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852章

作者:随遇而安

  陈老总无所谓的开口。

  道:“还有关于殖民地问题。特别是关于阿尔及利亚的问题。我们反对法国继续殖民阿尔及利亚,这是我们的态度。但我们这是针对全世界所有被殖民的国家和民族,我们支持所有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再说以现在法国的情况,他们也必须要寻找一条和法国殖民地和解的道路。所以这也不会成为我们两家无法解决的矛盾。”

  中法两国曾经也打过仗。

  但那都是很早的事情。

  中国目前的敌人,轮也轮不到法国。相反目前中法两国却能够找到很多共通点。

  “红军同志,你也说一下你的意见。”

  总理听了外交干部的意见之后,转过头看向了魏红军。外交部干部都很积极发言,但魏红军一直不说话,所以总理叫了魏红军。

  魏红军放下手中的笔,道:“各位同志们说的都很好,我很受启发。戴高乐出山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国的殖民地问题、经济问题、外交问题。这三个是目前困扰法国最重要的问题。他此次来华,目的离不开这三个方面。所以我们应该在这三个方面发力。”

  “在殖民问题上,要旗帜鲜明的反对殖民,但也要承认历史。我们不能说让法国现在、立马就解决殖民问题,而应该是积极帮助法国拿出一份解决殖民地问题的方案。在外交上,我们要大胆一些,要奔着和法国建交去。就算我们两家在外交上有一些分歧,但我们也应该克服这种分歧,完成建交工作。至于经济不用说,现在法国经济问题很多。我们要大胆从法国引进机器设备、各项技术。对于目前很多开工率不足的法国工业部门来说,应该是很愿意在这方面合作。”

  “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三个方面和戴高乐达成一致。第一,我们和法国一旦建交,那么对于我国的外交是一次大胜利,因为我们在帝国主义阵营当中撕开了一个口子。有了法国作为榜样,很有可能会引起欧洲国家和我国建交的风潮。第二,帮助法国解决殖民问题,会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的声望。第三,可以加强我国和法国之间的经济合作,提高我国的工业水平。”

  总理点点头。

  外交部这边的干部叽叽喳喳说了两个多小时。

  结果魏红军短短几句话,就把里面的内容全都概括。所以总理道:“红军同志概括的好。我们现在就从这三个方面制定最详细的谈判策略。”

  戴高乐要是看到中国这一次的会议,他自己都要吓一跳。

  估计都不想来中国了。

  因为这一次会议,大家仔细分析了法国目前的情况,仔细分析了戴高乐这几年发表过的讲话,然后预测戴高乐来中国具体会谈什么。把戴高乐有可能谈的内容都给详细的罗列出来。

  然后中国这边要怎么应对,怎么争取自己的利益。

  实在是太详细。

  而且这才是初稿,后面和戴高乐有更多接触之后,这个东西还会进行删删减减。

  会议结束之后,总理和魏红军整理了这一次会议的内容,然后交给了主席。结束了和外交工作委员会联席会议之后,魏红军继续自己在书记处的工作。

  魏红军和书记处下面每一个书记、候补书记,以及他们身后的部门一一交谈。

  可以更直接、深入的了解具体情况。

  不过魏红军这边还没有真正开始工作,中央办公厅政治秘书室的告状信来到了魏红军这里。不是一个两个人,而是政治秘书室八个科长,联名告状政治秘书室的副主任,其实就是主持政治秘书室日常工作的何哉。

  看到告状信,魏红军心情很不好。

  没想到主持书记处之后,开始真正碰到棘手的问题。这可是中央办公厅的政治秘书室,这八个科长都是中央领导的秘书。大部分都是主席秘书团的人。

  这些人联合起来状告一个人,这可不是小事情。

  稍微处理不好,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但既然问题出了,魏红军作为书记处第一书记,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魏红军立马把中央办公厅,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政治秘书室的干部都叫了过来。

1008 中央办公厅的矛盾

魏红军把中央办公厅、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政治秘书室的主要干部都叫了过来。

  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中央直属机关委员会书记杨上昆,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政治秘书室主任田家营,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直党委副书记兼档案局局长曾海军,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兼中南海管理局局长赖足列,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兼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公子荣,中央办公厅副主任李杰波,中直党委书记处书记刘景县,政治秘书室副主任何哉,政治秘书室副主任彭达长,政治秘书室支部书记汪文,政治秘书室副主任赵寒。

  然后是政治秘书室的科长。

  齐本鱼、朱古、马志勋、王向前、李工绰、吕程、林可等人。

  魏红军扫了一圈这些干部。

  一个个不是革命资历深,就是和中央领导有关系,有通天的关系渠道。

  魏红军看向了杨上昆,他是办公厅主任,又是书记处候补书记,是这些人当中资历、级别最高的。不过杨上昆不动声色,坐在那里没有任何的表态。魏红军又看向了田家营,这可是主席最器重的秘书之一,也是中央办公厅最有权力的干部之一,但他同样不说话。

  两个人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好像这一次的事情和他们没有关系一样。

  一个一个都是大爷。

  因为这一次的事情,魏红军还专门了解了一下目前中央办公厅的情况。

  只能说乱的很。

  新中国成立都快十年,但中央办公厅内部管理还是一塌糊涂。

  当然中央办公厅内部的混乱,也和历史有关系。这个还要往前数,一直到延安时期。

  红军长征结束之后,在延安时期书记处地位很高,就是代表党中央。因此现在的中央政治秘书室就是当年的书记处办公室。任培国同志处理书记处日常工作,因此书记处办公室就是在任培国同志的领导之下。而机要室前身是中共中央机要科,隶属于书记处办公室,是叶梓龙负责。任培国同志和叶梓龙同志都归主席直接领导。

  当时五大书记的机要秘书,都是机要科的干部。包括现在魏红军的机要秘书赵寒,即是政治秘书室科长,也是机要室科长。因为他们和普通的秘书不一样,手里面掌握的资料都是党的机密。

  而中央办公厅在延安时期是李福春同志负责。李福春党内资历深,而且性格温和,非常能团结人。他当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时候,和周围干部、部门关系非常好。当时中央办公厅的任务就是管中央机关后勤行政方面事物的,包括为书记处办公室和机要科提供后勤保障。

  抗战结束之后,李福春去了东北,杨上昆开始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新中国成立的时候,书记处办公室改为政治秘书室,机要科改为机要室,依旧是任培国同志领导。而中央办公厅当时却是修养同志领导的。

  正因为如此杨上昆在中央办公厅又设立了中央秘书处和中央机要处。但中央办公厅下面的中央秘书处只能在外面办公,不能像政治秘书室一样进入中南海办公。包括中央机要处也是一个纯技术性机构,专门负责收发电报,它收到的电报要交给叶梓龙负责的机要室送主席,主席批完了,再由机要室交回机要局发报出去。

  后来任培国同志身体越来越不好无法工作,所以中央决定政治秘书室和机要室,也交给中央办公厅主任杨上昆负责管理。可是当时任培国同志还在,所以中央只是让杨上昆管政治秘书室和机要室,没说这两个机构和中央办公厅之间有什么隶属关系。所以杨上昆虽然全都管,但三个机构是平行的单位。

  也就是说从开始就埋下了隐患。

  主席每天考虑的都是大事情,他是从来不会管这种琐碎的事情。

  本来这个事情是需要当时管理党务工作的修养同志,或者是书记处第一书记高刚同志,他们两个人解决。明确中央办公厅和政治秘书室、机要室之间的关系。

  毕竟都是为中央领导服务的机构,梳理好了内部关系,才能够彼此配合。

  但他们谁都没动。

  因为政治秘书室和机要室太敏感。政治秘书室的科长,大部分都是主席的秘书。就像林可,他就是主席的国际问题秘书兼英文老师,齐本鱼就是主席文件、会务等方面的秘书,也就是“笔杆子”。虽然他们和陈伯达、田家营他们不能相比,但也是在主席那边有一号的干部。

  政治秘书处是如此,机要室就更不用说。

  那都是政治局常委的机要秘书,老红军、老党员、老干部。一个个资历深,级别高,又是常年跟着五大书记的秘书。

  不好处理。

  所以修养同志也好,高刚同志也好,都对于这个事情睁一眼闭一眼。反正只要这些机构能够正常运转就可以。在这方面来说主席是真的需要总理。

  如果是总理负责这些事情,早就梳理好了内部的问题。

  修养同志和高刚同志都不管这个事情,就把这个难题推给了办公厅主任杨上昆。杨上昆目前全权负责这些部门的工作,可是政治秘书室和机要室,完全不把杨上昆放在眼里。

  杨上昆在这两个机构说话,根本没有人听。

  杨上昆可是红军时期三军团政委,是参加过遵义会议的干部,资历、级别都非常高。而政治秘书室这些秘书,别看他们有通天的渠道,和中央领导有关系。但他们很多其实都是年轻知识分子,年龄都在二三十岁之间,不少人入党还不到十年。都是中央迁移到北京之后,需要大量的笔杆子。正好他们有文化所以加入了政治秘书室。后来因为有才华所以得到了中央领导,特别是主席的欣赏,才能够有了现在的地位。

  机要室,杨上昆的确是碰不得。

  都是资历深的老革命,都是曾经五大书记的机要秘书。杨上昆也不想触怒他们,更不想让中央领导认为自己在触碰敏感机密。所以杨上昆决定从政治秘书室开始收拢权力。

  杨上昆的做法就是把政治秘书室和目前中央办公厅下面的秘书处合并起来。

  杨上昆毕竟级别高。

  动不了机要室的几个大佬,政治秘书室的这些人在杨上昆眼中就是个小虾米。田家营是政治秘书室主任,但他主要工作是给主席当秘书,因此政治秘书室日常工作原来是政治秘书室副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彭达长负责。

  不过杨上昆调何哉进入政治秘书室。

  何哉也属于是三八式干部,但到现在三八式干部那也是拥有快二十年党龄的老党员。他调入中央之前是西北局办公室主任,来到政治秘书室担任副主任,代替彭达长处理日常工作。同时调汪文来到政治秘书室担任支部书记。

  何哉不是光杆司令。

  他来到政治秘书室之后,开始抽调大批干部进入政治秘书室。那些人别看只是过来当普通的干部,但他们大多是抗战时期参加革命的老革命。

  一个个级别很高。

  甚至有不少人的级别在行政十级上下。

  政治研究室这边的科长,别看一个个能够通天,直接和中央领导联系上,好像很牛气一样。其实他们参加革命时间很晚,行政级别都很低。就说说颇受主席器重的齐本鱼。

  他今年才二十六岁,之前只是政治秘书室的一个普通工作人员。

  主席工作忙,但每天还要抽时间看报纸。齐本鱼很聪明,立马就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揣摩主席每天想要看报纸上哪些问题上的报道。所以他每天都会剪报纸,或者抄报纸,每次都是主席想要了解的方面。一下就让主席记住了这名年轻人。人

  结果主席越发器重,才会成为了政治秘书室的科长。

  但就算是成为了科长,他的革命资历有限。快要解放了才加入了革命,所以行政级别是非常低的。按照现在来说他就是科级干部,连县处级都不到。

  其他一些政治秘书室的科长很多都是这种情况,级别大部分都不到县处级。

  可是何哉抽调的干部完全不一样,里面甚至有老红军出身的干部。一个个资历深、级别高的离谱,最低的都是县处级的干部,一般都是厅局级干部。所以在日常工作当中,他们根本不把这些小年轻放在眼里,有什么事情都是直接汇报给何哉。

  而且随着何哉这样调整,政治秘书室原来很多干部也开始人心浮动。政治秘书室除了这一批小年轻读书人之外,也是有不少老革命的。他们很早就在政治秘书室,但他们文化水平差,逐渐的跟不上中央领导的要求。所以新中国成立之后,只能是做一些简单的工作。风头都被这些小年轻读书人抢走了。

  现在何哉来了,他们都非常高兴。因为何哉和他们一样,都是老革命出身。

  何哉又是杨上昆亲手调到政治秘书室的。

  加上何哉工作作风很是严厉,根本不给这些小年轻面子,频频的批评他们的工作。结果这个矛盾一直积累,一直积累,现在“砰”的一下炸了。

  他们这些年轻干部,二十岁上下就被招入到政治秘书室。然后一直在中央领导身边工作,一个个傲气得很。被何哉这么批评,他们就认为这是何哉“另起炉灶”,是要夺权。

  他们不能坐着等死。

  所以告状信直接来到了魏红军这里。

  “同志们,主席说过解决党内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最重要的办法就是批评与自我批评。有些同志们对于何哉同志的工作有异议,那么我们今天就开诚布公,有什么意见都大胆的提出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问题,谁的错误。”

  “我们先从第一条开始说起。何哉同志,政治秘书室这边很多干部认为,你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之前有的失业工人或遭打击迫害的群众,衣食无着几欲自杀,他们来访,求见领导。我们反映上去,但你和中办领导从来不见这些上访群众。杨家岭一位姓杨的老农,怀念延安生活,几次来访希望见见领导,主席都见了一次,但你和其他中办领导却都没有见他们。”

  政治秘书室这些干部反应何哉的问题,当然不会是跟地方的一些“大字报”一样。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这些人都是笔杆子,玩的就是理论,所以写的都是直指核心。

  第一个就是直接扣上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帽子。

  这种帽子可大可小。

  往大了说,是官僚主义,违背中央的群众路线。往小了说那也是工作态度有问题。

  何哉年纪也不大,只有38岁。现在这样被人批评,他直接道:“魏书记,每天来我们这里的群众那么多,每天写信给我们这里的群众那么多,难道说我要一个一个都去接待吗?如果我一个一个都去接待,都去亲自处理,那我这个政治秘书室副主任一天到头啥工作也不用做,只做这一件事情。”

  “我倒是想问问指责我的那些同志们,你们难道是每一次碰到这种事情都是亲自去处理的吗?所以魏书记,这一条我不服。每天给魏书记的书信也那么多,魏书记难道每一封信都要自己拆开,自己阅读吗?”

  魏红军听着何哉的话,忍不住抬头看了他一眼。

  这是个火爆脾气的干部。

  这种性格不应该在中央机关。魏红军现在可是直接管理书记处的政治局常委,正儿八经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魏红军面前,何哉还敢这么说,这哪里有机关干部的机灵。

  不过魏红军倒是没有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