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加上之前吴芝浦因为合作社问题被中央处理,所以现在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对于农村问题很是谨慎。可是他们的谨慎,给了农村一些发展的活力,但却少了流入农村的资金,少了对于农村的支持。
更缺乏从大局上对于河南农业的规划。
河南目前的情况,就需要大方向上的规划。河南水资源不能说很丰富,但比河北这边好很多。河南水资源的一大问题就是不平均,所以更需要统筹安排,好好利用这些水资源。可是想要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那必须要从更高的高度,调动全省的力量去兴修水利。而河南省委省政府恰恰就缺乏这方面的规划。
魏红军重视河南,是因为河南的耕地是真的很多。只要河南愿意重视农业,兴修水利,打造良田,那么河南很快就能够成为大粮仓。或者说目前各省当中,河南是最有希望快速提升粮食产量的省份。
河南人民是敢于战天斗地的。
可能近现代河南作为中原受到的苦难多了一些,所以河南百姓是敢于吃苦的。为了改善生活,他们是可以吃苦耐劳。包括著名的兰考县,林县人民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最终改造自然成功,这都是名闻全国的事情。
河南要兴修水利,统筹安排农业发展计划,就需要这些吃苦耐劳、不怕牺牲不怕困难的百姓。
只要河南农业可以统筹发展,那么几年之内完成500亿斤粮食产量,是一个可以完成的任务。五百亿斤粮食产量,那么河南除了能够养活本省所有人口之外,每年最少可以往外调150亿斤以上的粮食。甚至国家需要的时候,往外调200亿斤粮食都是有可能的。
“河南现在的情况……”邓志辉顿了顿。
对于河南的情况,邓志辉很熟悉。
不说当年邓志辉主持中原局工作,就说后面河南农村合作社出现问题的时候,是邓志辉下去处理问题的。邓志辉是正儿八经做过地方中央局一把手的干部,对于地方干部的想法,地方问题非常清楚。
河南省委和省政府,把精力放在了工业上。
现在想要制定农业计划,大力发展农业,不是容易的事情。邓志辉想了想道:“如果要重视河南农业发展,要制定一个大计划,统筹发展农业。那么一个是干部问题,一个是中央态度,还有就是中央支持力度。只有这些条件都满足,河南才能够真的重视起农业。”
“既然要发展河南农业,资源方面倾斜是应该的。不过这干部问题?”
魏红军想了想道:“派一名干部去河南,专门抓农业的事情,大家觉得如何?”
“你属意谁?”
“罗伟林同志怎么样。”“罗伟林同志可以。”
对于魏红军的提议,邓志辉点了点头。
本来魏红军和邓志辉准备提名罗伟林担任农业部副部长,邓志辉对于罗伟林也是很欣赏。在农村工作部政策研究室主任位置上,这些年罗伟林给农村工作部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不过魏红军更重视河南这个大粮仓,所以想要派罗伟林去河南,主持河南农业发展。
以魏红军现在的级别,安排一名干部去地方,担任副书记或者副省长都是没问题的。
但这方面魏红军还是要得到农村工作部这边的支持。
“关于河南农业发展的问题,我们做一个详细报告,交给中央委员会。得到批准之后,就推荐罗伟林同志去河南。”
“好。”
农村工作部这边的会议进行的还是比较愉快的。主要是因为夏收的数据很好。
对于农村工作部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依托于粮食产量。现在粮食产量数据非常不错,所以会议也没有太过严肃。接下来只要秋收的成绩也好,那么今年的工作就真的非常好。
等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和邓志辉、谭振林三个人结伴去开另外一个会议。
是高刚主持召开的书记处会议。
以往书记处日常工作,都是高刚、饶书石、陈谈秋他们处理。因为现在书记处好几个书记,在书记处都没有实际上的分工,因此书记处会议召开次数有限。
但高刚这一次召开了书记处扩大会议。
七名书记处书记高刚、魏红军、邓希贤、饶书石、陈谈秋、习中迅、王家祥,以及三名候补书记邓志辉、谭振林、杨上昆系数到场。
大家都是比较严肃的。
毕竟之前高刚动作比较多。现在又突然召开书记处会议,大家都不确定高刚到底要干什么。
高刚开口道:“同志们,书记处是中央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是中央政治局和它的常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七大规定党中央主席直接兼任书记处第一书记,八大上虽然改了,但书记处依旧是中央核心机构。八大上主席就说过,各机构上报中央委员会的文件,都要经过书记处。一些日常事务,书记处可以自己决定,然后以党中央的名义下发文件。一些重要事情书记处先行讨论,然后把讨论结果上报给中央委员会。”
高刚直接就是讲书记处的职能。
书记处为什么重要。
就是因为他是党中央日常事务处理机构。以前党中央和书记处几乎是重叠的,书记处就是党中央领导办公的机构。所以王铭1937年归国之后,率先改组的就是书记处。七大上更是直接规定,党中央主席自动兼任书记处第一书记,主持书记处工作。党中央和书记处是—体的,所以七大之后才有五大书记的说法。
八大重新设立政治局常委,书记处的权力下降了很多。但就算是下降了,依旧是重量级机构。因为能够在中央委员会讨论的事情,那都是重中之重的事情,都是涉及国家大政策、大方针的事情。而一般的日常工作,书记处都可以自行处理,然后下发文件的时候,可以用书记处的名义,也可以直接以党中央的名义下发。正因为书记处可以自行处理大部分日常事务,所以中央规定的是,上交中央委员会的文件,都是送到书记处,然后书记处进行分类。有些书记处自行处理,有些就上交中央委员会讨论。
大家都是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对于书记处这些事情了如指掌。
没想到高刚再次强调了一下。
高刚继续道:“书记处的工作如此重要。现在每天上交到书记处的文件多的数不胜数,光是靠着我和饶书石同志、陈谈秋同志,已经无法全部处理。书记处的工作一旦受到影响,那么会直接影响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所以书记处的工作必须要有所改变。在我看来现在需要各位同志们一起努力,让书记处真正发挥它应该的功能,不能耽误书记处的工作。”
“八大之后,同志们的工作都很忙,大家都各有分管的事情。而且当时中央工作多,各机构都在完善当中,各位同志们也没有多少余力放在书记处的工作上。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书记处就没有召开过几次书记处会议,同时书记处书记也没有做过明确的分工。”
“但书记处不能长时间这样下去,毕竟书记处的工作也重要。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书记处很多工作就无法处理。所以今天召开书记处会议,是希望能够确定各位同志们在书记处的分工。只有明确了各位同志们的分工之后,书记处的工作就可以正规起来,工作效率也能够提高。”
“以后该是哪位同志分管的事情,就交给谁来负责处理。同时每隔三天或者五天,我们就要召开一次书记处办公会议,集中处理一些大家手中重要的事情。”
“对于我的提议,大家怎么看?”
第963章书记处分工
在大家都在关注高刚下一步要怎么介入国务院工作的时候,高刚却转过来选择在书记处进行分工。
而且高刚选择的时机很好。
工会问题上受到批评之后,修养同志变得更加低调,目前几乎退出了对于书记处的管理。这给了高刚这个书记处第一书记一个名正言顺,进行书记处分工的机会。而总理不是一个喜欢硬钢的领导。而且自从外交部务虚会议上,张文天放了一炮之后,对于总理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张文天不是普通的干部。
虽然现在只是普通的中央委员,外交部常务副部长。但张文天再怎么说也是曾经的党中央总负责,担任过政治局常委的干部。张文天在党内的影响力还是不低的。
而且他也不是无的放矢。
他提出的问题,有些中央干部是支持的。只不过他们都没有张文天这么硬气,敢于直接批评总理。现在会议内容传开,需要总理尽快处理负面影响。
工作方式问题,倒是没有大问题。
总理事无巨细的工作习惯,党内都知道。这是总理二十几岁的时候开始就这样的。而且总理一直在中央,很多干部也习惯总理这种工作作风。
虽然有不少干部认为,作为一国总理这种工作方式不是很好。甚至有干部调侃,总理的工作方式就是村长管理农村的方式,而不是国务院总理管理国家的方式。但也有不少人认为总理这才是真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做派,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
问题出在了外交礼仪上。
张文天批评总理当中,有两个问题总理不能不重视。一个是张文天直指目前外交部外交礼仪,有些谄媚外国的思想存在。这罪名可不小。
1955年是新中国成立第八个年头。
刚刚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出来的中国人民民族自信心很低。不过随着新中国成立,主席那句“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响彻全国。加上抗美援朝的辉煌胜利,中国人民和新政府的干部突然之间民族自信心大涨。包括在旧中国被打断脊梁的很多读书人,还有以前依附在列强的买办商人,他们本来对于列强是从骨子里开始畏惧,但也有不少人转变了态度。觉得终于可以挺起胸膛,堂堂正正的生活。可以对那些近代以来欺凌中国的列强说不,中国军队也可以在战场上击败他们。
这种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新中国这几年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改善还可以,但也仅仅是还可以。因为更多的资金都用在了发展重工业上,而不是用在直接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上。可是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愿意跟着政府艰苦奋斗。
看看这几年各地兴修水利的情况。
就是因为老百姓自信心大涨,大家都相信在中共的领导之下,新中国可以走向繁荣富强。所以一时之间的困苦,他们愿意忍受。
但张文天批评总理制定的外交礼仪有些“奴颜媚骨”思想。
这话传出去,对于总理的打击是不小的。因为要是让人认为总理的外交是没有骨头的,很容易受到党内干部的不满和抨击。关于张文天批评的这―点,总理其实是觉得非常“委屈”的。
新中国刚刚成立,现在正是在全世界广交朋友的时候。只有朋友多了,才能够彻底打破美国的外交封锁。总理是非常喜欢抠细节的干部。他不希望因为在外交礼仪上的一点点的小事情出现瑕疵,造成大家的误会,让来宾有不好的体验。
如果因为外交礼仪的问题发生误会,影响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得不偿失。还不如把外交礼仪做的妥妥当当,细节上不出现任何问题,让来宾充分感受到尊重。有了好的体验,大家的关系才会接近,很多谈判也会顺利。张文天也是留学苏联归国的知识分子,也做了这么些年的外交工作,怎么就不明白自己的苦心。
张文天抨击的第二个问题,就是铺张浪费的问题。
张文天甚至表示,因为外交部带头,所以全国为了接待外国礼宾、外国专家、外国商人造成的浪费数以亿计。这个罪名要是落实了,党内的不满就会更厉害。
毕竟现在全国都穷。
中央三番五次要求党员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制止党内同志们奢靡浪费。多少资历深的党员干部,响应国家号召,和人民群众一起“吃糠咽菜”。他们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很多干部资历、级别都不低。但为了改变新中国贫穷的局面,他们愿意过这种苦日子。愿意和人民群众一起奋斗,建设新中国。
结果呢?
我们为了新中国建设,一分钱都掰成两半花。可是你们外交部却是大吃大喝。喝的酒是最好的,吃的菜是最好的,坐的车、住的地方都是最好的。
啥意思。
就我们是傻子。
这很容易造成党内的不满。甚至这种不满很容易冲着外交部,最后冲着总理。
总理目前处理这两个事情已经非常头疼。
高刚就是抓住了这个机会,在书记处完成分工。高刚是冲动,但经过这些年在中央,也学会了不少东西。组织程序上不能出现太多问题。只要组织程序问题不大,那么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毕竟他是政治局常委,我按照党中央制定的组织程序来,谁又能说我不对。
“是应该进行分工。”
高刚提出书记处进处行分工之后,饶书石立马支持道:“书记处的书记,本应该早就进行分工。这样书记处的工作才能够正常进行。”
其他人既没有表示同意,也没有表示反对。
没有表示同意,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高刚的意思。高刚突然提出书记处书记进行分工,这是想要集权在书记处。而且还有一个意思是,想要拉拢书记处这些书记,一起加强书记处的实力。
书记处分工之后,会大大加强这些书记处书记的权力。就像是陈谈秋。
目前是组织部部长。如果书记处分工当中,陈谈秋负责组织工作。那么他在党内干部调动当中的话语权就会大大增强。高刚这个意图太明显。
所以这个时候表示同意,以后很多问题都会说不清楚。在外人看来,大家都是支持高刚一样。
但大家也没有反对。
因为其他不说,书记处书记进行分工的确是应该的。从书记处的组成来说,作为主要负责处理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的部门,书记处书记各管一摊是对的。
只有各管一摊,才能够让书记处正常运转。
早年的中央书记处内部都是实行“分工负责制”,每一名书记负责一个系统或若干方面的事务,同时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就像是七大之后的五大书记,主席负总责,总司令协管军事兼负责党内纪律,修养同志负责土改和城市工作,总理协管军事兼负责外联统战,任培国同志负责组织、办公厅工作。大家的分工非常明明白白。
八大重选书记处,按照规定也应该是如此。
只是大家都忙,所以书记处几个书记都只是挂了名,并没有具体分工。后面高刚也不想书记处有太多拥有分工的书记,影响自己负责书记处工作。所以一直以来书记处都没有进行分工。
但现在高刚提出来,这也没有反对的理由。书记处分工,本来就是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高刚的正当权力。
所以大家也不反对。
高刚看大家都不说话,直接跟坐在自己左手边的魏红军道:“红军同志,关于书记处分工的问题,你怎么看?”
七大之后五大书记,当初是有排名的。
有第一书记、第二书记、第三书记这么排的。但八大之后重组书记处的时候除了有高刚这个第一书记之外,其他书记处书记之间是没有第二书记、第三书记分别的。不过在目前的书记处书记当中,魏红军党内排名最高。
所以在书记处,魏红军自然而然也是类似于书记处第二书记的地位。
魏红军反问道:“高刚同志,具体分工呢?”
“我们书记处既然是中央委员会日常处理工作的机构,那就应该要对接所有的部门。因此我的建议是,书记处书记分别负责政法、统战和外交、宣传、组织、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党内纪律、办公厅九个部分。魏红军同志负责政法,邓希贤同志负责重工业,陈谈秋同志负责组织,习中迅同志负责宣传,饶书石同志负责党内纪律,王家祥同志负责统战和外交,邓志辉同志负责轻工业,谭振林同志负责农业,杨上昆同志负责办公厅的工作。”
“根据这种分工,书记处成立九个办公室,分别配合各位同志们完成工作。同志们的意见呢?”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