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06章

作者:随遇而安

魏红军详细写了家家户户要有电、有水、有电话、有车,包括那些家电产品走入千家万户。对于这些魏红军也是摆开了数据,提出要完成全国有电,需要消耗多少煤炭,需要架设多少电线,要建立多少发电厂。要是架设电话,那么需要架设多少电话线,要有什么样的技术突破。还有汽车,以及那些家电产品。

电视、缝纫机、暖壶等等。

总量应该有多少,每年销售量会有多少。

而要生产这么多东西,需要什么样的资源,需要投入多少东西。

等完成这些,就可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不过这依旧不是共产主义社会,因为依旧做不到按需分配。但进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之后,可是根据生产力发展的程度,慢慢的改变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孕育共产主义因素,逐渐的过渡到共产主义。

其实几十年以后怎么样,魏红军并不在意。因为政策到时候可以调整。

魏红军在意的是现在。

怎么去定义现在的中国。只要党内能够接受现阶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那么很多共产主义理论问题,就不会混乱。

现在党内的“共产风”导致几个严重问题。

一个是天天想着把小集体、小全民所有制变成大集体和大全民所有制。特别是县乡基层政府,老想着怎么把小集体的资产变成县乡的资产。这种思想严重打击小集体和小全民所有制的发展,而且让小集体和小全民所有制的企业没有安全感,严重打击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另外一个就是平均分配的思潮非常严重。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平均分配是很多党员干部心目当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分配方式。“一平二调”,这是大跃进时期最严重的“共产风”。

可是只要党内接受新中国将会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那么这些问题就很好解决。现阶段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就是因为他们无法判断多少年才能够进入共产主义?就连中央领导都各有各的想法,没有统一的判断。加上苏联那边天天高呼要进入共产主义,也让中国这边也产生了这种想法。

所以有些人就想要更早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会导致“共产风”的出现。

如果中央判断,几十年内都无法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那么大家才能够老老实实的参与社会主义建设,不再想着怎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这个判断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直接关系到后面中央的政策。

主席仔细看了魏红军的这份报告。

从拿到魏红军的报告,主席几天之内看了好几遍。主席并没有立即把这份报告直接在政治局公开,是因为主席自己也有好多问题需要理清楚。

过了六七天之后,主席再次和魏红军见面。

“你写的报告很大胆,很直接,有的甚至残酷的让人难以接受。你看看你写的这些轻工业产品的人均数据,很多几乎是零,甚至很多东西我国老百姓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欧美国家,这些轻工业产品已经开始进入老百姓家中。不过虽然残酷,但现实就是现实,现实情况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就是客观事实,你回避不了。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承认现实情况。只有我们尊重客观事实,承认现实,我们才能够不犯错误。”

主席虽然说的很沉重,但表情倒是很放松。没有那种沉重感,也没有那种严肃。

以前主席接到汇报,都是今年完成了什么什么样的任务,产量增长了多少多少。但从来没有和魏红军这一次一样,把一切都用数据,这么赤裸裸的表现出来。

真的很直接,但也很残酷。

不过主席是钢铁意志,这辈子经历过的事情很多,所以残酷的现实他很快就接受。他这几天主要考虑的是,魏红军对于社会主义阶段论的判断。主席是支持对于社会主义进行阶段论,就像是主席在“论持久战”当中对于抗日战争的阶段论。主席要判断的是,魏红军对于社会主义阶段论的判断正确与否。

以及主席更多考虑的是,一旦接受这个判断,那么在这个阶段的政策问题。

再有一年半时间就是九大。

党的每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都非常重要。因为直接决定接下来五年党的政策。

七大中央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论联合政府”,确定了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指导了后面的解放战争。七届二中会议提出当时的中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判断,因此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指导了新中国刚刚建立时候几年的工作。新中国能够迅速恢复经济,“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功不可没的。

八大的重点就是,中国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彻底进入社会主义。这几年全国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工商业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的还是很顺利。

现在的中国有全民所有制企业,有大集体、小集体,国营经济和城市、农村的合作集体经济。当然也包括数量不少的解放之前就留下来的外资企业,还有这两年开始出现的中外联合经济,这些各种所有制的经济组成了目前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

可是现在大全民所有制和小全民所有制之间,大集体和小集体之间,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之间,都开始出现矛盾。这种矛盾就是因为大家对于现在的中国情况判断各不相同有关系。

所以现在党内必须要统一思想,解决这些矛盾。

九大就是统一党内思想最好的时刻。

所以主席一直在思考关于九大报告的事情。经过这些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主席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也有了很多新认识。历史上1956年的八大上主席提出了“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是主席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之后,总结出来的非常出色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

本来主席对于九大报告有了大致的脉络,现在又有了魏红军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让主席对于九大报告有了更多更深的,更完整的一套想法。

“关于你的社会主义阶段论,我大体上是同意的。”主席这话一出来,魏红军心中大喜。

不是一般的喜悦。

因为得到主席的支持,接下来很多工作就会非常好做。因为只要党内真的确定现阶段的中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党内很多政策上的争论都可以戛然而止。

只要中国自己稳住,那么外面的风浪再大,中国都能够挺过去。

“但有一点,阶段论不能太琐碎、太明确。”

第970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魏红军调查,写报告一贯喜欢数据说话。因为数据最直接明了。

魏红军培养的干部很多都有这样的习惯,任何调查最后都用数字汇总。

所以对于主席说的这句话,没有完整的理解。魏红军不是那种喜欢故弄玄虚的,也不想回去慢慢的考虑,所以很直接的问道:“主席您的意思是?”

“阶段论如果太明确,那么大家就会天天盯着阶段论的各个阶段,天天盯着阶段论的那些数据。你要说粮食亩产二百斤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阶段,亩产二百斤以上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很多人就会迫不及待的宣布亩产突破了二百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听着主席的话,魏红军心中忍不住懊悔。

自己上辈子也算是看过那么多书,那么多资料。这辈子也做了近二十年的领导工作,没想到自己竟然陷入了迷障当中。只想要用数据说话,却在这么简单的问题上,差一点翻跟头。

是啊。

要是各个阶段分的太清楚,那么依旧会造成各级政府“冒进”的现象。虽然不是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但能够进入社会主义各个阶段也是成功的。到时候大家都想要进入社会主义下一阶段。

中央的“冒进”可以压下来。

但基层的“冒进”不是那么容易压制的。

所以魏红军立马道:“主席,这是我考虑不周。”

“这只是小瑕疵。你平时工作忙,还要考虑这些政策性、理论性问题,有些疏忽是正常的。阶段论不能太明确,但又需要明确。你要让人明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做到什么地步才能够达到,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时间要拉长,这样才能够让大家有一个方向。”

“是。”

魏红军明白主席的意思。

社会主义阶段论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让大家使劲往这个方向发展。但又不能有太多细分的阶段,因为这是助长“冒进”。

主席把魏红军的报告还给魏红军。里面有主席各种批语。

道:“这份报告你先拿回去看看,三天之后还回来,要存档案。你重写一份关于社会主义阶段论的文章,我给你一个月时间。至于这份报告当中涉及到苏联那部分不要写在上面,单独写一份关于苏联政治、经济的报告。”

关于社会主义阶段论的文章,主席是大致同意的。但涉及到判断目前中国现状,就不是主席一个人可以决定的。主席需要先拿到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讨论。如果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大家能够接受,下一步就是在政治局讨论。

政治局通过,那么会在九大上公开。

所以这份报告,不能有涉及到苏联的部门。这种关于苏联的报告,都只能在党中央这边内部消化。但魏红军关于苏联的分析报告,以及苏联的变化对于中国的影响,还是很重要的。

因此主席要求魏红军单独写一份这方面的报告。

“是。”

主席继续道:“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就会影响我们抽出时间考虑政策问题、理论问题,还有国际问题。社会主义要发展,理论问题是重中之重。我年级大了,精力不如年轻时候。现在每天的工作太多,让我都没有时间考虑这些问题。我在考虑,中央工作是不是分为一线、二线。一线领导处理中央日常工作,我从那些繁琐的日常工作当中抽身,多考虑和研究理论政策问题。”

魏红军心中一紧。

立马道:“主席,中国这样贫穷的大国,又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所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从来没有国家走过的,一条荆棘满途的路。所以党内对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有很多的争议。现在正是需要主席凝聚党内人心,统一党内思想,大家万众一心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关键时刻。如果这个时候主席提出一线、二线,会影响党内团结和统一党内思想。特别是很多基层党员干部,会糊涂主席为什么突然退出一线领导,这会影响党内稳定。如果主席真的有这方面的考虑,最起码也应该是制定二五计划,九大和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后,可以慢慢的推进此事。但我个人来说,反对主席这个想法。”

“主席,我党历来是执行民主集中制的。但就算是民主集中制,但党还是需要有核心领导。如果分为一线、二线,到时候党的决策机关就会分为两部分。不仅会让很多党内干部糊涂,也会影响决策效率。所以我作为一名党员,作为一名政治局委员,我本人反对人为的把中央分为一线、二线。主席如果觉得日常事务太多,可以把一部分事情分出去,没有必要一定分一线和二线。”

主席看到魏红军如此反对的态度笑了笑。

道:“我这只是一个想法,具体我也没有想好。不说这些。”

主席摆摆手。

其实这不是主席突然的想法。

关于一线、二线主席已经想过好一段时间,甚至准备跟一些中央领导吹吹风,让大家慢慢的接受自己这个想法。可是现在主席又是犹豫了。就像是魏红军说的那样,现在是非常重要时刻。

特别是魏红军提出社会主义阶段论之后,这两年就变得尤为重要。特别是九大,现在变得是越来越重要。主席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本来有一些大致的、模糊的想法,但现在越来越清晰。

可是主席知道,光是自己的想法清晰没有用。他必须要让党内接受,必须要统一党内思想。

所以这两年提出一线二线的确变得不再合适。主席转了话题道:“你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什么?”

“法治建设。”

“法治建设?具体讲讲。”

主席现在是广泛听取党内的意见。不仅仅是魏红军一个人。

虽然主席心目中现在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九大纲领,但主席也不敢说自己的想法就是最正确、最全面、最完善的。只有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主席才能够继续完善自己的想法。对于二五计划,以及接下来的政策问题,中央这些干部都有自己的想法。

主席都细心听取。

但唯一一个提出“法治建设”的就是魏红军。

魏红军道:“主席,我们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我托外交部那边,让我国在国外的大使帮忙把各国法律条文翻译过来。最近一直在研究世界各国的法律问题。从目前世界各国制定的法律来看,欧美这些国家的法律,都是偏向于资本的。因为他们的法律,本身就是资本在制定。”

“而很多新独立的国家,大部分都有浓厚的殖民色彩。当年的殖民国家的法律是怎么样的,他们基本上都会继承这种法律框架。”

“现在还有很多国家正在寻求国家民族独立。等他们独立,情况都会差不多,他们的法律殖民色彩一定会很浓厚。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殖民国家以前都是非常落后的国家,没有太多传下来的文化。因此成为殖民地之后,很容易被那些殖民者的文化同化。”

“而我们中国不一样。我们国家拥有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包括有自己的一整套法律传承。这对于我们即是应该自豪的事情,但也有很多负担。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制定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律法。法律的制定,资本干涉就会偏向资本家,而我们的法律就要为人民群众考虑,制定保护人民群众利益的法律。”

主席没打断魏红军的话。

因为前面的这些话,只能说是比较空洞的。

主席熟悉魏红军的风格。他不会只是说这些空洞的,下面必然还有话。魏红军继续道:“主席,现阶段我国的很多党员干部,有革命理想、有热情、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奋不顾身。但他们很多人文化水平低,整体上能力、素质上是比较缺乏的。”

“所以他们虽然有热情、有理想,但容易冲动。有句老话‘一朝天子一朝臣’,到了地方一个干部一个工作方法。最容易造成的就是,一个干部一个政策。结果很多地方政策‘忽左忽右’,根本无法制定一个长期稳定的政策。而我们很多合作经济,就像是农村合作社、小手工业合作社,他们最怕的就是政策的不稳定。”

主席点点头。

对于这一点主席是同意的。

土共,土八路,虽然是敌人讽刺中共的,但认真说起来大致上并没有说错。中共毕竟是从农村打出来的,参加革命的人按照比例来说农民出身的干部最多。二十一世纪的电视剧拍的都是资本家、地主家少爷小姐参加革命。但他们的比例少之又少,根本无法和广大的农民相比。

很多干部都跟魏红军一样,参军的时候都是文盲。一个个都是在军队扫盲,才开始识字。大家毕竟一直在打仗,大部分干部都没有时间系统的学习知识。

等到解放战争,全国解放的速度太快。

各地干部都严重不足。

所以新中国只能是大规模从军队抽调干部。包括那些老解放区的地方干部,很多虽然做了多年地方工作,但知识水平都不是很高。

这就造成新中国早期的这些干部,都是有理想、有热情,有奉献精神。他们能吃苦,愿意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一切。但偏偏问题就出在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上。他们很多人在政策把握上最容易出现问题。

中央的指示精神,他们可以任意的理解。

“所以我们需要限制这种情况,特别是一些重要问题上。关于小全民所有制、小集体、农村合作经济、小手工业合作经济,他们很多因为不确定政府政策。害怕某一天政府把他们的资产都要充公,所以做事情胆战心惊,不敢放手发展。虽然我们制定了‘经济法’、‘企业法’,明确各种所有制。但这只是理论上的。”

“现在全国上上下下,对于制定下来的这些法律并不重视。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是这样的态度。中央制定的法律,到了地方啥也不是。地方的工作都是以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为主。地方政府的一纸文件,比中央制定的法律更有效。”

“就像是农村合作社建立的工厂,中央制定的法律上,明确规定它是隶属于农村合作社的资产,是小集体资产。但法律规定没有任何用处。到了地方根本没有地方政府发布的政府命令有效。所以不同的干部,对于这些所有制企业有不同的政策,甚至政府命令可以改变所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