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忍不住看向了高刚。
高刚想的可真好。今天这个分工要是在书记处过了,那么接下来高刚在党内地位就会大大提高。在接下来的1957年九大当中,完全有机会去追逐党内二把手的地位。高刚这是瞄准了党内二把手位置,或者说是接班人位置。
不过魏红军也理解。
主席今年已经是63岁,1957年九大当中主席就是65岁。这个年代主席的年龄已经不小。只有九大当中追逐二把手位置,十大和十—大当中才有机会。毕竟十大的时候主席70岁,十一大就是主席退休的年龄,高刚在十一大就有接班的可能。
高刚现在这么着急,就是为了九大的部署。
高刚说完之后看着大家。
高刚可是舍了很多权力。这几年高刚在书记处几乎是一言九鼎。可是一旦通过这个分工,那么书记处权力大涨不说,在座这些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在党内的地位也会随之大涨。而且目前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大部分都是地方中央局调上来的。
在中央一个个都是有实力的中坚干部。
以后高刚在书记处的话语权是会下降的。但为了提升书记处的地位,高刚愿意舍了这些。
这个时候魏红军道:“我认为这种分工有些问题。”不开口不行。
魏红军作为目前书记处党内排名第二的干部,要是随波逐流,那么别人怎么看魏红军。别人还以为魏红军支持高刚,和高刚联合起来壮大书记处的实力。魏红军可不能受这种不白之冤。而且魏红军并不支持高刚接班。高刚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干部,但他的性格不适合当党的一把手。
所以魏红军道:“我就说说一直以来我负责的农村工作。农村工作是农村工作部全权负责,每隔一段时间农村工作部党组就会对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高刚同志,我想问一问。书记处分工当中的这个农业,是要求农村工作部党组以后不直接汇报给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而是给书记处汇报工作?农村工作部是政治局会议上成立的,农村工作部的工作一直以来只对中央委员会、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汇报。如果想要改变这一点,必须要有政治局的决议。”
既然要说话,魏红军就没有任何客气。直接挑明。
农村工作部是直属于政治局的部门。
日常工作是汇报给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政治局会议召开的时候给政治局汇报,每年召开全国党员代表会议的时候给中央委员会汇报工作。
这是当年政治局成立农村工作部的时候确定的事情。现在书记处想要插手农村工作部的工作,就要得到政治局的授权。
魏红军话音刚落,邓希贤也是开口道:“对啊。我也有这样的一个疑问。不管是轻工业还是重工业,都是行政部门的事情,是国务院管理的事情。和农村工作部一样,国务院党组也是每隔一段时间给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又或者是国务院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党组,对于自己分管的部门向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我的分工如果是负责重工业,那么是国务院党组向我汇报工作,还是李福春同志向我汇报工作。我可不敢受国务院党组和李福春同志对我汇报工作。”
邓希贤也是一样。
直接把话说明白。不要整的糊里糊涂,只是说分工是重工业。
分工是重工业,到底要负责什么。必须要直接说明白。
是直接插手重工业的事情,还是需要重工业各部门给自己汇报工作。不管是哪一个,邓希贤都直接表示不妥当。
魏红军和邓希贤都是地方中央局一把手出身,现在又是国务院副总理,是政治局委员。两个人虽然一直以来在书记处没有分工,不参与书记处日常工作,但只要说话话语权还是很重的。
不要说只是在书记处,就是在政治局会议上,如果两个人发言,话语权都很重。如果两个人站在一起说话,就是主席都要考虑。
现在两个人都是一个意思。
书记处分工要说清楚,这个分工到底是管什么的。不能模模糊糊就完成书记处分工。
党中央是怎么管理目前中央各个机构的。就像是国务院,是最高行政机构。之前董毕五他们希望“党政分离”,就是希望党中央不插手国务院的工作当中。只不过“党政分离”的思想,后面受到了批判。不过虽然受到了批判,但影响力还在。
舆论上反对“党国一体”。
党是党,政府是政府。党直接管理政府,在目前来说是受到诟病的。所以党中央在公开文件当中,对于党委和政府是分开的。
但这不代表党中央就不管理国务院。
只不过党中央并不是直接插手国务院的工作,而是在国务院和各个部委成立党组。之后党中央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听取党组的工作汇报,然后给党组下达各种指示。党中央管理党组,那就是党中央管理下属党组织,是名正言顺的事情。
党中央就是靠着国务院党组,国务院各个办公室党组,国务院各部委党组,来管理国务院的。
所以目前的运转就是这样的。书记处、中央监察委员会、国务院党组、人大党组、政协党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每隔一段时间就给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汇报工作。所以名义上魏红军跟政治局汇报工作,不是以国务院副总理的身份,而是以国务院党组副书记的身份。
魏红军和邓希贤直接问的就是这个。
如果书记处分工,那么这个工作流程,要怎么改?你要让国务院党组给书记处汇报工作?
高刚笑着道:“书记处怎么可能让国务院党组汇报工作。书记处的分工,是为了加强和这些部门的联系。”
“那就没有必要给书记处书记进行这样的分工。完全可以和以前一样,书记处成立的几个办公室处理这些工作就可以。以前是怎么工作的,以后也可以怎么处理工作。书记处是党委部门,分工当中主要涉及党委部门,没有必要涉及那些行政部门的工作。”
魏红军直接顶了回去。心中也是无奈。
本来魏红军还想看总理的意思。没想到张文天在外交部会议上放一炮之后,总理忙着扑灭这股火,结果最后还是自己要出头。
不过既然出头了,魏红军也没有藏着掖着。“魏红军同志说得对。”
邓志辉开口,道:“书记处是党委部门,书记处书记的分工也应该是党委部门的分工,而不是什么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这些行政部门的事情。高刚同志,你作为书记处第一书记,如此分工非常不妥当,有欠考虑的。”
邓志辉早就想说高刚了。
两个人在革命年代没什么交集。新中国成立,邓志辉调到中央之后,跟高刚也没有多少交集。但邓志辉是真的不喜欢高刚的作风。
所以说话很冲。
没给高刚这个政治局常委面子。
“对啊。书记处就改管书记处管的事情,乱七八糟什么都管,那不是乱套了。”
谭振林也开口,说话就更不好听。反对高刚这种分工。
高刚对邓志辉和谭振林是真的很生气。这两个,还有魏红军,都是出身闽西。谭振林虽然是湖南人,但也是闽西根据地的开创人之一。反正都是闽西出来的。
一个个不识抬举。
书记处强大了,他们作为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也会得到好处。
不过邓志辉和谭振林两个人,虽然只是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候补书记,但两个人资历太深。当年在中央苏区的时候,都因为支持主席,受到过打击。
高刚正想要解释的时候,书记处书记、组织部部长陈谈秋开口,道:“同志们说的有道理。高刚同志,我也认为这样的分工有些不妥当。书记处是党委部门,分管的主要是宣传、组织、统战、党内纪律、办公厅工作,还有联系法院检察院这些政法部门。至于行政部门的事情,书记处那些办公室作为联系就可以,不应该作为书记处书记的分工。”
高刚擦拭一下眼镜。心中有些恼怒。
他对于魏红军恼怒最甚。两个人虽然不是一个战壕走出来的,但两个人在土改运动、富农党员问题、土地问题、国债问题、宣传问题、农副产品自由市场问题这些方面都曾经并肩作战过,很多方面的政治理念上是相同的。
高刚一直认为两个人就算不是政治上的盟友,但也是政治上的战友。
高刚认为如果自己有幸接班,那么一定会重用同样理念的魏红军。再说魏红军年轻,比自己小了十岁,魏红军以后还是有机会的。
魏红军怎么就不知道这些道理。
此次书记处分工,只要魏红军支持,那么就没有任何问题。可是魏红军竟然是第一个带头反对。魏红军一带头,其他人都跳了出来。
他看着这么多人都反对,明白这一次书记处分工是没有办法了。
既然如此他也不强求。
他的目标始终在九大上。既然此路不通,高刚就要想其他办法。高刚心中已经有了新的思路,所以他开口道:“既然同志们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么我们再商量一下书记处分工的问题。”
第964章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敲打
高刚想要在书记处进行分工,增强书记处的实力,结果被几个人搬了回去。
但魏红军知道,高刚是绝对不会这么结束的。因为九大真的很重要,很有可能影响之后十年党内安排。对于高刚来说,接班党主席的最好机会就是九大。既然书记处这边的路子走不通,他必然要走其他的路子。
他会怎么走,魏红军其实心中有一定的猜测。
历史上高刚在中央折腾一阵,修养同志和伍豪同志都受到了不少打击。之后他甚至公开对一些干部承诺职位,然后在地方散布一些中央内部的情况,特别是修养同志和伍豪同志的事情。
他直接表示,中央准备让修养同志负责人大工作,伍豪同志负责外交工作。当时的情况来说,五大书记当中总司令年龄太大,陈运同志一直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所以高刚表示主席要修养同志负责人大工作,伍豪同志负责外交工作,其实意思很简单。那就是以后党主席的接班人就是自己。
如此明晃晃的表示自己要当接班人,以此来拉拢地方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告诉这些地方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在党中央接班人竞争当中,修养同志和伍豪同志已经出局。
他这种做法,还真是迷惑了不少地方干部。毕竟当时修养同志在农村问题、资本家问题和工会问题上受到主席批评,国务院更是受到打击,重要部门全都划拨给了计划委员会。当时高刚作为计划委员会主任,是中央炙手可热的大领导,所以很多地方干部都以为高刚真的就是主席选择的接班人。高刚用这种方法拉拢地方干部,为后面的全国党员代表会议做准备。
可是他这种把中央内部一些机密事情散布出去,在地方批评修养同志和伍豪同志这样的中央领导的做法,严重违反了党的组织纪律。特别是修养同志和伍豪同志是党的主要领导,他们的很多事情是党内机密,更是不可能随便传播的。
有些地方干部的确是被迷惑了。但也有不少地方干部,本身和中央领导有很深的关系。他们用自己的渠道给中央反应这个事情。
结果在中央会议上,高刚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围攻。
现在的情况和历史上其实差不太多。魏红军可以想象,为了九大上获得更多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的支持,高刚必然再次选择拉拢地方上的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可是高刚拿什么拉拢他们,毕竟他们很多人都不熟悉高刚。那么高刚只能是和历史上一样。
可是高刚只要做出这个动作,必然会受到当头一击。
所以魏红军不是很在意。
高刚现在这样,在中央就是四面树敌。不可能达成想要的效果。
魏红军只能说高刚这一路走的太顺利。
其实以他如今的地位,以及如今的年纪,完全不用这么着急。只要他继续处理好书记处的工作,认认真真的工作。那么以书记处的地位,高刚是可以聚拢一批干部,夯实自己的根基,未来真有机会角逐党主席的位置。
可惜他偏偏太着急,在中央这么多领导当中跳的最高。魏红军现在考虑的是,高刚的问题会闹到什么地步,到时候自己要怎么选择。魏红军考虑的不仅仅是高刚之后的人事安排。魏红军经过这一次的事情,考虑更多的是书记处的问题。
书记处目前的权责不清晰。
高刚想要在书记处进行分工,还是很有道理的。书记处作为处理党中央日常工作,书记处书记不应该是现在这种情况。基本上只是在书记处挂名。却不处理书记处的工作。
书记处还是应该改革。
书记处书记,也不应该是现在这种情况。
不过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所以魏红军把这些都忘在脑后,因为魏红军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处理。
全国农村工作会议。
这一次全国农村工作会议,魏红军和邓志辉两个人是召集了全国市级以上负责农村工作的干部。参加会议的干部大约有340人左右。
除了地方政府负责农村的干部之外,也有农垦部这边的干部。
魏红军主持会议。
先是各省干部汇报各省工作。
等大家汇报完工作之后,魏红军跟大家谈现在的问题。
“我在武汉的时候,和楚河同志谈过关于农村的问题。楚河同志表示,这两年湖北不少农村合作社粮食产量增加了不少。不过公粮和统购统销的粮食数量一直比较固定,所以不少农村合作社手中开始有了多余的粮食。他们想要出售一部分,
换取一些生活物资,但因为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所以粮食卖不出去。其他省份有这样的问题吗?”
“我们山西也有这样的问题。”山西省委副书记王乾开口。
王乾是山西人。惜盟会出身,一直在129师。在抗战早期担任过129师营教导员,后来转到地方,一直在长治地区革
命。后来调到华北局,给魏红军当过副秘书长。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罗伟林在察哈尔试行互助组和农村合作社,赖若宇和淘鲁家,以及王乾在山西试行互助组和农村合
作社。这里面王乾在长治一带负责试行一个县的农村合作社。
效果非常好。
当时赖若宇和淘鲁家都非常支持王乾,后来王乾把他试行的农村合作社经验写了一份报告。魏红军把这份报告整理一下,和赖若宇、陈韬、罗伟林这些干部的报告一起整理,后面交给了主席。
主席当时对于王乾报告很是欣赏。
那还是1948年初的事情。之后魏红军就调王乾来到华北局,给魏红军当副秘书长。当时魏红军代理华北局书记,需要一个人帮忙处理关于农村工作的事情。王乾就是那个时候被魏红军调到华北局的。他这个副秘书长主要工作就是,帮魏红军处理华北各省的农村日常工作。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