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随遇而安
但这种规模的钢铁厂,对于安徽来说比较困难。之前安徽一直筹备的是,年产量5万吨的钢铁厂。就这种规模的钢铁厂,安徽考虑的都是建一些小高炉。因为安徽资金不足,技术力量也不足。现在李福春要求安徽成立年产量30万吨的钢铁厂。这种中型钢铁厂需要树立五六百立方米的高炉,这就不是安徽自己能够搞定的。所以安徽省委省政府都是非常犹豫,不敢打包票。
李福春和安徽谈的时候就知道这种情况。所以李福春找到了上海,希望上海支持安徽。条件是这个钢铁厂成立之后,每年给上海提供最少10万吨的钢铁。
上海的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在解放之前几乎占据全国轻工业的一大半。解放之后前几年其实上海的发展慢了一些。
主要是当时的上海领导不敢放手发展上海。一个是担心沿海地区碰到战争,另外一个是在上海经济发展问题上,更多的依靠上海资本家。随着解放后前几年当中,上海主要是以稳定为主,而不是发展工业。
但随着柯青石和陈皮贤主政上海之后,这种局面就彻底改变。一个是中央正式确定发展沿海经济,另外一个是柯青石定位上海要成为中国工业科技领头羊。有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之后,上海工商业发展速度迅速提升,特别是轻工业发展很快。所以现在上海也是钢铁需求非常高的城市。
可是目前钢铁主要是进入重工业和交通行业,轻工业这边想要得到钢铁划拨越来越困难。而市场上钢铁更是稀少。上海别看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城市,但在这方面也没有其他办法。
因此经过李福春的交涉,上海方面同意了这个方案。但上海的要求是,合肥钢铁厂建成之后,一年要给上海提供最少15万吨钢铁。上海为了合肥钢铁厂的成立,不仅会出钱,还会派遣一些技术专家,帮助安徽成立钢铁厂。
安徽方面也同意了上海的要求。因为对于安徽来说,组建一个年产量30万吨的钢铁厂,对于推动安徽经济会有巨大的作用。不说别的,马鞍山矿场目前工人不到3000人,但为了支援马钢的建设,马鞍山下一步计划当中工人数量会扩大到9000人。
一个中型钢铁联合企业,上上下下会包含很多工厂,光是工人数量就会增加几万人。所以对于安徽来说,这种中型钢铁厂落户安徽,绝对是大好事情。虽然有些方面会受制于上海,包括在股份和利润分配上,上海都要占据很多。但要是没有上海支持,也不会有这个钢铁厂。相比起那些利润的分配,安徽更看重钢铁厂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好处。所以安徽立马就开始在省内进行动员,要投入几万人参加合肥钢铁厂建设,争取七八个月之内把一号高炉竖起来。
为什么这一次财经工作会议上,把发展地方钢铁工业当成是解决目前钢铁不足的良药。就是因为地方钢铁厂建立起来速度快。
一个小型钢铁厂,就像是100立方米的高炉,只要技术问题解决,以现在中国工程建设的速度,三四个月就能够立起来。就算是几百立方米的高炉,半年左右就能够立起来。也就是说地方这种中小型钢铁厂,大部分不需要一年就可以开始生产。小型钢铁厂从建设到出铁,有时候只需要四五个月。
加上小型钢铁厂的投资少,前期投入只要几百万就可以。相比起来像武钢这种大型钢铁厂,光是前期投入就是上亿,后面陆陆续续总共投资了14亿元左右。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目前大型钢铁厂需要的机器设备,有很多中国无法生产,所以需要从苏联和东欧国家进口。
但中型钢铁厂和小型钢铁厂的机器设备,中国已经完全能够国产化,不需要进口机器设备。这也是中央考虑的一个方面。
推进了合肥钢铁厂的事情之后,李福春接连去了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省份。
去广东的原因和去上海一样。广东有钱,广西穷困。中央批准了广西想要建设柳州钢铁厂的申请。但广西资金严重不足,需要中央支持。柳州钢铁厂,广西准备建设两个225立方米的高炉,年产量12万吨。
同时为了建设柳州钢铁厂,在周围建设匹配的工厂。柳州这边真的是什么基础都没有,所有配套钢铁厂的工厂都是要从零开始。基础比安徽差了一大截,所以前前后后所有的工程加起来需要投资1.4亿元。光是前期投入就需要2000多万。
但现在中央财政无法给广西太多的支持。所以对柳州钢铁厂,中央财政拿出了1000万元作为支持。其他的资金让广西自己解决。
广西财政那么差,哪里有那么多钱。所以广西这边对于预算是一减再减。苏振华是军队政委出身,所以除了机器设备之外,其他方面的预算,特别是人工预算他准备降到最低,把总投资降低到一亿元以下。他要率领广西的人民群众,勒紧裤腰带也要拿下柳州钢铁厂。
李福春找到广东,就是希望广东能够支持广西的这个柳州钢铁厂建设。广东并不是很愿意,因为广东这边有广州钢铁厂。而且广西的柳州钢铁厂投资太多,产量太少。
不过广东倒是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召集了广东的一些轻工业企业。因为这些企业都是钢铁消耗大户。广东联合这些企业,共同支持广西的柳州钢铁厂。不过广东方面给了广西两个选择,一个是广东省政府联合这些企业一起投资成为柳州钢铁厂的股东,一个是广东省政府和这些企业借钱给柳州钢铁厂,但需要柳州钢铁厂以后按照利息还钱。
同时广东方面要求柳州钢铁厂设两个500立方米的高炉,不管是入股还是借钱,未来十年之内柳州钢铁厂生产的钢铁70%都要卖给广东。主要是卖给那些轻工业企业。他们投资柳州钢铁厂,就是为了保障公司获得钢铁的渠道。
苏振华之前是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和陶朱,陈韬他们都非常熟悉。有了李福春在中间说话,苏振华直接赖上了陶朱和陈韬他们。他们之间的谈判还算是比较顺利。
湖南江西,贵州云南是为了让两个省份联合起来。湖南和江西在后三轮摩托车的生产上有合作,在新成立的南昌摩托车厂的成立上也有合作。所以让他们合作比较容易。
李福春做的是,让江西湖南合作开办涟源钢铁厂。这也是冶金工业部批准成立的地方钢铁厂之一。本来湖南的实力也就能够成立小型钢铁厂,有了中央的一些支持,又有江西的支持,可以成为中型钢铁厂。
贵州云南这边是,要在贵阳建造贵钢。但贵州是穷得叮当响,如果小高炉炼钢,倒是没有问题。但偏偏中央制定了最低标准,100立方米的高炉。所以贵州自己很难建设钢铁厂。
所以李福春才拉来了云南。结果云南这边反应冷淡,因为云南对于贵州的钢铁厂没有什么兴趣。本身云南自己对于钢铁的需求就不高,而且云南的财政也不怎么样。虽然贵州的钢铁厂是小型钢铁厂,第一期工程顶多就是几万吨产量,所以投资不会很多。但投资再不多,那也需要几百万。
虽然因为李福春是政治局委员,云南领导也要给面子,口头上都表示支持这种合作。但涉及到具体合作上,云南就左推右推。李福春知道,云南这边只要不是真的愿意,那么后面的合作当中稍微不配合,钢铁厂就无法完成。
所以几次说服没有成功之后,李福春选择找四川。李福春对于四川领导也是苦口婆心。先是表示四川这几年的工业发展不错,对于钢铁的需求与日俱增。到了三五计划的时候,中央对于四川等地的投资必然增加,到时候四川一定会出现钢铁不足的情况。表示目前川黔铁路正在建设,等到川黔铁路建设好了,四川正好可以使用贵州的钢铁。对于双方都是好事情。
为了解决地方钢铁工业发展问题,李福春在全国转悠。从各个富裕省份化缘,又去那些国营大工厂化缘,让更多的资金进入地方钢铁工业。花了几个月时间,在全国搞定了11家地方钢铁厂。
李福春在忙着搞定钢铁不足问题的时候,魏红军则是准备试验中央巡视组怎么巡视地方。
1053 巡视试验
魏红军心中对于中央巡视制度有大致上的腹稿。因为魏红军在上一个时空研究所毕业参加工作,虽然是基层公务员,但关于巡视的很多制度那是非常清楚的。虽然够不上中央巡视组,但省里派出来的巡视组是见过不少次。因为为了应付省委巡视组,多出来的那些文件,都是魏红军他们整理的。
但魏红军知道,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政策也肯定要有不同。半个世纪之后的经济情况,社会情况,党和政府面临的舆论,都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巡视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魏红军把自己熟知的那一套巡视制度直接复制过来,肯定会水土不服。所以魏红军需要一些试验,来完善中央巡视制度。
但怎么做试验,还是需要和大家讨论,多听听同志们的意见。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碰到的很多问题,已经不是魏红军可以依仗历史就能够解决的。因为现在的中国碰到的很多问题已经不在历史当中,或者说现在的情况已经开始偏离了历史原有的面貌,需要魏红军自己找出新的路子。
所以魏红军召集了组织部,政法委,监察委员会,宣传部,中央信访局,中央政策研究室等几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干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不仅仅是书记处书记和候补书记,参加的干部当中还有组织部副部长,监察委员会副书记,宣传部副部长,中央信访局副局长这些部门主要领导。
经过这段时间,这些部门也都在讨论怎么进行中央巡视制度。魏红军要把他们的意见整理。
陈谈秋第一个开口道:道“既然现在我们还没有制定一个明确的巡视制度,也没有成立中央巡视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巡视的名义派人到地方。”
“但毕竟是中央派遣的工作人员,最起码要有名义。总不能没有任何名义就去地方。”
“所以我的建议是以中央信访局为首,配以组织部,政法委,监察委员会,宣传部,加上一些其他部委的工作人员组成一个中央工作团。中央信访局成立之后,各省也都成立了信访局。但信访局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相比起以前的信访制度多了很多其他东西。所以地方信访局成立之后,具体情况怎么样,还是要去看一看的。正好以中央信访局的名义,以检查信访局工作的情况为理由,去地方做巡视工作。”
“当然也不能盲目的巡视。毕竟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大家都有很多问题没有完全理解。所以如果巡视范围太大,容易让我们的工作团迷惑,不知道要抓什么重点。所以我们要明确此次巡视的内容。例如巡视地方党的建设问题,地方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问题,党员干部的清廉问题,地方机构有没有铺张浪费的问题,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等等。除了信访局问题之外,其他问题我们先固定几个,作为这一次巡视的重点工作内容。”
“有了明确巡视内容之后,巡视组的主要精力就可以放在这方面上。这样工作团到了地方之后,就可以很明确的展开工作。”
陈谈秋这段时间对于巡视问题研究了很多。毕竟巡视的目的,归根结底最后还是干部问题,这正是组织部的工作范围。因此立马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陈谈秋还是很稳重的。担心中央巡视组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之下,如果什么都想要巡视,结果可能是什么都做不好。
因此还是在巡视组去地方之前,先划重点,让他们有了巡视的方向。这样巡视组到了地方就不会彷徨。
“其他同志们也都说说。”
谭震林开口道:“如果巡视组发现了某个党员干部贪污受贿,铺张浪费,违反党的生活纪律等问题应该怎么办?是直接拿下,还是要移交给地方?”
大家对于巡视制度的具体情况还是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有些问题上还是有分歧。
谭震林是中央监察委员会负责人,所以他考虑的巡视制度是加强党内监督。既然如此一旦巡视组到了地方发现了问题,到时候要怎么处理?
按照谭震林的想法,这个时候中央巡视组就应该果断一些,直接把那个干部拿下。
“新的巡视制度并非以前的特派员制度,不能去地方随意干涉地方工作,更不能直接领导地方工作。所以我认为巡视组就算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也不应该直接拿下某个干部,巡视组应该不能有这样的权力。”
魏红军摇头。
巡视制度,对于地方是一个很大的约束。本来地方就不会太满意巡视制度,如果中央巡视组权力太大,很容易在党内引起反弹。
特别是特派员制度,很多老干部都非常反感。如果给巡视组的权力太大,特别是给他们直接拿下地方干部的权力,那么很容易联想到以前的特派员制度。
到时候反对巡视制度的,不仅仅是地方,还会有中央干部。因为巡视组一旦拥有在地方抓人的权力,那么巡视组权力太大。这是魏红军极力避免的事情。
魏红军计划当中的巡视组,不是处理问题的机构,而是发现问题的机构。他们去地方,去工厂,去学校这些地方巡视,主要是去看看这些地方有什么不好的问题。发现问题之后其他部门跟上去处理。
所以魏红军继续道:“如果巡视组发现了什么问题,某个干部贪污受贿之类的有了线索,属于省里面管理的干部,那就移交给省监察委员会和省组织部。如果是中央管理的干部,就移交给中央监察委员会和中组部。”
“还有巡视组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去探查某一名干部怎么怎么样。最主要的是要观察整体的情况。如果地方某个部门整体上铺张浪费,不关心党的建设,高高在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事情。那么这是整个部门都出现了问题,部门的领导肯定有问题。巡视组就可以把这种问题找出来,然后整理汇报给中央,同时监督地方改正。而不是自己亲自出面改正。”
听到魏红军的话,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罗启荣开口道:“巡视组还是要有一定的权力,特别是要对于地方有所限制的权力。要不然到了地方,很多问题根本无法解决。现在很多地方政府,上上下下都是革命年代老战友。就算是发现了一些问题,地方也能够给你圆回去。”
罗启荣在广东是处理过地方主义和山头主义。
所以比谁都明白目前地方问题的复杂性。很多省份,包括下面的市县,不少都是抗战时期一个军区,或者一个军分区出来的干部。
老解放区是如此,新解放区也是如此。老解放区不用说,都是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这么演变过来的。新解放区的干部很多也是南下干部纵队直接接收的。这些南下干部纵队,早先也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
所以这些干部彼此之间一起革命十几年,二十几年。一些小问题他们认为是上级大惊小怪,所以他们喜欢互相隐瞒,喜欢大事化小。
如果巡视组自己没什么权力,那么巡视组怎么展开工作。
“罗启荣同志说的对。地方问题很复杂,一般的小问题巡视组就算是发现了,地方也不会放在心上。如果发发现问题之后,把问题移交给地方,他们并不会认真整改,”
监察部部长钱英开口。作为监察部部长,钱英这几年处理过不少地方案子。
处理这些案子最困难的就是,地方很容易“官官相护”。其实还是因为地方主义,山头主义严重。一般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不是什么大问题,认为监察部有些小题大做。因此调查的时候不是很配合,中间会有各种说情,各种掩盖问题。
“巡视组的权力不能太大,特别是不能和监察委员会,监察部一样。如果和监察委员会,监察部一样,那么巡视组就变成了监察机构。到时候巡视组主要工作就是监察党员干部,这反而降低了巡视工作的作用。”
魏红军依旧反对道:“巡视组他不是一个中央部门,每一次巡视都会从各个部委抽调干部参加巡视组。目的是什么?”
“是要去地方看看,看看地方机构的工作作风,工作成绩,落实中央精神的情况,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等等。至于党内监督,只是巡视工作的其中一个。”
“就像是我们要是去河南巡视。那么巡视范围会很广。要去看看河南工业发展情况,要去看看河南农村工商业发展情况,要去看看河南水利建设情况,也要看看河南党的建设,宣传工作做的怎么样等等。当然也包括河南教育发展问题,卫生工作发展问题等等,都可以巡视。”
“如果发现河南工业发展出现偏差,农村工作出现浮夸现象,水利建设不符合科学,那么这里面就算没有具体干部的问题,但也是工作的失误。巡视组需要报告给中央,来解决出现的这些问题。”
“这才是巡视工作。我们的巡视工作不能只是为了监督党内干部是不是贪污了,受贿了这种问题。这样我们巡视工作就过于局限。”
中央巡视组如果只关注党员干部贪污受贿的问题,那么就没有成立巡视组的必要。监察委员会自己成立一个队伍,去地方监察就可以。
魏红军心目当中的中央巡视组,他们应该是巡视方方面面。比如某个省份喜欢好大喜功,总是弄一些大工程,那么巡视组就可以给中央汇报这个问题。中央可以及时调整这个省的工作。
甚至某些省份的一些流传下来的各种坏传统,坏习俗,恶俗文化严重侵蚀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但政府机构对这种事情也不在意,并没有引导人民群众移风易俗。这种问题巡视组也可以整理之后汇报给中央。
可以说巡视组的巡视范围很广。但越是如此,巡视组越是不能拥有以前特派员制度之下的特派员权力。这一点魏红军是非常明确的。
“我赞成魏红军同志的说法。”
陈谈秋开口支持魏红军,道:“其实只要书记处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央巡视组,那么中央巡视组就已经有了很大的权力。那就是中央巡视组可以直接对书记处汇报工作,这就是最大的权力。”
“同志们,书记处是处理党中央日常工作的机构。中央巡视组能够直接跟书记处汇报工作,等于是把他们在地方上看到的东西直接汇报给党中央。这样的权力还不大吗?拥有这样权力的中央巡视组,已经足够让地方非常谨慎对待的。”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给中央巡视组更多的权力,那么中央巡视组到了地方想干嘛?是想要在地方自己代替省委?”
巡视组最大的权力不是巡视组本身的权力,而是他们有通天的渠道。中央巡视组可以随时随地对书记处汇报工作,这就是直接和中央领导对话,这才是中央巡视组最大的权力。
地方的很多事情,想要传入中央领导的耳朵当中其实并不容易。中央领导每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处理,怎么可能天天关注地方发生的事情。所以中央领导对于地方的了解,很多都是地方的报告。
但地方报告肯定是捡好听的说。所以主席一直把自己的秘书团队,警卫团队都当成是自己和基层之间的一个渠道。
每一次自己身边的人回老家,主席都让他们在老家仔细调查,然后把调查报告给自己看。这是主席很多时候无法自己亲自去基层调查,所以采取的一个办法。
但这种方法只能是权宜之计,不可能长久使用。再说这种做法很容易让那些级别不高,但因为深处敏感位置的秘书团队和警卫团队陷入政治风波。所以还是要有一个完整的,正规的巡视制度,来保障中央和地方之间另一种的消息渠道。
“但谭振林同志,罗启荣同志,钱英同志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
政法委副书记赵震生开口道:“中央巡视组对接书记处,是会让地方忌惮。可是同样地方情况复杂,他们容易在地方切断当地干部群众和巡视组之间的联系,不让巡视组得到他们想要知道的消息。所以这方面必须要有约束地方,不能让地方影响巡视组自由巡视地方的权力。”
中央是权力大,但这个权力又不是无限的,也是受到很多约束的。中央巡视组也是如此,到了地方很容易被地方政府隔离开。
“我们可以先看看地方对中央巡视工作的应对,我们在慢慢的完善巡视制度。”
陈谈秋回答赵震生。
新的巡视制度建立起来,不可能一蹴而就。肯定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一次又一次的完善。完整的巡视制度要建立起来,最少需要十年时间。
大家还是很活跃,表达他们对于巡视制度的想法。
魏红军听着大家的讨论,偶尔也插话表达自己的看法。当然陈谈秋,谭振林,罗启荣,赵震生他们都是党内资历很深的干部,也不是那种轻易改变自己看法的人。所以他们也没有因为和魏红军的看法不同,就直接放弃自己的观点。大家你来我往,都充分变法自己的意见。
整个会议还是很热闹,当然成果也很大。因为在争论当中,大家会有共识。每一项议题有了共识,那就是一个成果。慢慢的大家大致上制定了巡视制度的草案,有些还有争议的就先放放,等以后再讨论。同时也对于这一次巡视试验有了很多规定。
等大家讨论完了之后,魏红军道:“夏侯文同志,这一次巡视试验,需要你们信访局带头。怎么样,你们信访局有什么想法没有?”
“魏书记,我们信访局接受命令,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
夏侯文立马保证。
上一篇:盗墓:传承神龙,开局杀穿将军墓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