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现在的钢铁产量才800万吨,但甚至可以憧憬一两亿吨。
所以道:“继续你刚才的话。”
“主席,我们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我们离共产主义还很远,这不是三五年,十年十五年就能够完成的事情。甚至二三十年都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且是初级阶段的初级。因为我们现在还处于建立工业基础阶段,是欧美帝国主义一百年前就已经有的基础。我们要进入共产主义,最起码在生产力上应该赶上现在欧美帝国主义,或者超过他们,才能够说我们要进入共产主义。总不能我们的生产力连欧美帝国主义都比不上,就说我们要进入共产主义。”
“只有等我国的生产力高度发展,我们的产品足够丰富的时候,才能够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只有我们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我们才能够慢慢的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到时候才是我们考虑如何调整生产关系,适合共产主义社会需要的生产关系的时候。现阶段考虑如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我认为想的太多。”
主席再次陷入沉思。
因为魏红军说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讨论。
还涉及到对于目前中国的判断。
魏红军明确提出现阶段的中国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表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初级,认为要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主席在思考这种判断。
如果说主席之前对于共产主义没有清晰的判断。
那么魏红军说出那一堆数字之后,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印象。就像是魏红军说的,美国人二十年代就有的东西,中国总不能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还比不上他们。
可是要完成那些东西,看看那天文数字般的各种产量。动不动就几亿吨、几十亿吨的钢铁产量。
主席明白魏红军的意思。既然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就不应该有太多共产主义因素。要根据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来制定政策。
这种判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判断对了,就会大大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判断错了,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就像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对于局势的判断错误,认为革命高潮马上就要到来。结果不停地让红军打大城市。
红军部队为了攻打大城市伤亡惨重。
包括打长沙、打赣州,哪一次不是伤亡几千人,革命受到了重挫。
当然红四军在开辟中央苏区之前,红四军有些领导判断当时是革命低潮,革命高潮短时间之内不会到来。所以他们认为现阶段开辟根据地没什么用,根本守不住。部队应该以打游击为主。后来被主席狠狠地批评这种思潮。
这都是错误判断局势的原因。
判断错误,出台的政策也会出现问题。
现在魏红军判断中国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魏红军一切政治理念,都会从这个判断当中出发。魏红军已经不是早年开辟抗日根据地的地方小干部,而是党内排名十以内的中央领导人。
要有自己的政治主张。
魏红军既然都说到了这里,主席就问道:“那你认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石祥生同志提出的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回答?”
“在现阶段来说,大集体和小集体、大全民所有制和小全民所有制必须要有明确的区别。不能大集体去吞并小集体,大全民所有制吞并小全民所有制。大集体把小集体资产当成是自己的,大全民所有制把小全民所有制资产当成是自己的。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个社会整体上是缺乏供给的阶段。所以我们做不到按需分配,更不应该平均分配。因为这样都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热情,影响生产力发展。现阶段还是应该采取按劳分配,以此来调动大家的生产热情,发展生产力。”
“既然要调动生产热情,就不能损害目前的合作经济、小集体经济。要明确区分开大集体和小集体,既要保障大集体的利益,也要充分尊重小集体的利益。包括大全民所有制和小全民所有制也要严格区分开。县里的资产,是属于县全民所有制,不属于大全民所有制。如果我们混淆这一点,那么就会损害那些合作社的集体利益,损害市企业、县企业、乡镇企业的利益。打击他们的生产热情,进一步会影响生产力发展。”
主席连连点头。
因为这个说法,主席非常认同。
道:“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不能混同在一起。石祥生同志提出这种问题,表明我们党内有不少人是把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鞍钢这种全民所有制企业性质混淆。这是不对的。”
“是。国家可以调拨鞍钢的资源,因为鞍钢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但不应该随便调拨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资源,因为他们是隶属于集体的资产。集体资产应该选择交换,不能以行政命令调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要存在各种所有制的企业,他们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那么商品经济就一定会存在。商品经济存在,那么价值规律就会发生作用,货币就不可或缺。”
魏红军把石祥生的问题,都回答了出来。
主席回京之后,和不少中央干部谈了这个问题。大家都是根据目前的经济情况,分析了这些问题。主席有满意,也有不满意。但唯独和魏红军谈话,让主席感触颇深。
因为魏红军不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而是直接从目前新中国所处的阶段来分析这个问题。
纲举目张,一目了然。
不管魏红军的判断是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魏红军现在已经具备了一名中央领导的高度和眼光。所以主席想了想道:“红军同志,你写一份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章。还有,把你心目当中社会主义高级阶段的样子写出来让我看看。”
关于魏红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主席是非常感兴趣的。
因为之前主席也有这方面的想法,但并没有完整的构思。早在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主席就表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建立起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基础,生产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才算获得了比较充分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社会才算从根本上建成了。
但这只是主席大致的一些想法,还没有完全形成理论。可是魏红军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却让主席开始有一些明确的想法。特别是魏红军提出欧美帝国主义的发达。主席就想到了社会主义的两个阶段。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所以主席对于魏红军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想法更加感兴趣,要求魏红军把这个判断,从各个方面写出来。
“是。”
其他不说,邓希贤同志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还是非常出色的。
他准确的定义了当时的中国情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让党内很多想要一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彻底废除。这绝对是邓希贤同志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上的一个大贡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上的一次贡献。
魏红军希望主席,还有党内能够接受这样的判断。这对于清除目前党内各种思想,有非常好的作用。
第969章 社会主义阶段论
主席在1939年写了一篇文章,就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里面有一句叫“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一句话,但却是揭示了中国同志们要如何进行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
这篇著作,一个是为了回击当时日益反共的国民党反动派,一个是主席为了后面的“整风”做准备的文章之一。就是让党内同志们,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现实情况联系起来。告诉他们中国的问题,只能是中国同志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来完成中国革命。
文章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全部分析都是立足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基础上的。虽然这篇文章是为了分析当时中国的情况,为中国革命指出方向。
但这篇文章就算是到了现在也一点都不过时。因为现在也有同样的问题。
随着和苏联合作越来越多,苏联在中国经济建设当中的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大。党内很多干部又开始重新把苏联当成是建建设社会主义的指明灯。越是这个时候,主席的这篇文章就变得越宝贵。
认识国情,最重要的是搞清楚现实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现实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这个理论可以直接用在现阶段新中国的分析上。
主席也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因此不久之前就说过,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目前处于已经进入、但尚未完成的阶段。后面更是总结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只是“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阶段。
其实在这方面,主席已经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雏形。
只不过还没有明确。
这里面一个是因为主席身在局中,需要更长的时间来认识和判断。一直到总结大跃进的时候,主席才提出了社会主义应该有两个阶段,那就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只是六十年代之后,主席和中央一些领导之间在建设社会主义、党的建设、干部建设方面的矛盾越来越大。所以主席开始研究其他方向,终止了对于这方面更深的探索,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另外一个是新中国深受苏联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主席也是深受苏联影响。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苏联是社会主义领头羊,在社会主义建设上一马当先。
斯大林同志对于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社会主义建设上带来的影响力太大,社会主义国家谁也无法摆脱斯大林同志的影响。斯大林同志在1936年苏联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不久,就提出了苏联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设想。只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未能让斯大林同志在这方面做出实践。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重建,斯大林同志重拾1936年的理论。1952年斯大林同志宣布党的主要任务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这种急迫的想要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想法,不仅对于苏联的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
后来的赫鲁晓夫也继承了斯大林同志这一点。斯大林同志虽然说过要过渡到共产主义国家,但他还是提出了一些先决条件。只有完成这些先决条件,才能够过渡到共产主义。但赫鲁晓夫却不一样。
历史上在苏共二十大的时候,赫鲁晓夫就提出苏联现在已能够进入一个新的、极重要的发展时期―—即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甚至提出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口号。
结果带偏了其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阵营在苏共二十大之后开始出现一系列问题,包括中国这边的大跃进。除了赫鲁晓夫二十大当中,那份轰动全世界的“秘密报告”之外,就是他的这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口号。
结果导致了社会主义阵营国家政治上、经济上都出现了问题。
这就是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的影响力。主席也是1957年访苏回来之后,深受当时苏共的影响,觉得时不我待。因为苏联要进入共产主义,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之下,都开始制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时间计划。
这都是因为各国对于自身的情况判断出现失误。
所以魏红军在报告当中,先是把主席这篇“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当中的话写出来。然后明确的表示现在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是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魏红军从中国目前的工农业数据开始分析,人均数据一拿出来,然后和欧美帝国主义相比,那真是惨不忍睹。
当然不仅仅是简单的工农业数据。
生活上的轻工业产品的人均数据,那更是低的可怜,有些甚至无限接近于零。
魏红军用实际数据告诉所有人,现在的中国就是这个基础。
魏红军还写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些特征。那就是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低、生活水平还处于解决温饱的阶段、农业人口多、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据份额大、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医疗各方面都非常不平等。
这些魏红军也不是空口白牙写出来的。
魏红军现在的位置,国家这些数据都是能够随时调阅的。
所以魏红军把这些数据都写了上去。数据永远是最直观的表现。虽然新中国这几年发展很快,数据增长也很快。但基础在那里,发展再快,总数还是很低,人均就更低。
有了这些数据,魏红军直接表示,目前的中国是贫穷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是客观事实。
而且魏红军还表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经历的。而是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才会经历的一段历史进程。如果是一些发达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国家,他们就可以跳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像是英美这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如果进入社会主义国家,就不用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当然在报告的旁边魏红军还分析了苏联。这不是正文。
只是写在旁边的一些分析。
魏红军认为目前的苏联,虽然摆脱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但并没有完全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魏红军都是拿着苏联公开的工农业数据进行分析的。
然后又拿出赫鲁晓夫最近的公开讲话。
苏联二十大当中,赫鲁晓夫提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在二十大之前赫鲁晓夫几次公开表态当中已经有这方面的意思。特别是刚刚在部长会议上狠狠地修理了莫洛托夫之后,赫鲁晓夫在苏联党政军当中完全确立了一把手的地位。
1955年5月份赫鲁晓夫刚刚访问南斯拉夫,和铁托—起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宣言”。结果莫洛托夫在部长会议上抨击赫鲁晓夫,认为赫鲁晓夫这样是纵容南斯拉夫这样的社会主义叛徒。而且莫洛托夫认为赫鲁晓夫这一次去南斯拉夫,以超低的姿态跟铁托道歉,奉承铁托,结果人家铁托根本不领情。
虽然发表了“贝尔格莱德宣言”,但只是一份宣言,对苏联没有任何好处。“贝尔格莱德宣言”只是苏联和南斯拉夫政府之间的声明,两党之间根本没打成什么共识。而且铁托转过身就表示,南斯拉夫和苏联改善关系,不影响南斯拉夫和欧美国家的关系。
没想到的是,部长会议上其他干部一窝蜂的抨击莫洛托夫,成为了莫洛托夫的批判会。让赫鲁晓夫彻底解决了斯大林去世之后,最后一个对他有些威胁的人。
解决了莫洛托夫之后,赫鲁晓夫越发的不隐藏自己的观点。赫鲁晓夫这段时间的谈话,提出想要在几年之内肉蛋白这些方面赶上美国的想法。魏红军对于这番话进行了一番论证,是从苏联和美国公开数据分析。然后批评赫鲁晓夫的想法是完全违背实际的,是一种“左倾”的冒进言论。
苏联自己根本无法完成这个目标。
但赫鲁晓夫有心让苏联从重工业国家,慢慢的重视民生领域,对于中国是好事情。因为苏联目前的工业政策已经根深蒂固,并不是赫鲁晓夫想要改变就能够改变的。所以赫鲁晓夫想要改变苏联民生,那么在民生物资方面,肯定要更加倚重中国。因为苏联自己的农业水平和轻工业水平,是不可能达到赫鲁晓夫想要的结果。
所以中国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用更多的轻工业产品,换取苏联的机器设备。
分析了苏联,只是一个副文。魏红军在正文当中,继续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做什么。魏红军先表示,既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就表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容违背的基本路线。
然后是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多长时间。
魏红军表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这个初级阶段。
然后是如何走过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或者说达到什么地步才能够说突破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魏红军提出了一些具体想法。
魏红军提出的是,如何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彻底解决我国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问题,我国从农业国进入工业国家,我国从文盲半文盲多数的国家进入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
后面魏红军写了一些数据。
是关于人均粮食产量多少,人均布匹多少,人均自行车多少、人均汽车多少、人均公共交通多少、高等教育比例多少。在这些数据后面,魏红军写出完成这些目标,我国才算是有了一定的工农业基础,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础、公共服务基础。新中国就可以从打基础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也就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进入到真正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真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就是从解决衣食住行转为提高衣食住行水平阶段。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只是初步的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那么后面就是提高生活水平的阶段。
然后是魏红军跟主席说过的关于一亿辆汽车的问题。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