。
“我支持。”邓志辉点头。
道:“国营农场既然接受了国家投资,是国家控制的农场,那就要承担比农村合作社更重要的责任。如果完成不了这样的任务,那么我们成立国营农场的必要性在哪里。所以国营农场必须要重新调整,让国营农场发挥机械化农场的优势。”
“我也赞同。”
谭振林道:“如果不改变国营农场的模式,他们一个月收入近四十块钱。那你让我们那些在北大荒开荒,在江心坡开荒,在新疆、绥远、海南开荒的农垦兵团的指战员们怎么看。国营农场连国家任务都无法完成,还能够享受这么高的工资待遇。到时候不仅周围的农村有意见,我们农垦部队上上下下也会有意见。”
谭振林是非常意外的。
没想到国营农场的工人工资这么高。
现在农垦部队那可是在环境恶劣的地方进行开荒。都是革命部队出身,凭啥国营农场的待遇这么高。
看大家都支持,魏红军道:“少成同志,做工作遇到困难,不能退缩,不能回避。”
“是。”
“赖若宇同志,你配合少成同志,尽快在这些没有改变的国营农场推行农业部政策。如果谁阻挠,不听命令,你们就给我打报告。我给你们批准,调离这些干部。如果还不遵守命令,那么可以进行党内处理和组织处理。如果你们处理干部的时候,哪个部队给你们打电话,就把电话给我转过来。我跟他们说。”
“是。”
“我们的国营农场要完成国家公粮和商品粮基础上,还要给国家提供一定量的大小牲畜,以及完成储存一部分粮食的任务。所以国营农场的管理是重中之重。农业部必须要加强对于国营农场的管理,特别是国营农场的财务管理。”
946农村未来
“生猪问题,你们处理的很好。”
农业部关于国营农场的问题,魏红军很生气。但生猪问题却处理的非常好。
从1953年开始,生猪数量迅速恢复。1953年年未和1954年年初供应市场的猪肉数量多了,1954年3月份的时候生猪数量降到了8600万头左右。不过到了8月份,也就是刚刚得到的数据是,现在的生猪数量是1.2亿头左右,比年初增加了4000万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生猪数量最多的时候。
可以说生猪数量恢复速度非常快。
等年末和明年年初出栏数量就可以增加。
“外贸的同志们说,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于猪肉的需求还在增加。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很好,对于猪肉的需求猛增。他们市场上目前猪肉的缺口已经达到了70多万吨,也就是说缺额在近1500万头。外贸部和苏联、东欧国家目前磋商,看看能不能进一步提高生猪出口,以及猪肉罐头、香肠这些猪肉产品的出口。”
目前中国出口猪肉数量大约在26万吨左右。可是苏联和东欧市场猪肉缺额在70万吨以上。这里面一个是苏联放宽了对于东欧的控制,结果东欧各国经济发展的非常不错。
市场上对于猪肉需求很高。苏联也是如此。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开始砍掉一些军工项目,减少军费支出。朝鲜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的军费也一直在上涨。但朝鲜战争结束,赫鲁晓夫也开始降低军费支出。
多余的钱开始流入其他工业领域。
让苏联的经济猛然看起来好了很多。这都助长了苏联市场上的需求。
“而且根据外贸部那边的消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于猪肉的需求还在增长。他们认为中国出口2000万头生猪,苏联和东欧国家都能够吞得下。所以我们这两年生猪数量虽然一直在增长,但不能骄傲。”
历史上主席想的是,给苏联和东欧提供3000万头以上的生猪。
可惜农村政策始终是未能够稳定。所以生猪数量也是起伏不定。
“魏副总理,关于生猪问题,正需要给你汇报一下。”
“说吧。”
李少成道:“有两个问题需要拍板。一个是关于猪粪的问题。没有化肥的情况之下,猪粪就是最好的化
肥。目前我们各个军区下面的部队,很多都是以连队为主养猪。据我们统计,军队养猪数量着实不少,有些连队甚至养猪有二三十头。但下面的连队虽然有自己的耕地,但耕地数量不多。根本用不上那么多的猪粪。有些连队虽然养猪,但下面根本没有耕地。包括一些公安部队,他们也养猪,也是一样的问题。这样
那些猪粪就白白浪费了。”
正所谓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说的就是猪粪、牛粪乃至于鸡粪这种动物粪便。
就说一头猪,—年可产粪肥四十担,其中含纯氮量千分之四至五,可以被农作物吸收的部分相当于六十斤硫酸铵所含的纯铵量。—头猪—年的粪肥,可以用在两三亩地上,能够提高亩产100斤以上。
可以说猪就是小型化肥厂。
“你的意思是?”
“看看能不能给合作社和当地军队牵线。合作社用一些农副产品换取部队的猪粪。拉来一百头猪的猪粪,就能够给二三百亩耕地施肥。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合作社的耕地也就几百亩地,一千亩地左右。这些动物粪便不仅能够提高粮食产量,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土壤。军队那边的猪粪浪费了太可惜。”
魏红军看向了邓志辉。
邓志辉点头。
道:“我在中南军区的时候,下面的各部队都开展生产运动。不过后来军队大部分耕地,要么划归国营农场,要么就划归地方。现在军队手中的耕地已经不多。不过军队养猪倒是不少。”
“这个我跟军委那边商量一下。要完成当地军队和合作社的合作,需要我们农村工作部和军委一起下发文件才可以。”
这个年代粪便都是好东西。
你在路上都看不到动物粪便,因为都被人捡走了。人的粪便和动物的粪便,是目前很多地方最重要的肥料,可不能随便浪费。
“第二是关于猪瘟疫苗上。”
"我们攻克了猪瘟疫苗?“
这个事情魏红军倒是很感兴趣。李少成点头,道:“上海那边已经攻克了关于猪瘟的疫苗。目前比较普遍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这些疫苗都管用。”
“这是好事啊。”
养猪最怕的就是猪瘟。
要是能够打疫苗来解决,那对于生猪数量的提高是巨大的支持。这样除了家家户户可以养猪之外,还能够成立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养猪场。
“可是上海那边的疫苗厂经费不足。他们需要钢铁扩充厂房,还需要大量冷冻器。而且要给各地运输,也需要冷冻设备。可是以现在我国的交通条件,这也不容易。”
魏红军头疼。
明明已经突破了技术,但想要把技术推广开来,又是一大堆的问题。
保存、运输都是大问题。
以现在的中国情况,短时间之内根本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就连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都不怎么样,更何况下面的乡镇。而且中国不仅交通情况不好,而且目前也缺乏交通工具。
旁边的邓志辉问道:“疫苗价格多少钱?”
“成本一分多,不到两分。但如果从上海制造,然后去各个地方,那么成本就一毛钱以上了。而且目前我国缺乏冷冻运输能力,很多疫苗如果从上海出发去农村都坏了。以现在的条件就算上海生产足够的猪瘟疫苗,但也就江苏、浙江、安徽一带可以用上。再远一点的省份,根本用不上。"
“那你的意思是?”
“魏副总理,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投资,在各地多建几个疫苗厂,生产猪瘟疫苗。只有这样才能够解决疫苗的储存和运输问题,才能够真正让疫苗用在养猪上。”
“需要多少钱?“
“就算是成立五个疫苗厂,想要建厂房、机器设备,还有人员,不会少于六千万。”
魏红军忍不住挠头。
都要发展。
但都没有钱。现在的新中国条件比历史上已经好了很多,但依旧是缺钱缺的厉害。历史上为什么管的那么死,就是因为管的不死,那么钱就集中不起来。
钱集中不起来,工业投资就无法完成。
魏红军又不是神仙。
从哪里弄出这么多钱。光是这一年下来,中央先是为了苏联援建项目,党员干部和军队降薪才凑了钱。八月份又是上马原子弹项目,又碰到了从西方国家引进机器设备。钱是哗哗的,但收入却不可能这么快提高。
六千万,不是六十万。
此时旁边的谭振林道:“如果我们农垦愿意拿出一两千两万,那么疫苗厂能不能建在我们北大荒。”
“农垦有钱?”
“挤一挤还是有的,建一个小规模的疫苗厂我想还是可以的。现在北大荒那边生猪产量已经有18万头,北大荒农垦兵团的目标是1960年之前生猪数量提高到50万头左右,每年出栏20万头。但我们最担心的就是猪瘟。如果能够有疫苗厂开在那一边,对于北大荒的生猪经营是大好事。”
中央为了支持农垦发展,在农垦发展早期是不会跟农垦要求公粮、商品粮,以及利润的上交的。给他们几年时间让他们发展起来。
北大荒一直到1956年一五计划结束为止都在中央优免范围。从1957年开始,北大荒才需要给国家提供公粮和商品粮,还有上交一部分利润。
其他农垦兵团差不多都是这种情况。所以谭振林这边,正儿八经有一些经费。
谭振林考虑的不仅仅是北大荒那边的乔拍产业,他考虑的是东北地区的养猪产业。东北山多,物产也丰富,非常适合养猪。完全可以年初养猪,年末出栏。
这样很多地方都需要这个疫苗。
北大荒自己有了疫苗厂,不仅可以解决北大荒自己的养猪问题。还可以出售手中的疫苗给东北各地,给北大荒增加—笔利润。而且还能够利用北大荒的备牧业,培养一批兽医方面的人才。
“谭振林同志,这个你可以亲自去跑一跑。如果你们农垦部有能力建设疫苗厂,我这边会批准的。”
现在的情况就是全社会都要动员起来。
农垦部有能力投资疫苗厂,魏红军当然文持。就算农垦部投资建设大学,建设研究室,建设各种商业公司,魏红军都支持。中央成立农垦部,就是为了让农垦部挣钱。
“好。”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