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08章

作者:随遇而安

第五办公室主任曾善缓缓开口。

道:“现在国家各方面都缺乏物资,所以我们应该要大力提高产量。目前最快速的办法就是大量进口机器设备。但这样只能是短时间之内迅速提高产量。我国工业想要继续发展,那么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技术,自己的机器制造能力,自己发展工业的能力。这两个方面都很重要,必须要两条腿一起走。”

“对。”

魏红军对于曾善的话最欣赏。

中国的二五计划必须要两条腿走路。一个是以迅速提高产量为主,另外一个是要提高自身的技术力量。

“曾善同志说出了重点。产量的提高很重要,二五计划在产量上,我们必须要有比较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不能忽视提高我国自身的技术能力,建设能力。”

“所以我的建议是,缩减一部分产量提高计划。把这部分资金、人力投入到自主建设项目当中。这种自主建设项目,我们不依靠苏联专家,完全有我们自己的干部和技术团队负责选址、建设,同时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尽量使用我国自己能够生产的机器设备。也就是说,这些项目要以独立自主建设为主。”

“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引进技术,消化技术,最后吸收技术为自己的。这几年我们引进大量的苏联技术,但光是引进这些技术,建立—些工厂,只是工业化最基础的。而独立建设一些大项目,就是我们消化和吸收技术的过程,是我国工业化必须要走的路。”

这才是今天开会的目的。

魏红军希望在二五计划当中,增加一些自主建设的项目。哪一个行业都一样。

制定一些自主建设的项目。

就像是煤炭工业部,在二五计划可以增设一些自主建设大型煤矿的项目。煤矿需要的机器设备尽量使用国内制造,同时全部由国内的技术人员设计。

这样一个大型煤矿建立起来,干部和技术人员都能够增加建设经验。有了第一次,有了经验,还统筹全国的机器设备,以后就能够建设第二个、第三个自主煤矿。

“如何做到提高产量,不影响经济发展。同时还能够自主建设一些工业项目,就是今天开会的重点。如何把握其中的平衡,制定一份适合的二五计划,我希望大家都能够畅所欲言。”

第972章

其实对于这份二五计划草纲,魏红军完全可以睁一眼闭一眼。

因为这份计划其实很不错。

魏红军和邓志辉都是比较谨慎的人,所以第四办公室、第五办公室这边制定二五计划也不好太过激进。因此制定的二五计划,大致上都是可以完成的计划。而且就算稍微有一点“冒进”的倾向,其实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有些数据看起来稍微“冒进”,但不是说二五计划就无法完成。

其实一五计划制定的相当保守。

因为中央不敢大意,毕竟没进行过如此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结果很多行业都是提前一两年就完成了一五计划的目标。这也是党内“冒进”思想抬头的一个因素,一五计划完成的实在是太好。

所以这份二五计划制定的没什么大问题。

只要能源工业在二五计划产量大大提高,完成制定的计划。那么这就是分管这些部委的副总理魏红军的政绩,魏红军完全可以向中央交代。但魏红军不能只考虑这些东西。如果只是考虑这些个人得失,那么魏红军就会成为没什么政治理想的政客。这不是魏红军想要的。

魏红军要考虑长远,除了二五计划,还有三五计划、四五计划。

三五计划、四五计划会和一五计划是完全两个级别。随着中国工业化的深入,中国工业规模会持续的扩大,甚至会迅速大膨胀。这个时候中国不可能全都依靠进口机器设备,依靠苏联专家的帮助,必须要自己发展起来。

而且除了这些之外,魏红军要考虑国际局势的变化,考虑中苏关系的变化。一旦未来中苏关系破裂,到时候中国工业要怎么走?

历史上中苏闹翻之后,苏联专家撤走,结果中国工业项目—大半都停滞。因为这些工业项目本来就是苏联援建项目,没有了苏联的支持,没有了苏联专家的指导,中国这边完全是推行不下去。

魏红军必须要避免这些问题。

只有在二五计划的时候,培养一批有自主建设经验的团队,这个包括技术人员,也包括工业干部。只有培养一批工业干部和技术人员,才能够自主发展中国的工业,才能够应对任何的变化。不出现问题最好,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至于慌乱。

所以魏红军宁愿受到一些埋怨,也要进行调整。

好在魏红军提出调整的想法之后,得到了邓志辉、曾善、林大峰、许达本、于秋里这些干部的支持。很快谭振林、李学峰、贾托福他们也同意魏红军的想法。

总算是在会议当中通过魏红军的提议。调整计划,说容易也容易。

因为计划委员会那边制定的二五计划草纲,其实已经把二五计划期间的资源分配大致上确定好了。也就是财政投入的资金当中,有多少比例会进入重工业当中,有多少比例会进入轻工业当中,又有多少比例会进入农业当中。

所以能源工业这边要调要整,那么都是在规定好的资源分配范围之内进行调整。

属于是有一定范围之内的调整。这就比盲目的调整容易很多。但说困难也困难。

因为其他行业的发展计划,不少都是根据能源工业方面提供的数据,制定自己的计划。你能源工业可以提供多少能源,他们就按照这个能源的数量,制定自己范围的工作计划。

现在一旦能源工业这边调整计划,那就是能源工业提供的能源数量出现变化,那么其他部委也需要跟着调整计划。

二五计划会迎来一个很大的变化。

所以魏红军和大家商量的是,看看怎么尽量的保持一定产量增加的基础上,制定几个自主建设的工业计划。这里面的比例必须要调整好了。

产量是一定要继续增加的。

因为国家工业化在推进,能源工业绝对不能落后。如果二五计划能源工业的产量增加不尽如人意,那么会拖慢整个工业化节奏。

所以如何掌握其中一个度,就是大家要考虑的事情。魏红军是不会亲自参与计划的调整。要是魏红军这个国务院副总理,连这种事情都亲自处理,那要下面这些各部委有什么用。说实话这些部委聚集各方人才,其中有大量的专业人才,比魏红军更熟悉具体业务。魏红军能做的是把握大方向,具体的工作还真是比不上他们。

因此魏红军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大家达成了一致之后,就

让第四办公室和第五办公室,以及下面的各个部委去改正计划。等他们改好之后,再召开会议确定计划方案。

会议结束之后,魏红军和邓志辉、谭振林继续留下来。很快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李少成、赖若宇、召德尊,以及秘书长张临池,还有罗伟林去河南之后,调入农村工作部担任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杜德来到了会议室。

杜德是邓志辉在中南局负责土改时候的左膀右臂。能力很出色。

在新解放区早期农村土改问题上,杜德提出的“普遍发动群众、剿匪反霸、建好农会组织,再转入分配土地”的土改分阶段进行的提议,得到了主席的肯定。所以新解放区土改之前,都是走了这个路子。其实就是解放军派干部先稳住农村,进行剿匪,然后再进行土改。

杜德在中南局的时候,就担任过中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中南局取消之后,调到中央担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罗伟林离开之后,邓志辉推荐杜德担任农村工作部政策研究室主任。

“我看谭振林同志可以担任团长。”

魏红军说访问日本的事情,邓志辉立马推荐谭振林当团长。

访问日本的团长,级别不能太低。所以主席提出了邓志辉、谭振林、李少成三个人的名字,提议他们三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担任团长。不过这三个人当中,又以谭振林最合适。

邓志辉配合魏红军负责全面工作,现在农村工商业刚刚开始发展,邓志辉分身乏术。李少成作为农业部部长,负责农业发展全面工作。今年是良种大面积推广和组织农民大兴水利的重要一年,李少成也是忙的脚不沾地。相比起来谭振林虽然也参加一些重要会议,但他主要工作都在农垦建设上。

而农垦兵团和其他单位不一样。

农垦兵团建设到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组织模式、发展模式,可以按部就班的发展。所以谭振林目前最适合担任访日代表团团长。

结果谭振林摆摆手。

道:“现在农垦工作繁忙,我抽不开身。”

虽然农垦兵团已经不再是开始发展的时候那样事情繁多。但谭振林依旧是很重视,因为农垦兵团目前正是大发展的时候。但这不是主要原因,谭振林拒绝去日本,主要是因为他不喜欢日本。当年谭振林率领新四军部队和日军打过那么多仗,这没过去几年时间,感情上转不过弯来。

魏红军看邓志辉,只能是耸耸肩。

虽然魏红军和谭振林这几年工作上也是比较愉快。但谭振林资历深、脾气大,一般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魏红军是不会和谭振林杠的。因为这是一个不满意,连主席都能够喷的大佬。

倒是邓志辉和谭振林两个人是多年的战友。

不管是在闽西革命,还是后来在新四军,一起工作很多年时间。

所以道:“老谭,没有比你更合适的。欧美国家的农业,起我们强大的就是,他们的工业可以支持农业发展。而目前来说农垦部发展最适合这方面。所以去日本看看,对农垦部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看看日本的工业和农业是怎么互相配合的。”

“可….......”

谭振林想要说什么,但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魏红军知道谭振林的想法。

大家都一样。

抗战才过去十年时间。他们这些在抗日战场上走过来的,都对于日本是有看法的。

所以魏红军道:“谭振林同志,这一次去访问日本,不仅仅是考察日本农业,还要考察日本经济,日本工业。就像是日本化肥工业、化纤工业、造船工业、汽车工业这些都要仔细考察一下。看看我们有没有可以合作的地方。我听闻目前购买日本—些机器设备,日本银行甚至是愿意贷款的。现在国家财政对于农业的支持有限,我们要自己找一些资金。如果有机会能够从日本进口一些化肥工业和化纤工业方面的机器设备,发展我国的化肥工业和化纤工业,对我们的农业发展也是有好处,是不是?”

“再说主席说过,搞外交和统—战线是一样的。那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变得少少的。对日本的政策也是一样。我们要在日本找朋友,大家一起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现在日本政府反共反华,和我国的关系不好。但日本民间不全是这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拉拢这些民间反对势力,一起反对日本军国主义重现。所以你去了日本,和日本民间友好实力增加联系,一次推动日本政府改变目前的政策。”

谭振林点点头。

大道理大家都懂。

1955年9月2日是抗战胜利十周年纪念日,中央是要庆祝的。但目前中央的口径比较统一,那就是要区分军国主义和日本人民群众。大力批判日本军国主义,但又不涉及日本广大的人民群众,这是目前中央宣传的主调。这种宣传主要是中央为了推动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

中央是支持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民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

普通百姓可以肆意的发泄情绪。但中央不行。

中央必须要考虑东亚局势,考虑和日本的关系。因此不能跟普通老百姓一样发泄。

但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感情上没有那么容易接受。谭振林这种高级干部也是一样。但谭振林明白,既然魏红军和邓志辉都这么说,自己推脱不了。

魏红军笑笑。

谭振林这个人固执。但只要谭振林接下了工作,就不会出什么幺蛾子。谭振林的性格就是这样。他可以当面反对你的意见,甚至可以骂娘。但接受任务之后,不会在工作上给你下绊子。

“好。”

“杜德同志,这一次你陪谭振林同志一起过去。具体哪些干部参加这一次访日代表团,谭振林同志和杜德同志商量之后,拟出一份名单。”

“是。”

这个访日代表团名单,魏红军批准之后,还要送到外交部那边。

想起外交部这个,魏红军就头疼。

一个是总理对于这些访外代表团审核非常严格,一分一厘都要规定好。另外一个是现在外交部那边的气氛不是很好。张文天是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平时处理外交部日常工作,在外交部话语权一直很重。

但自从外交部务虚会议之后,张文天在外交部境况不好。影响了外交部工作效率。

“最近有一个问题反馈过来,需要给出一个答复。”谈完了访日的问题,召德尊开口汇报工作。

“什么事情?”

“我们已经开始推进农村工商业发展。不过有些乡镇农村申请农村信用合作社那边资金的目的,并非是建立工厂。还有一些农村合作社,他们申请贷款是想要发展畜牧业、渔业、林业等方面。他们表示没有发展农村工业的土壤,他们根据具体情况,想要发展其他产业。”

因为一直在观察农村工商业发展的事情。所以得到的反馈也快。

魏红军看了邓志辉道:“邓志辉同志,你怎么看?”“这个口子不能随便开,但又不能不考虑这方面。”

邓志辉道:“这个口子一旦开了,那么后面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就不知道要用在何途。农村信用合作社正是刚刚支持农村发展的时候,千万不能太繁杂。说要支持农村工商业,那就要支持农村工商业。不能把农村工商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混淆起来,到时候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不知道要用在什么地方。”

魏红军点头。

虽然中央一直在强调调动一线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但有些方面却不能放的太开。

就像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资金。

农村工作部和财政部、人民银行那边达成的协议是,农村信用合作社拿出7个亿的资金,支持农村工商业的发展,主要是发展农村农副产品加工业。这个时候一旦在其他方面开口子,那么这笔钱就不知道都会用在什么地方。

所以口子要扎实了。

说用在农村工商业上,主要是农村工业发展上,那么就要用在这里。

邓志辉继续道:“但很多农村合作社的反馈也是正常的。农村工业要发展,但不是说所有的农村合作社都适合发展工业。农村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有些地方山多,就发展果林业。有山有树,那就是财富,会给农村带来很多农副产品。有些地方想要发展畜牧业,发展渔业,我们都应该支持。”

“农村信用合作社那边是不可能给我们增加预算了。”召德尊开口。

能给7个亿的额度,已经是极限。

农村工作部和财政部、人民银行协调这方面工作的时候,召德尊是农村工作部这边的主要代表。所以对于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的态度很清楚。

7个亿,还是农村工作部这边几次谈判协调的结果。除非农村信用合作社大发展,资金额大涨,才会增加这个额度。而现在来说能够给农村注入资金的,也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