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在晋察冀 第945章

作者:随遇而安

毕竟这可是选择革命接班人的事情。

如何平稳的完成交接,是主席非常重视的事情,可不能发生苏联几个斯大林接班人你死我活争斗的事情。所以主席是不会随便在九届五中会议上提出的。

要是自己提出来之后,万一没有通过,那对于魏红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同样一旦发生这种事情,后面必然发生很大的混乱。

所以主席很谨慎。先放出风,然后再跟中央领导沟通。

“同志们,今天会议我们要讨论的主要是三件事情。”

“第一个议题是,书记处通过的中央机关单位精简方案。大家都说说自己的意见。

其实这只是一次普通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只不过因为魏红军主持会议,让这一次会议突然有些不一样而已。

很多人一直到进入正题,才慢慢的回过神来。

对于中央机关单位精简,大家都是同意。因为这个问题光是看数据就知道情况很严重。

特别是现在全国情况并不是那么好。

1960年的干旱情况比1959年还要严重粮食减产也比较严重。而且看这个冬天的情况,1961年干旱应该也不会结束。

虽然靠着中央和地方的努力,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但依旧是严重打击了中国经济。

这种情况之下,北京各机构人员如此膨胀,这怎么可以。所以对于精简这个问题上,大家很快就达成了一致。

不过怎么精简上,大家开始发表自己的看法。

“书记处的方案整体上已经很完善。

但要裁撤,合并某些机构,还有整理事业单位,是不是需要一位领导统筹负责。要不然各个工作委员会之间,也只是负责自己的事情,很难把握全局。

人大副委员长彭珍开口。

各个工作委员会负责一摊是简单的事情。但有些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处理,有可能问题是交叉的。需要一个人统筹负责。

“彭珍同志说的很有道理。有个人统筹部署,才能够整体上,有效的完成精简李先年也是赞同彭珍的意见。

“精简工作本来就是书记处领导,最后书记处统筹安排就可以。”

邓志辉表达不同看法。精简工作是中央领导,书记处代表中央全权领导精简工作就可以。

“书记处日常处理的工作很繁忙。精简工作又是一个事情多,牵扯大量精力的工作。应该有一名领导干部全权负责处理比较好。”

彭珍再次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精简工作即是一个得罪人的工作,但也是权力很大的工作。精简哪些机构,精简哪些人员,任何一个权力都很大。

“我也认为彭珍同志的提议是有道理的。书记处工作忙,精简工作又是一个需要耗费精力的工作。我推荐伍豪同志全权负责这一次的精简工作。

聂帅开口,直接推荐总理负责这一次精简工作。

“我赞成。这一次精简工作涉及到的单位多,包括一些事业单位,需要国务院统筹处理。”

陈谈秋点头支持聂帅的提议。

总理其他不说,这种具体工作的处理上,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总理的细心。总理要是负责精简工作,连下面印刷厂精简几个人都要管。包括那些文工团下放,要下放给哪些部门,总理都会一一过问。

“总理适合负责精简工作。

邓志辉也改口支持总理。

其他人也是点头支持总理负责精简工作。

魏红军看向了主席,发现主席一直在抽烟,没有要发表意见的意思。所以魏红军道:“如果大家都同意,那么这一次中央机关单位的精简工作,就由总理全权负责。精简工作报告直接交给政治局。”

书记处不直接分管精简工作,魏红军并不在意。总理负责这项工作,魏红军也是支持。总理的工作风格,非常适合处理这种事情。

总理点头。

总理目前主要工作在外交和政协,也没想过去负责中央机关单位的精简工作。

不过中央把工作交给总理,总理就会努力把工作做好。

至于为什么这项工作从书记处落到自己身上,总理也不会去深究。只要做好工

“第二个议题是高刚同志,刘树德同志(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谢富知同志

(云南省委书记),周林同志(贵州省委书记)他们联名提出的,三五计划应该重点发展四川,云南,贵州。以应对中南半岛的变化。

中南半岛赤化战略,给了处于低谷的高刚很大的机会。

此次云南和广西的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和苏联谈判的总代表就是高刚。

因为高刚熟悉整个西南地区的情况。

他这五六年在西南省份可不是只知道吃喝玩乐的。

交通好的地方,他坐车去。交通稍微差的地方,他做摩托车考察。交通更差的地方,他甚至徒步考察。

所以当机会出现的时候,高刚迅速把握住了。和苏联谈判的时候,对于云南和广西整体的建设,他胸有成竹。

而且高刚和苏联接触不少。早在解放之前,他就和苏联干部有过很多接触。从苏联弄来了不少东西。

所以这一次在广西和云南的建设当中,他规划了从外省进入广西和云南的铁路公路,又规划了广西云南省内铁路公路。

广西云南交通建设上了一个台阶,高刚的功劳是很大的。

但他显然不满足于这一点。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去说服四川省委,云南省委,贵州省委的。刘树德,谢富知,周林,历史上都和高刚没什么关系。

刘树德是晋察冀出身的干部,谢富知是晋冀鲁豫干部,周林是新四军干部。但这一次他们和高刚一起联名给中央写报告,希望中央三五计划可以把四川,云南,贵州放在重点建设当中。

当然他们也不是空口白牙的提出这种建议。

他们提出了不少观点。如目前中南半岛局势越来越复杂,未来老挝,缅甸,泰国都有可能发生问题。这个时候四川,云南,贵州作为大后方会非常重要。

而且这三个省份不仅仅是中南半岛的大后方,也是中国的大后方。

他们很明确的指出,现在是非常好的时机。未来苏联必然往中南半岛投入更多的资源,中国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更大规模的发展西南省份。

高刚在西南省份多年,谢富知和周林在云南和贵州更是待了十年以上时间。就是刘树德从福建调到四川,也在四川有了三四年时间。

他们联合起来规划三个省份的发展规划,是一个非常详细的规划。就像是他们提出的攀枝花钢铁厂规划,煤矿在哪里铁矿在哪里,发电厂建设在哪里,都有非常详细的数据。

但这个事情发起人是高刚,就会让有些人迟疑。因为一旦这个计划批准,高刚是无可置疑的第一负责人。等三五计划结束的时候,高刚是61岁。以他曾经当过政治局常委的资历,要是在西南有了出色的政绩,说不定十一大的时候重返政治局。

“我大致上赞成三五计划增加对于西南省份的投资。

邓希贤开口。

他也知道高刚问题敏感,但他更知道高刚的这份报告非常出色。

所以虽然知道会有人不高兴,但邓希贤还是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道:“目前对于我国西南省份的确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959年广西和云南的工业投资,相比起1958年增加了11亿人民币,1960年相比1959年又增加了24亿人民币。还有交通建设方面的投资,1959年相比起

1958年增加了13亿人民币,1960年相比

1959年又增加了26亿人民币。两年之内广西和云南光是交通建设投资和工业建设投资就增加了100亿人民币。”

“其中大部分都是苏联的资金。虽然有一些是贷款,但主要是以低息长期贷款为主,对我们的还款压力不大。还有不少是苏联的补贴,其实是免费的。

“除了固定投资之外,这一年来我们从苏联拿到的卡车和工程机械数量庞大。

这些卡车和工程机械,有很大一部分是苏联免费给我们的卡车和工程机械。大大提高了我国工程建设能力。”

“中南半岛的战争主要在越南,但除了越南,老挝,缅甸,泰国共产党组织现在都开始和我们接触。苏联必然要加大规模支持老挝,缅甸,泰国的革命。这样对于西南省份的确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以苏联的实力,一年往中南半岛投入2000亿卢布的物资都是没问题的。甚至需要的时候投入三四千亿卢布也不是不可能。这么多钱当中,只要每年有两三百亿卢布进入我国西南省份,加上我国也投资一部分,那么西南省份的工业建设,交通建设就能够上一层楼。”

要赤化整个中南半岛需要多少钱?

如果没有美国的加入,苏联只要花几千亿卢布,就可以把整个中南半岛赤化。

可是美国加入进来,耗费的资金就是天文数字。

就像是美国在历史上,在越南直接投入的军费换成卢布就是3万亿左右。如果把一些其他间接投入在越南战争的资金美国可是耗费了近10万亿卢布。

苏联肯定没有美国这种资金实力。但苏联要是发疯了,也能够拿出惊人规模的物资。

不要说花10万亿卢布,就是花三四万亿卢布。其中只要有十分之一的钱落入中国,那也是四五百亿人民币以上,对于中国西南省份都是天大的好事情。

历史上中国的三线建设,中西部13个省份十几年下来花了2000亿人民币。

西南省份虽然是重点建设地区,但十几年下来也就是花了几百亿人民币。

但只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光是苏联那边过来的资金就会达到这种规模。

“邓希贤同志说的很对。1958年西南省份还属于工业很差的地区。但1959

年和1960年两年之内广西和云南,新增1270多家工厂,而且很多工厂规模不小。广西和云南的工业产值,相比19

年增长了足足27倍。

李福春开口说出了目前广西和云南的发展情况。

两年之内交通建设投资和工业建设投资突然增加了100亿人民币是什么概念。

一五计划最早期的时候,全国的交通建设投资和工业建设投资加起来也不过是

100亿人民币左右。

可是因为越南战争的原因,广西和云南两个省份在两年之内承接了100亿人民币的投资。

经过这种疯狂的投资之后,广西和云南工业直接起飞。

就像是广西突然拥有了计划产量300万吨的钢铁厂。为了配套钢铁厂的发展柳州发电厂扩大规模,广西煤炭产量,铁矿石产量都在提升。而且都是飞跃性的提升。如果按部就班的发展,未来十年都不可能有这种飞升。

光是围绕着钢铁厂出现的工业产值就已经是好几十亿。等柳州钢铁厂实际产量真能够达到300万吨的时候,围绕着钢铁厂发展起来的工业产值可以达到100亿人民币。

广西和云南省内突然多了一大堆铁路和公路,直接升级了广西和云南的交通。

而且很多交通建设和工业建设目前还在进行当中。

等这些工厂都能够正常运转,广西和云南会成为西南实力非凡的工业省份。

“以四川,云南,贵州为一体来制定发展规划,接收苏联资金,加上三五计划倾斜一部分资源给西南省份。那么这几个省份三五计划期间,可以有非常大的发展。

黟如果以中国自己的实力投资西南省份,进行大规模三线建设,会直接拖累中国经济的发展。

毕竟三线建设,对于发展西南,西北,中部一些省份是有好处的。但这些地方交通很差,工业基础差,需要投入的资金非常多。

投入东北,华北,沿海省份100块钱能挣20块钱。那么投入三线建设100块钱,可能好几年都挣不了钱,反而需要中央和地方持续的投入。所以三线建设的投入,会是中央财政巨大的负担。

虽然三线建设是肯定要进行的。要不然西南,西北这些贫穷省份就发展不起来。

正好现在因为中南半岛的情况,西南省份遇到了百年难得一遇的机会。当然是要更大规模的支持西南省份的发展。

李福春主管重工业建设多年,比谁都明白西南省份重工业发展的困难。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会,如果不去发展太浪费。

“三五计划中央本来就有支持一些欠发达省份的规划,正好和高岗同志他们的报告不谋而合。我认为可以把几个省份放在一起考虑,统筹制定西南经济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