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但如果国家实行高度积累,可是这种积累不是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而是成为了党内干部个人享受当中。那么这就是等于国家控制的生产资料,变成了干部享受的东西。
这个和资本家控制生产资料,然后剥削无产阶级用在个人享受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如果政府机构还帮助他们稳定秩序,帮助他们保护非法个人享受,那么这个政府也开始滑向修正主义,开始滑向披着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
主席回来之后,一直就是考虑这个问题。
在主席看来,赫鲁晓夫的工资改革,已经是很危险了。但现在的情况,中苏又不能发生直接矛盾。那样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社会主义阵营会彻底破裂。所以主席也不好直接写文章批评赫鲁晓夫的工资改革。
这样很容易造成双方之间的论战。
可是主席不能不思考。
实在是太危险。
中国会不会跟苏联一样,党内会不会已经有人开始这么想的。觉得革命胜利了,新中国成立了,就想要享受革命成果,想要霸占生产资料成为新的资产阶级?
主席不能不这么想。
看看“三反运动”的时候,处理了多少干部。
当时只是觉得他们放松了思想建设,在“糖衣炮弹”面前堕落了。可是经过这一次苏联的行程之后,主席的想法开始有了新的变化。
这不是一两个人的变化。
而是“修正主义”的出现。
所以回国之后,主席和一些党内干部一直在交流这个问题。主席的意思很简单,中国不能公开和苏联公开翻脸。所以主席,包括党内干部是不能直接写文章批评赫鲁晓夫的工资改革。
但党内一定要有充足的认识。
中国千万不能走苏联这样的道路,中国的工资改革绝对不能学习赫鲁晓夫。魏红军目前是负责中央党务工作的,所以也是频频和主席讨论这方面的事情。
“主席,我总结了一下苏联的问题。我认为目前修正主义有三个方面的倾向。”
魏红军也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要防备“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是中央肯定要触碰的理论问题,魏红军也不例外。魏红军作为负责党务的中央领导,这个问题上是绝不可以回避的,必须要有明确的态度。魏红军必须要“反修正主义”,但又不能是全社会范围内的大规模“反修正主义”。
那么魏红军就必须要从理论上找出“修正主义”的问题,然后去堵住“修正主义”。
应该说主席“反修正主义”,在后来是批判比较厉害的。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反修正主义”和“阶级斗争”是缠在一起的。在反对“阶级斗争”的年代,“反修正主义”自然而然也是被批评的东西。后来大家“一致”认定党内不存在资产阶级当权派,“反修正主义”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
一直到主席去世三四十年之后,很多人才重新开始考虑和研究主席的“反修正主义”理论。因为主席早年提出的“修正主义”的问题,后来一个又一个的出现。
魏红军以前也不太懂什么是“修正主义”,不明白主席为什么一直在“反修正主义”。但来到这个时空革命这么多年,做了那么多实际工作,学习了那么多理论知识之后,结合后来发生的很多问题,对于“修正主义”有了很多新的认识。
所以魏红军总结了三个方面。
“说说。”
主席对于修正主义有自己的想法。
这些天和中央很多干部谈这个话题,大家各有各的想法。主席之所以和大家谈论这个东西,就是为了在中国防备“修正主义”的出现。
主席要归纳大家的想法,写关于“反修正主义”的文章,在党内干部之间传阅,统一一下党内认识。
“第一个方面体现在把社会主义阶段‘按劳分配’曲解为物质刺激。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之下,他们会不断地压缩固定工资的比例,用超额工资和奖金的方式刺激生产。这样的办法在短时间之内一定会有很好的效果,会大大激发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但长时间之后,就会变相的压制工人工资,剥削工人劳动力。相反干部的固定工资会逐渐的提高,而且福利待遇也会远远高于工人。这样就会造成工人必须要加班加点的工作,付出自己的劳动力,才能够养活自己。最后工人阶级会再次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那些牛马工人。”
“我是支持一定的超额工资和奖金的模式。就像是战争年代部队‘记功运动’一样,一定的奖励,不管是精神上的奖励还是物质上的奖励,都会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在做不到共产主义社会按需分配的情况之下,不管是我们的工厂,还是国营农场,乃至于农村合作社,都要有一定量的超额工资和奖金。这是按劳分配当中调动积极性非常好的办法。”
“但这是在固定工资基础上额外的奖励,它不能成为工人阶级的主要收入。固定工资是财富的第一次分配。这个分配比例如何,很直观的可以看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增加的财富大部分会被资本家拿走,工人只能拿到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双方在固定收入上会有很大的、很明显的差距。但社会主义国家,大部分重要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和集体手中。所以固定工资这个社会财富的第一次分配,应该是要差距不大,要比较公正。”
“但从目前苏联工资改革,工厂改革来看,赫鲁晓夫同志改变的恰恰就是这个最重要的,最体现社会主义特点的第一次财富分配。干部和工人之间的财富分配差距非常大。而且未来的趋势是,干部固定工资会持续的上涨,而工人的固定工资会持续的下降。”
“很多工人在刚刚开始进行工资改革的时候会很高兴。因为超额工资和奖励的方式,会让他们短时间之内的收入有一个明显提高,所以他们会支持这种工资改革。但在这样的过程当中,工人阶级就会慢慢的失去主动权,慢慢的失去警惕性。等到后面固定工资越来越少,只有加班加点,获得超额工资和奖励才能够生存下去的时候,他们已经彻底失去了反抗能力。”
“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和以削减固定工资增加超额工资、奖励,是两个完全的概念。但修正主义会把他们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以按劳分配的名义,不停地压缩固定工资,最后不是按劳分配,而是只能用劳动获取生存费用。”
魏红军说的话,主席都忍不住记录下来。
魏红军说的这方面,主席也想过。但短时间之内,主席还真没有想的这么远。但主席是战略家,理论大家。魏红军这么一说,主席立马就有了完整的想法。
这是一种欺骗。
在高收入的诱惑之下,工人阶级以为这是好事情。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固定工资在收入当中的比例持续减少,他们的权力也在不停的削减。但他们感受不到这一点。
等明白这一点的时候,已经成为了既成事实。
这是最明显的一个“修正主义”。
很多人看不起固定工资。觉得“计件工资”、“超额工资”才是发挥积极性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改革。所以他们批评固定工资是“吃大锅饭”,“养懒汉”。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固定工资才是最重要的第一次分配,也是工人阶级对于共同拥有生产资料的重要证明和权力。
当工人逐渐的放弃了固定工资上的追求,也信奉“加班加点”才是挣钱的最佳办法的时候,其实是自己放弃了对于生产资料拥有权和分配权的权力。
因为干部和工人之间的“固定工资”的差距越来越明显之后,财富的第一次分配就彻底出现了问题。而当第一次财富分配出现问题之后,再想要改回来,是很困难的。因为对于生产资料的拥有权和分配权失去之后,想要靠着改革拿回来是不可能的事情。
到时候只能是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来调节贫富差距。
但这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因为广大的人民群众已经失去了对于第一次分配表示异议的权力。
“财富的第一次分配?这个说法倒是第一次听说。你仔细说说。”
主席对于魏红军说的固定工资是财富的第一次分配的说法很感兴趣。
因为魏红军一直在强调固定工资的重要性。
“主席,我一直在考虑社会主义制度当中关于财富的分配问题,因为财富的分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最重要的东西。社会主义国家要怎么分配财富,才能够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够体现人人平等。所以我把财富的分配,分为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也可以叫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
“第一次分配,就是大家第一次获得的收入。就像是我们现在的工资,这就是初次分配。我认为初次分配是最重要的。在初次分配上,我们不能有太大的差距,这是体现社会主义平等的重要方式。而且初次分配,体现的就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的特点。”
“我们在广东成立中外合资企业,当时公司的外籍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当时英商也好、华商也好,他们都要求工厂支付这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超高的工资。但我当时反对这种做法。不管是英商派来的工作人员,还是华商派来的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服从工厂的工资体系,不能有超高的待遇。如果他们认为他们派来的工作人员工资不足,他们自己可以另行补贴,但工厂工资体系是不能变化的。我之所以反对,就是因为工厂这种工资体系就是工厂财富的第一次分配。工资差距绝对不能太严重。如果某些工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工资十几倍、几十倍于普通工人的工资,那么就是初次分配的失败。”
主席点头。
然后道:“你这个做法好。中外合资工资,不仅要纳入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当中,在分配上也要遵守我们的法律。我们是和外商、华商合作建立公司,但这不代表我们承认这些公司不存在剥削,不存在阶级斗争,可以任由这些外商、华商剥削工人。只不过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情况之下,我们用分配方式来缓和剥削和阶级斗争。”
苏共已经开始在理论上放弃阶级斗争和剥削的概念。
虽然还没有成为苏共正式纲领。
但某些苏共领导人已经开始表示,苏联是“发达的社会主义”,苏联内部不存在剥削和阶级斗争。但主席是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
主席在九大的“政治报告”也是明确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有剥削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绝对不能否认这些矛盾的存在。
一旦回避这个矛盾,不承认这个矛盾,就会出大事情。正因为承认阶级斗争和剥削的存在,所以才要用一些政策去缓和这个矛盾。
“政府收税之后,进行全局的部署,全面发展全国的经济。不仅东北要发展、上海要发展,很多贫穷的省份如甘肃、贵州、广西这些地方也要发展,边疆地区的内蒙古、绥远、新疆、西藏也要发展。但这些边疆省份和贫穷省份的经济落后问题,只是靠着第一次分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政府出面,投资更多的资源支持发展。同时建立一套有效的扶贫救助政策,救助一些真正贫穷的家庭。这个我称之为再次分配,靠着政府的政策弥补大家经济上的差距。”
主席连连点头。
对于魏红军说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是非常肯定。魏红军继续道:“第三次分配是,非政府机构的扶贫救助。就像是目前我国的红十字会,接受一些社会资金,参与扶贫救助工作。就像是一些人,他们的工资高,手里余钱比较多。他们愿意捐赠一部分钱出来,进行一些扶贫救助。不仅平时可以参与贫困地区的扶贫救助,在一些自然灾害之后也参与灾后重建的支持。我把它称之为第三次分配。”
“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非常重要,而第三次分配只能说是一些细小的调节。而赫鲁晓夫同志的工资改革恰恰就是初次分配上出了很大的问题。等以后初次分配问题严重的时候,想要利用再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解决问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只有初次分配才是最重要的分配。初次分配只要没有大问题,那么社会主义国家的贫富差距就不会出现严重的分化。”
主席想了好一会。
然后道:“红军同志,你这个三次分配的说法很有意思。你回去之后,写一份关于‘三次分配’的文章交给我。我国是应该从理论上考虑分配的问题。”
“是。”
主席道:“那你认为修正主义的第一方面的倾向,我们要如何防备?”
1030 反修正主义2
“党内要有共识,或者说我们全社会要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我国的工资改革方向是,级别之间的工资差别要有。但整体的差距应该是缩小的方向,而不是扩大的方向。目前我国政府部门最低级别的工资是政府部门的一些勤杂人员,他们的工资经过这一次调整之后是二十三元左右。政府部门最低工资和行政一级最高工资有二十几倍的差距。我们工资改革要慢慢的缩小这个差距,先是进入十倍之内,最后应该是五倍之内。因为到时候随着工资的提高,最低工资不会太低。而这种最低工资的五倍,绝对数据的差额还是不会太小。”
“我们的工资改革绝对不能和苏联一样。说是大家的工资都在提高,但干部工资提高多,普通工作人员的工资提高少。这样几次下去,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之间的工资差距会一直在拉大。最后干部和普通工作人员之间,高级干部和基层干部之间,工资差距有天上地下的区别。”
主席最不能接受的是什么。
两极分化。
虽然主席也知道“绝对平均化”是错误的,但两极分化太严重,更是错误的。因为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两极分化严重,那还有什么资格说社会主义国家。
“然后关于大家的一些补贴,一直以来都是属于是隐形福利。但我们不应该搞什么隐形福利,而应该是大大方方的把补贴亮出来,对于福利部分制定一套详细的规矩。是什么样的补贴,就是什么样的补贴。是多少补贴,就是多少补贴。补贴要跟工资一样,差距不能太大,同时要接受全社会的监督。等政府制定补贴规范之后,各级党委和各级政府谁也不允许擅自更改,随意的增加干部补贴。绝对不能以补贴的名义,故意拉大干部和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
“要有预案。”
主席明白魏红军的意思。
魏红军点头。
道:“主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的提高,我们以后肯后定是需要不停的调整工资和补贴的。我们应该早早地制定工资改革和补贴改革的方向,制定改革规矩。这样以后每一次进行工资改革,都有一个可以遵守的规矩。同时要在党内和全社会获得认同,绝对不能肆意的更改工资改革的方向。”
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工资改革的机会很多。
或者说按照目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估计两三年就要调整一次工资。每隔一个五年计划,可能要进行大的工资改革。既然如此早早地做好规定。
让党内和全社会都有一个共识。
只有大家有了共识,以后再怎么进行工资改革,有些红线才不会轻易被打破。就算某些人,某些阶层想要打破红线,也要考虑大家的呼声。
魏红军有时候也在考虑历史上主席的一些做法。他可能已经知道“修正主义”是挡不住的。所以他要做的可能就不是真的要“大乱大治”,真的要“反修正主义”。他是想要在全社会留下一个共识,或者给党内大佬一个警告。
党内很多大佬经历过如此严重的群众运动之后,对于群众运动可能会有很大的畏惧。所以他们一定会用各种办法阻止群众运动的出现。同时也不敢太过刺激群众,不敢突破社会主义这个红线。
当然这都是魏红军偶尔会想到的事情。不过不管如何,魏红军现在要做的就是建立一些规矩,一些共识。有了共识之后,就算是党主席想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主席微微点头。
“有些事情是要规定的明明白白,然后还要让全国的人民群众都知道。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限的。人民群众能够支持我们夺取天下,就一样能够把我们推翻。”
主席支持魏红军这种想法。
很多事情要公开,让所有的人民群众都知道。谈完了这个话题之后,主席道:“关于修正主义你继续说下去。”
“主席,修正主义的第二个方面,就是以改革的名义,剥夺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苏联工厂的改革,还有我和邓志辉同志他们谈过苏联农庄的一些改革。他们都是以专业为名,在工厂和农庄加强厂长和农庄一把手的权力。”
“关于这方面,有些程度上我是支持的。就像是科学有科学的客观规律,打仗也有打仗的规律,生产肯定也有生产的规律。所以工厂也好,农场也好,包括农村合作社上,我们都需要一个懂得生产和发展经营的干部带领。在生产经营上,我们要充分尊重这些生产干部的工作和意见。但这个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党委领导之下的干部分工制。”
“可是苏联方面的改革明显是以改革的名义,加强这些生产经营干部的权力,削弱党委的力量,削弱党内民主。与此同时先是以改革加强这些生产经营领导自主权的名义,剥夺了人民群众知情权和参与权。第一步成功之后,接着以这种名义慢慢的剥夺人民群众对于工厂经营的监督权,以及工厂、农庄利润分配的参与权,也就是间接的剥夺了人民群众的分配权。”
“这种改革的目的结果会是,管理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的干部,把管理这些生产资料当成是自己的。他们以工厂、国营农场、集体的名义,把这些生产资料占为己有。这个问题难以处理的是,中央层面的修正主义,会给这些干部这方面的特权,让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去侵占这些隶属于全民,隶属于集体的生产资料。此次赫鲁晓夫工厂和农庄改革当中,增加对于工厂和农庄的自主性,就严重缺乏党内民主、缺乏对于农庄干部的监督的一次改革。”
这个主席画了个圈,又画了个叉。
不过最后还是划掉。
道:“你提出一把手任职问题也是因为这个?”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