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790章

作者:随遇而安

邓志辉说出了信用合作社最大的问题。所有权太复杂。

魏红军也是点头。

信用合作社政府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管没有名义,毕竟是群众合作机构。可是如果不管的话,信用合作社随着扩大,就会出现各种其他问题。

这就出现一个悖论。

政府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问题很是棘手。“继续。”

“第二:因为信用合作社的所有权混乱,各个部门都能够插手,同样又都没有名义插手。结果插手的单位多,插手的人员多,但各个部门又谁也不负责。目前有些农村信用合作社出现的问题是,本来农村信用合作社是用于农村的。但一些基层政府利用掌握的行政权力,开始插手信用合作社的内部事情,然后挪用信用合作社的资金。而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农村信用合作社没有明确的所有权,明确的地位。基层政府挪用信用社资金,完全不会受到任何部门的监督。就算是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们也能够推脱责任。因为也没有规定说,基层政府不能使用信用合作社的资金。结果某些地区的信用合作社,名义上是信用合作社,其实内里已经根本没有资金。”

“这个问题我也发现了。”

魏红军调研的几个地方农村信用合作社也出现了这方面的问题。

不仅仅是基层政府机构,就连那些信用合作社的股东也是—样。他们可以明目张胆的从信用合作社挪用资金。因为信用合作社并没有像国家银行一样,有着明确的资金使用规定。

邓志辉在旁边也是点头,道:“我调研的几个县,这个问题倒不是很严重,但也有倾向。如果放任不管,一定会变得严重。农村信用合作社本来就是农村资金,规模不算很大。如果被基层政府挪用,被一些其他单位和个人挪用,那么接下来要发展的农村农产品加工业需要的资金就没有着落。”

两个人都是苦笑。

为了发展农村工商业,两个人找资金,找到了农村信用合作社这里。

可是谁能够想到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问题这么多。

“第三:目前信用合作社资金主要是用于政策性、福利性方面。资金主要用于农民暂时性资金不足,用于农民的救急。不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到现在,很多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慢慢的变成银行模式。这样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除了考虑政策性和福利性之外,还要考虑资金利用、商业盈利方面的问题。但国家政策方面,对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定位模糊,而且并不关注信用合作社的盈利问题。”

“信用合作社不是福祉机构,他是农村合作经济的一环。再说农村信用合作社也没有国家拨款,如果无法盈利就无法生存下去。”

邓志辉发表自己的看法。

农村信用合作社不是民政机构,不是福祉单位。虽然早年成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有互帮互助的性质。但农村信用合作社发展到现在,那就是拥有金融属性的银行机构。

不能不考虑盈利的问题。

魏红军道:“农村的农产品加工厂要发展,需要我们往农村倾斜资金。没有资金的投入,农村想要发展工商业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可以。但目前我国主要工作依旧是工业化,国家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支持。所以信用社是目前我们能够筹集资金最快速、最方便的渠道。而且未来好多年的时间当中,农村需要的资金,都需要从信用合作社解决。所以我们不能竭泽而渔,必须要让农村信用合作社有盈利。只有让农村信用合作社有盈利,才能够持续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中央虽然有商业银行的说法,但其实并没有完全专业的商业银行。

中国现在的金融机构,主要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主。但中国农业银行的前身已经和人民银行合并过一次,新成立的中国农业银行是为了支持农村合作社发展。中国建设银行是为中国工业化筹募资金,监督资金使用的银行。

整体来说,新中国目前不存在专业的商业银行。

国家银行都是如此,农村信用合作社就更不属于商业银行范畴。可只要是金融机构,除了人民银行这样的中央银行之外,其他的银行都是要盈利的。就是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也是如此。

虽然是政策性银行,但也要考虑盈利问题。

你不能说,让你自负盈亏,但又不让你以贷款盈利。

所以农村信用合作社当中一部分资金过渡到商业范畴是必须的事情。

“第四:农村信用合作社,本来作为农村合作经济的一部分,应该是要有自己的自主权的。但现在的情况是,信用合作社反而没有足够的自主权。做的是政府机构做的事情,但又是属于合作企业范畴。导致信用合作社既不是政府机构,又不是企业,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信用合作社的工作,更多的是接受政府指令,像是一个福祉机构。如果想要利用信用合作社的资金,就必须要给信用合作社足够的自主权。”

罗伟林把自己总结的都说了出来。

魏红军和邓志辉两个人彼此交流意见,对于罗伟林的总结还是相当肯定的。不过彼此交流完意见之后,邓志辉叹口气道:“接下来几年的农村发展,是离不开农村信用合作社资金的支持。但农村信用合作社问题这么多,而且要解决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这些问题,光是我们农村工作部是不够的。我们农村工作部最多可以指导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工作,并没有其他方面的权力。”

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问题是,没有明确的所有权。国家定位模糊。

所以现在需要的是,解决这方面问题。而这方面问题,不是农村工作部单独可以解决的。毕竟目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接受人民银行领导。

所以想要解决信用合作社的问题,需要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这些部门一起讨论解决。制定改革方案之后,还要上交中央,最后主席批准。

魏红军想了想。

道:“我看这件事情必须要和周彬同志商量。财政部、人民银行也要派人一起讨论,必须要拿出一份整顿信用合作社的方案出来。未来几年农村工商业发展需要的资金不是小数目,绝对不是现在—盘散沙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以满足的。”

“魏副总理,我们要回京吗?”

罗伟林开口。

现在调研工作差不多结束。

魏红军摇头,道:“我们出来一趟并不容易。出来的时候我们和中央说的是三个月时间,那就要好好利用这三个月时间。除了信用合作社的问题,我们还要看看怎么指导农村发展工商业。还有我们先讨论一下怎么让信用合作社帮助农村工商业。同时给周彬同志发电报,邀请他带着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干部来武汉。大家共同讨论信用合作社的改革问题。”

魏红军本来是要回京的。

因为这一次出京的目的已经达到。

但北京传来的消息,让魏红军打消了回京这个想法。在魏红军他们出京调研的时候,本来一直掩盖的工会问题终于爆了出来。历史上中央出现工会问题,是邓志辉主持中南局工作期间写的报告引起的。当时中南局下辖的工厂多,包括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都不少。邓志辉主持中南局,正好碰到了不少这方面的问题,所以给中央写了关于工会问题的报告,引起了党内争论。可是这个时空邓志辉早早地上调中央开始负责农村工作,所以工会问题就掩盖了起来。

但工会问题依旧是一个大问题。就在魏红军他们出京之后,上海发生了工人和政府冲突。事情发生之后,上海市委书记展同和上海市长柯青石两个人直接摁住了上海总工会。严厉批评上海总工会,要对于上海总工会进行改组。

可是上海市委和市政府摁住了上海总工会,招致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力三的严厉批评。李力三批评上海市委市政府随意干涉总工会的工作,批评他们用行政权力打压工人运动。不过舒同和柯青石两个人也不是乖乖接受批评的人,他们直接批评了全国总工会。认为正是因为全国总工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没能够及时调整工会的功能,才会出现这种问题。批评全国总工会在新中国,依旧是以对抗常凯申反动政权的态度来领导工人运动。

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批评。

全国总工会以“工人日报”为阵地,上海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日报”为阵地,互相批评。本来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事情。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发生矛盾,互相争执的事情频频发生。但工作当中出现矛盾是正常的事情,大家可以坐下来解决问题。

但这一次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却把事情闹大了。因为他们仗着自己控制报纸,就在报纸上互相掐架。结果事情闹到了中央。

修养同志严厉批评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发生矛盾竟然不是内部讨论,而是直接用自己控制的报纸互相点名批评。等于是党内还没有形成决议,却已经闹出了风雨,直接把内部矛盾公开化。这是严重违反党内纪律的。

修养同志批评了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同时,更多的是支持全国总工会李力三同志的意见,批评上海市委打压工会,打压工人运动的行为。如果没有其他人参与,这个事情在修养同志的调整和协调之下,可以尽快解决。到时候李力三、舒同两个人受到党内处分就可以。

没想到修养同志刚刚出面表达自己的意见,就被负责书记处工作的高刚抨击。高刚支持上海市委的意见,批评全国总工会因循守旧,没能够跟上新中国的发展。工作作风依旧是旧中国的工人运动模式,和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全背道而驰。结果修养同志和高刚在工会问题上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当高刚跳进来之后,这已经不是全国总工会和上海市委的矛盾,而是上升到了中央对待工会问题的路线问题上。这是政治理念的问题,高刚和修养同志都是寸步不让。

到了修养同志和高刚的位置上,一些人事问题上可以让步。但政治路线问题上是绝对不能让步。人事问题上让—步,虽然看起来窝囊一些,可是不会有太多的后遗症。但政治路线问题上让一步,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连锁反应。

从书记处会议开始,到政治局会议,双方观点非常尖锐。修养同志的意见是赞成全国总工会主席李力三的意见,厂方和工会虽然没有基本矛盾,但是存在具体立场矛盾的。工会要维护工人利益,公营企业要公私兼顾,不能说公营企业就没有厂方和工会矛盾。毕竟厂方和工会,具体立场就不一样。

而高刚同志的意见是厂方和工会的利益是一致的,不能割裂厂方和工会,人为的制造他们之间的矛盾。工会应当重视工人的直接福利,应该代表工人监督厂方,但不能因此就得出工会与公营企业和政府的具体立场不同的观点。而在工人福利、权利方面的一些矛盾,都是隶属于内部矛盾,是可以协调解决的。工会干部强调自己代表工人,强调和厂方具体立场不一致,强调与厂方对立,是不对的。

修养同志和高刚同志目前针锋相对。

历史上主席是支持了高刚的意见。认为全国总工会关于工会的定位,会让工会脱离党的领导。同时总工会的态度,会导致厂方、党委、工会之间发生对峙,影响生产。工人是工厂的主人,这需要从工厂本身的制度上确定下来。而不是跟旧社会一样,靠着工会领导的工人运动模式来为工人争取利益。

相比起历史上,现在出现这个问题,,后果更严重。

历史上发生工会问题的时候,高刚还没有进京。高刚和邓志辉在工会问题上先发生矛盾,后面是高刚和总工会主席李力三发生冲突。修养同志站位高,可以从容的处理这个问题。所以最后也只是简单做一个检讨就可以。

受到影响,抗下所有责任的是总工会主席李力三。但现在不一样。

高刚已经是政治局常委,在中央直接和修养同志发生争执,是两名中央领导之间的政治理念问题。他们两个人不管是谁输,都会极大地影响政治上的声望。后果远比历史上严重。

如果这一次修养同志输了,真的会撼动他在中央的地位。本来修养同志从七大之后开始慢慢的成为中央二把手。但从土改运动开始,修养同志几次在重要政策上受挫。这都影响他在党内的地位和威望。

现在中央因为工会问题争论太厉害,魏红军并不想参与这场讨论当中。正好这一次出京调研,不在北京,可以避开这一次争论。

当然魏红军更担心邓志辉。

以邓志辉的性格,如果邓志辉在中央,那么必然也会参与进去。只要邓志辉要参与,魏红军也不可能阻止。魏红军在农村工作上,可是非常倚重邓志辉。可不希望邓志辉参与这一次事情。

还是在外面老老实实搞调研,准备农村工商业发展的事情。

所以魏红军否了回京。

反而是让周彬他们南下武汉,在武汉讨论关于信用合作社的问题。魏红军还是担心邓志辉关心北京的事情,所以道:“邓老,在周彬同志他们来之前,我想你负责整理一下,具体应该发展哪类农产品加工厂。然后再统计一下,看看目前全国有什么工厂能够提供农产品加工厂所需要的机器设备。我们先把这些渠道都打通了,以后做一个表格给各个农村合作社。如果我们不做好这些,农村合作社想要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情。”

“好。”

邓志辉点头。

不要说是农村生产合作社,就是很多基层县乡政府,想要找到这些工厂都很困难。他们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需要花费多少时间。

魏红军对罗伟林道:“你把这一次调研的数据,好好整理一下。以后给中央汇报的时候能用上。”

“是。”

安排好了之后,魏红军就给周彬打了电话。

魏红军给周彬简单介绍了这一次信用合作社调研的情况,再把农村工作部下一步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厂的事情交流了一下。表达了想要和周彬,和财政部、人民银行讨论信用合作社改革问题的想法。周彬同意魏红军的建议,表示尽快带着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干部赶到武汉。

第954章代销问题和粮食售卖问题

“农副产品自由市场放开之后,出现了一个比较意外的情况。”

来到了武汉。

魏红军和邓志辉不可能不跟这边的干部见面。

对于魏红军和邓志辉来说,武汉这边都有大量的老战友、老同事。魏红军在这边的老战友,那是因为武汉军区这边的干部很多都是魏红军早年的老部下。更不用说目前王秋云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罗仁发担任政治委员。至于邓志辉,他可是在这里主持了好几年的中南局工作。

虽然调研期间,不好和这边的干部见面太频繁。中央忌讳山头主义。

但毕竟是革命多年的同志,见见面是应该的。

1954年年末,中央终于调走了原湖北省委书记李先年。李先年上调中央之后,正式担任书记处书记,计划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第一副书记。随着李先年离开湖北,当年地方中央局的大佬都已经到了中央。

李先年离开湖北之后,王仁重担任湖北省委书记,从湖南调楚河担任湖北省长。楚河以武汉军区第三副政治委员的身份拿到了中将,但很快就开始脱离军队系统,正式成为地方干部。去年授衔结束之后,先是担任湖南省委副书记,年末又是调到湖北担任省长。

魏红军正是和楚河谈话。

楚河今年52岁,不过楚河是念过山西大学、北京大学的高级知识分子。跟当时很多读书人—样弃笔从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是参加北伐和南昌起义的大革命时期党员,又是参加领导过冀东大暴动的干部。资历是真的很深。

还是十年动乱时期,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当中的一个。

也就是当年修养同志代表中央从北平监狱救出去的六十一个人之一。

当然这些都和魏红军关系不大。因为冀东部队被晋察冀整编之后,楚河就加入了八纵,成为了八纵副政治委员。抗战时期一直在八纵,解放战争是跟着王秋云去了东北,一路跟着王秋云从东北打到了湖南。先后在湖南和湖北工作。

身上的晋察冀痕迹很重。

“什么情况?”

两个人现在的级别,就算是私人会面,也很容易谈到工作上去。

楚河道:“农副产品自由市场放开之后,新成立的很多供销合作社开始只是做农副产品的购销买卖。不过最近―段时间,有些供销合作社从国家供销社当中大手笔购买一些农村所需要的物品,然后卖到各个农村。这些新成立的农村供销合作社,他们成立的时候经营范围本来是农副产品,但现在他们连工业品都卖。有些人认为这是有问题的。”

“从国家供销社批发货物?”

“是。”

“价格方面呢?”

“我了解过。这些农村供销合作社从国家供销社购买商品,一个是数量多,—个是购买一些有瑕疵的商品。这样价格就能够降低。然后这些农村供销合作社就利用这半年从各个生产合作社收购农副产品积累的人脉,把东西卖给这些农村。跟当初一些走街串巷的小商人—样的模式。”

听着楚河的话,魏红军只能说任何时候都不缺少聪明人。

先是做农副产品买卖。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看到了一些商机。国家供销社的产品是不愁卖的,但并不是说国家供销社啥也不干就等着别人过来买东西就可以。

因为这些国家供销社那也是有任务的。

供销社内部对于下面基层供销社干部的工作也进行评定,进行考察。供销社商品流动越快,利润越高,那政绩就越闪亮。供销社目前虽然是政府机构,但也同样是商业机构。卖的东西越多,多利润越高,上面的评价越高。国家供销社在储存、运输当中,肯定是出现一些损坏的情况出现。也包括有些产品出厂的时候就是某些方面有瑕疵。

这些东西是容易积压在供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