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解决了苏联这边的事情,中国代表团已经准备回国。
不过晚上魏红军依旧和主席交流这些日子的想法。魏红军道:“主席,干部特权问题的解决,一个是要定好规矩,一个是要加强党内民主建设。要互相监督,才能够限制党内特权的蔓延。但有一个事情,却是会极大地影响党内民主的实行。那就是一个干部在一个地方呆的时间太长,那么自然而然的形成一个山头。这也不是干部的原因,而是自然而然会形成。”
“只要山头形成,就容易造成抱团现象。他们会只关注山头的利益,而不是关注党和人民的利益。这种情况会极大地破坏党内民主,极大地破坏党内互相监督。到时候就算有很多错事,防范特权的出现,也会被山头力量冲击。”
“战争年代我们没有办法。因为通讯、交通等原因,各个部队单独开辟根据地,常年在一起革命,就会出现山头。但和平年代我们可以防范出现这种情况。”
魏红军不忌讳说山头的问题。
因为这是主席常年说的事情。山头的形成,是历史原因。而且你不能说山头就是坏的。山头主义才是要打击的。
主席点点头。
道:“山头形成之后,就会容易诞生‘山头主义’。你的意思是,我们有些干部在一个地方时间太久。”
“是。”
魏红军很直接的道:“从新中国成立之后,到现在快要有十年时间。但在这十年之内,不少干部一直待在一个地方的情况非常多。像原福州军区政治委员刘树德同志,部队解放福建之后他就开始担任福建省委书记,到现在一直在福建。还有原成都军区政治委员李京全同志,从打下了四川开始担任四川省委书记,到现在也一直在四川。还有原济南军区政治委员谭齐龙同志,从解放前就在山东待着。还有像吴芝浦同志,如果不是调离了河南,那么他在河南革命三十年时间。这种情况在目前全国各省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至于军队的情况就更是如此。大军区那些司令员、政治委员,很多都是在自己原来的部队。如果深究的话,军区很多部队是他们从抗战时期开始就一直领导的。很多都是领导了二十年的部队,上上下下不是老战友就是老部下。”
其实新中国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
就像是后来丁胜来到了南京军区担任司令员之后,根本无法指挥南京军区的部队。为了这个事情丁胜还发了脾气,认为南京军区简直是水泼不进。因为徐实友坐镇南京军区二十年,上上下下都是他提拔的干部。丁胜去了之后,下面的干部根本不把你放在眼里。
不仅仅南京军区是这样的情况。
其他很多大军区都是这样。
也就是当时主席还活着,能够完成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
要是再晚几年,真的会出现非常困难的局面。
徐实友还是山东部队出身,去当南京军区司令员的。可是像武汉军区司令员王秋云,手底下的部队一大半都是他从抗战时期就带着的。不仅仅是手底下的部队,就是目前河南、湖北、湖南不少地方干部,也有不少是王秋云多年的老部下,是军队转业干部。要是王秋云在武汉军区待个二十年,谁能够指挥得动武汉军区的部队。甚至在河南、湖北、湖南这些地方也会有巨大的影响力。
到时候他要不是不动,中央都要忌惮。
魏红军现在是政治局常委,必须要考虑这些事情。这对于中央好,对于这些地方干部,军区干部都是好事情。大家不要到互相猜忌的地步。
十几年后想要去调整这些问题,一定会难上加难。趁着现在的机会,如果能够制定一套规矩,对谁都好。
“说说你的想法?”
“主席,我的想法是,不管是省里,还是市里,包括县里,一把手都应该有任职年限。最好是任职两届,也就是最多只能干十年。十年之后无论如何都要调动,不管是调到其他地方,还是调到上级机构,都应该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正常的干部流动,以及防止出现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太多时间,影响党内民主的现象出现。”
主席一边抽烟,一边思考。
好一会之后道:“军队呢?”
“也应该如此。军区军政干部也需要调动起来,可以换一个军区当司令员、政治委员,也可以调到军委任职。反正不应该在一个地方太长时间。”
军队是比较敏感。
刚刚解放的时候,军队系统基本上没怎么动。
包括干部任命也是考虑军队山头问题。就像是陈耿离开昆明军区之后,军委考虑司令员人选,总是会从第二野战军这边选择。因为昆明军区是第二野战军部队组建的。
最后都把陈希联从炮兵司令员位置上拉出来去了昆明。
这就是中央照顾山头。
所以想要让军区干部也跟地方一样流动,那阻力不会太小。
就算中央顺利调动了,但后续的工作也会有很多麻烦。现在的情况你让第二野战军的司令员去其他军区当司令员,下面的干部肯定不会好好配合你,觉得你来抢了位置。
这一点主席也很清楚。
但越是如此,越是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现在已经不是刚刚建国的时候。那个时候山头很明显,中央需要快速稳定,所以更多的照顾山头因素。
不过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央的地位已经很稳固。
是可以进行一些调整的。
所以主席想了好一会之后,道:“这个问题是应该解决。等回国之后,我先和其他同志们交流一下看法。”
1028 准备
1957年11月20日,中国代表团开始回国。
回国的时候,在飞机场还发生了一个小事情。那就是飞机头等舱的问题。现在的飞机可不是后来的飞机,头等舱有一堆的位子。
目前飞往中国的飞机,只设立了一个头等舱。
本来这是给主席准备的。
结果主席和宋青灵之间发生了“争执”,都是推让。最后还是宋青灵拗不过主席,所以坐在了头等舱。虽然只是坐飞机几个小时的时间,但大家还是讨论工作。
整理资料的,继续整理资料。讨论和苏联合作项目的,讨论如何把这些项目落地。军事代表团这边倒是有不少人还留在了苏联。
特别是杨全武。
他直接负责“两弹”项目。现在苏联又是打上去一颗卫星,杨全武当然要跟苏联要一些好东西。肖金光是想要和苏联合作,继续增加中国海军实力。
“赫鲁晓夫同志的口号你怎么看?”
邓志辉坐在了魏红军旁边。
和魏红军交流一下一些意见。魏红军自从主持书记处工作之后,就再也没有插手农村工作部的工作。对于这些东西,魏红军的分寸是掌握的非常好的。也没有和农村工作部的干部讨论太多的工作。
和邓志辉这样单独交流也是比较少的。
这也是尊重邓志辉的工作。
“你说的是哪一个?赫鲁晓夫同志这两年提出的口号不是一个两个。”
有一个嘴快的领导人是什么情况,就是苏联这种情况。
赫鲁晓夫话太多。
有些根本没有在党内讨论,就开始在外面到处喊口号,然后需要苏共党中央过来擦屁股。
特别是苏共二十大开始这两年赫鲁晓夫完全放飞自己。
各种口号喊得太多。
数都数不过来。
“就是今年五月份赫鲁晓夫同志提出来的,苏联的人均牛奶和黄油的产量将在1958年赶上美国,人均肉类产量将在1960到1961年赶上美国。要求苏联1958年的肉食供应增加60%到80%。”
听着邓志辉重复赫鲁晓夫的话,魏红军忍不住笑了笑道:“吹牛而已。”
人均肉类产量超过美国,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目前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肉类总产量来说,苏联目前是570万吨左右,美国是1600万吨。目前苏联人口在2.2亿到2.3亿中间,美国人口只有1.7亿人口左右。
想要在几年之内追赶美国人均肉类产量,那就是几年之内苏联肉食总产量要提高1500万吨以上才可以。1500万吨肉食产量,那就是300亿斤的肉食供应。按照目前最容易计算的生猪,需要增加近三亿头才可以。而且这三亿头猪是出栏的,也就是市场供应要增加三亿头。
按照苏联的情况,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放卫星”。
完全是瞎扯淡。
苏联要是有能力在短时间之内市场供应能够增加三亿头猪,那什么共产主义不能实现。
所以小声道:“赫鲁晓夫同志进行的农庄改革,在激发农庄积极性上是有些道理的。但他提出的这个目标太高,根本无法完成。你可知道一旦无法完成,到时候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会造成下面的各级干部为了捞取政治成绩,开始谎报数据。这样会打乱整个苏联的农业发展,严重打击苏联的畜牧业发展。展”
邓志辉点点头。
想了想道:“对于赫鲁晓夫同志的‘玉米革命’,你怎么看?”
“也是乱来的。”
魏红军嗤笑道:“我虽然不是农业专家,但也处理过那么多年的农村工作。玉米这种农作物是干热气候作物,是需要一定的日照量。但你看看赫鲁晓夫同志要大规模种植玉米的地区,那都是日照量严重不足,天气寒冷的地方。要是没能够研究出适合在这些地区生存的玉米种子,盲目的种植玉米,玉米是结不了穗的。我们在东北种植玉米,那种子都是一直改良的。苏联在这些高寒地带根本没有种植玉米的经验,却要求种植玉米面积达到四亿多亩。这不是乱来是什么。我可以在这里肯定的表示,赫鲁晓夫这场所谓的‘玉米革命’,肯定会是失败告终。”
为什么说赫鲁晓夫工作能力差。
就是如此。
工作作风太粗糙。
理论水平不够,喜欢瞎喊口号,喜欢制定根本无法完成的目标。以及没有任何的调查研究,就靠着自己曾经种植玉米成功的经验,就要在苏联西伯利亚地区大规模种植玉米。
实在是乱来。
要是玉米种植那么容易,魏红军负责农村工作的时候,良种推广怎么可能会那么小心翼翼。早就把玉米种植面积变成几亿亩,让中国的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上千亿斤了。
因为这是不行的。
玉米种植,不同的土壤,不同的气候条件,是需要不同的种子。
现在中国玉米种子的改良,研究所分为好几个。华北这边的种子研究所,主要是研究适合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种植的玉米种子。而东北这边的玉米种子改良,是东北这边的研究所负责。
而且就算是改良的种子,那也不能一下就全面推广。还是需要慢慢的推广,利用几年的时间才能够全面了解新种子要怎么种植。这不是科研人员要了解,而是种植这些良种的农民要了解。这样推广才不会出现问题。
显然赫鲁晓夫不懂这个道理。
苏联的玉米种植总面积也不过是五千万亩左右,但他硬是要把种植面积扩大到四亿亩。结果必然是一地鸡毛。
邓志辉点点头。
也同意魏红军的判断。
苏联的农业改革,有好的一面,也有很多盲目的地方。好的一面是赫鲁晓夫开始放开农业管制,允许很多农庄自行选择种植产物。同时在收购上放开,不再是强制性的,义务性的收购粮食。准备把粮食收购价格放开。这对于提高农庄的积极性是有很大的好处的。
但问题也多。
不切实际的目标,一定会给农庄很大的压力。到时候完不成任务,这些农庄怎么回答苏共中央。到时候必然会出现政治上的投机者,开始谎报产量。
只要一个政治投机者成功,之后就会有无数的政治投机者如雨春笋般的出现。
赫鲁晓夫喜欢说大话,喜欢面子。
这是绝对无法避免的事情。
而且赫鲁晓夫农庄改革给了农庄太多的自主权。所谓的自主权,更多的是给农庄的干部更多的权力。
赫鲁晓夫做事情盲目,又没有底气。这更像是分一部分权力给下面的党委,把他们拉拢过来,保证自己的地位稳固。本来各项权利是中央、地方、人民群众一起分享的。可是赫鲁晓夫坐不稳位置,所以把人民群众应该享受的权利大量的收回来,交给了地方党委。这样会进一步加强这些地方干部的特权。
用这种方式让他们支持自己。
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清末镇压太平天国,朝廷都是采取了允许地方地主办团练。
虽然具体措施不一样,但道理都是相通的。
魏红军对邓志辉道:“赫鲁晓夫同志不是说,1958年苏联肉类产量要比今年增加60%到80%。你怎么看?”
“当然不可能。”
邓志辉回答也是简洁干净。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