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刘家大少,一路进部! 第121章

作者:是青青青青衫啊

  “优先建的六个车间——”

  “分别是四个产品的独立生产车间,一个中心质检车间,再加一个样品展示间。”

  林司长的声音不高,却透着一股不容置喙的定夺。

  刘光奇目光一动。

  下意识地扫过样品展示间那几个字,喉结滚动了一下:“司长,这个展示间……”

  说话间!

  刘光奇隐约也猜到一些东西。

  果不其然,林司长放下铅笔,抬眼看他,眼神里带着几分欣赏的意味:

  “光奇同志!”

  “以你的格局不可能猜不到……没错,咱们不能只盯着毛熊那点生意。”

  他顿了顿,语气里多了几分激昂。

  “你拿出来的东西,都是好东西!既然质量过硬,就不能藏着掖着,得拉到国际市场上去……”

  “让全世界都开开眼!”

  “外贸部那边已经跟我通过气了,这个展示间,就是给那些高鼻梁、蓝眼睛的外国商人准备的!”

  “让他们亲眼瞧瞧,咱们中国造,到底是个什么实力!”

  林司长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只要有订单,只要他们敢下,咱们就敢接!”

  说着。

  他从手边一摞文件中抽出一份,推到刘光奇面前。

  封面上外汇优先四个红色的大字!

  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

  刘光奇拿起文件,指尖触及纸张,竟真有些发烫。

  “红星创汇机械厂的设备清单,批了!都是从汉斯猫那边进口的精密机床,下个月初就能到港。”

  林司长继续说道:

0 ··求鲜花·· ····

  “工厂的车间班子也给你凑得七七八八了,都是从各大厂里抽调出来的技术骨干,个顶个的好手。”

  他话锋一转,带了点笑意:

  “王建国同志可是你跟我提的人才,现在我把他调过去当副厂长,主抓生产。”

  “你这个提议者,可不能闲着……”

  “到时候,你给我到新厂去担任技术总工,整个厂的技术问题,你把总关,怎么样,有问题吗?”

  ……

  ……

  技术总工!

  刘光奇愣了愣,没想到部里居然给他这么个安排。

  就冲这份资历。

  他也明白,等红星创汇机械厂走上轨道,他回来之后必然能够在上一步!

  当然了。

  三个月,不光要投产,啃下毛熊那块硬骨头,还要同时开拓国际市场。

  这担子,同样也重得能压垮一头牛!

  林司长这边!

  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平静的面庞,忽然玩心大起,打趣道:“怎么样,光齐同志,肩膀上这担子,沉不沉?”

  “晚上还能睡得着觉吗?”

  闻言,一直没有说话的刘光奇,也是露出了一丝笑容,不卑不亢地回道:

  “司长,您放心!”

. ..... 0

  “这些加热产品的设计图纸,我早就烂在肚子里了,就等着这新厂建成呢!”

  “三个月,我保证让车间里响起机器声!”

  “好!”

  林司长一拍桌子,畅快地大笑起来,“有你这句话,我这心里就踏实了!”

  笑声稍歇。

  他看着刘光奇,眼神变得意味深长:

  “红星创汇机械厂的第一枪,能不能打响,能不能打得漂亮,就看你的了!”

  ……

  刘光奇从司长办公室出来时!

  王建国正等在研究处,见他出来,眼睛一亮,笑着迎上来。

  “刘组长!”

  王建国哈哈一笑:“哦不,该叫刘总工了!这次我又欠你一个天大的人情了!”

  刘光奇闻言一笑。

  对于这位组长,他还是很有好感的。

  毕竟。

  他之所以能够一进研究处,就诸事顺遂,步步高升,很大程度上也有王建国的推波助澜。

  不然他哪能这么快就冒头?

  这要是换个心眼儿小的领导,不给你穿小鞋、抢功劳都算是烧高香了。

  就像那些穿越小说的主角一样!

  走到哪,就被被狠狠打压到哪,贪了研究成果,然后再七里八里扯出一堆的废事。

  相比之下。

  还是这种敞亮、舒坦的处事方式,让刘光奇觉得浑身自在。

  正说着。

  研究处里几个端着搪瓷缸子的老同事,也凑了过来。

  七嘴八舌地打趣道:

  “嚯!我说什么来着,开年第一天,咱们处的两位组长就被司长叫去办公室,这是好事准没跑,要高升啊!”

  “恭喜啊!两位组长。”

  “就是,下次高升,怎么也得是全聚德的烤鸭起步吧?”

  王建国也是习惯了同事间的笑闹:“请客没问题!等咱们红星创汇机械厂的机器转起来……”

  “到时候外汇哗哗地进来,别说烤鸭,我请你们顿顿吃肉!”

  这话一出!

  周围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

  刘光奇也被这股子火热的干劲感染了,心里那点因为重任压肩而生的沉重,早就被冲得一干二净。

  他抬眼看了看墙上的挂钟,时针刚过十点。

  “组长,我就先回办公室了,正好把今天和司长聊得事情再顺一遍。”

  “得勒!你先忙着!”

  ……

  ——————————

  PS:求订阅,求全订,求自订于.

第81章 领先一个时代的技术!做出成品!

  回到办公室!

  他拿起铅笔,铺开图纸,整个人的气场都变了。

  之前在脑中反复推演了无数遍的电磁炉,以及电饭煲改进方案,此刻彻底在他脑海呈现。

  材料的替换!

  机床是否能够批量生产,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很快。

  铅笔在设计纸上飞速游走,只留下细密的沙沙声。

  这一刻!.

  刘光奇彻底沉浸了进去。

  加热线圈该用多少匝,才能达到最高热效率?

  发热元件的参数,如何匹配毛熊那边,现有的电源标准?

  还有外壳的弧度……

  怎样设计才能兼顾美观和生产便利?

  这些问题。